张志新 作品数:7 被引量:48 H指数:2 供职机构: 南皮县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前房荧光素渗漏指导视网膜光凝防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2014年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glaucoma,NVG)是临床较常见的难治性青光眼,致盲率高,一般的手术及药物治疗难以取得良好疗效。所以尽早发现NVG的早期体征,并采取有效措施是成功预防治疗NVG的关键。因有效的广泛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可使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控制病情发展。 祁艳华 董宏伟 高鸿亮 李磊 迟兴科 张志新关键词: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 荧光素 前房 光凝 视网膜 CTA、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准确性对比观察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比较CT血管造影(CAT)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0例可疑颅内血管狭窄的患者,发病3d内分别进行CTA和TCD检查,比较2种方法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准确性。结果 CAT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68.4%,特异度为65.4%,准确度为68.0%,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52.9%,特异度为57.7%,准确度为53.5%,CAT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度均高于TC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T诊断的特异度高于TC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T在诊断颅内血管狭窄中相对TCD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李康 姜世峰 于书壮 张志新 孙志学关键词:颅内血管狭窄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7 2018年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双抗治疗组、替罗非班组,每组各30例,对比三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方法后3个月内的病情转归、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评分及炎性因子水平的改变。结果双抗治疗组与替罗非班组分别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再次梗死率、脑出血率、其他部分出血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率及死亡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14d后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NHISS评分降低,三组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14d后比较NHISS评分均降低,双抗治疗组治疗14d后、治疗3个月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NHISS评分降低更加显著,替罗非班组治疗14d后、治疗3个月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NHISS评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高敏C反应蛋白(hs_CRP)、白介素_6(IL_6)、白介素_8(IL_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_α)水平均降低,替罗非班组、双抗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间比较hs_CRP、IL_6、IL_8及TNF_α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刘玲 陶瑞明 杨亚东 张志新 张良洪关键词:替罗非班 急性脑梗死 疗效 炎性因子 CTA、TCD和DSA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价值分析 李康 姜世峰 于书壮 张志新 孙志学 对比观察了CTA、TCD和DSA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价值。选择可疑颅内血管狭窄患者200例。均进行DSA、CTA和TCD三项检查评估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均于当日完成以排除时间和治疗差异。根据金标准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和误诊...关键词:关键词:颅内血管狭窄 血流动力学 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巩膜池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祁艳华 贾洪丽 高鸿亮 郭志强 范洪雨 许利娟 迟兴科 李磊 张志新 针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病因先行超全视网膜光凝术,扩大了光凝范围,增加了光凝强度,缩短了光凝间隔时间,最大程度解除了视网膜缺血、缺氧的因素,使虹膜新生血管全部或部分消退,然后行巩膜池小梁切除术,手术时在经典小梁切除术的基础...关键词:关键词:青光眼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DSA、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准确性比较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CD(经颅多普勒超声)分别在颅内血管狭窄诊断准确性上的差异。方法将200例可疑颅内血管狭窄患者分别行DSA和TCD检查,以病理确诊为标准,比较DSA和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析DSA和TCD诊断准确性的差异。结果 200例患者经病理切片确诊共174例,经DSA检测出阳性151例,真阳性148例;经TCD检测出阳性103例,真阳性92例,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计算出DSA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06%、88.46%、98.01%和46.94%;均高于TCD的52.87%、57.69%、89.32%和15.46%(P<0.05)。结论 DSA诊断颅内血管狭窄较TCD有更高的准确率,TCD可作为DSA检查的筛选手段。 李康 姜世峰 于书壮 张志新 孙志学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颅内血管狭窄 CTA、TCD及DSA用于临床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准确性差异分析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CTA、TCD及DSA用于临床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准确性差异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8月该院可疑颅内血管狭窄患者200例,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CTA、TCD和DSA三项检查,比较各项检查颅内动脉狭窄确诊情况,根据诊断金标准统计各项检查灵敏度和特异度,并根据上述统计数据分析和评价各项检查临床意义和价值。结果本研究200例待诊断患者最终确诊颅内狭窄患者174例,排除26例。可知DSA的灵敏度、特异度最高,CTA次之,而TCD最小,3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误诊率由低到高依次为DSA、CTA和TCD,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D在颅内血管狭窄的诊断中灵敏度和特异度最低,诊断错误率最高,CTA次之,DSA作为诊断金标准其各项值最优。但TCD因其较小的特异度差异可用于疑似患者初检查和筛查。 李康 姜世峰 于书壮 张志新 孙志学关键词:颅内血管狭窄 CT血管造影术 经颅多普勒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