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对比剂增强肾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 2018年
- 肾动脉狭窄(RAS)大部分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常引发肾性高血压及缺血性肾病,对其尽早确诊对治疗及预后意义重大。血管造影是诊断RAS的金标准,但其是有创性检查,检查过程中需要使用含碘对比剂,决定了其不能作为广泛筛查的手段。CTA和MRA相对而言创伤小,成像效果良好。但CTA检查具有X线电离辐射危害,所使用的含碘造影剂具有肾脏毒性。
- 孙志学
-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肾动脉狭窄
-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优势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120例。将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1:1:1比例,随机分为A组(传统治疗组,n=40)、B组(引导立体定向组,n=40)、C组(微创血肿清除术组,n=40)。对比三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C组恢复良好率明显优于A组、B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A组、B组、C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0%(4/40)、10.0%(4/40)、0.0%(0/40),C组明显低于A组、B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残余血肿量明显优于A组、B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能获得较传统治疗、引导立体定向治疗更为理想的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肖博王志亮张锋门秀义于书壮孙志学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传统开颅手术
- CTA、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准确性对比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比较CT血管造影(CAT)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0例可疑颅内血管狭窄的患者,发病3d内分别进行CTA和TCD检查,比较2种方法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准确性。结果 CAT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68.4%,特异度为65.4%,准确度为68.0%,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52.9%,特异度为57.7%,准确度为53.5%,CAT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度均高于TC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T诊断的特异度高于TC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T在诊断颅内血管狭窄中相对TCD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 李康姜世峰于书壮张志新孙志学
- 关键词:颅内血管狭窄
- CT与MRI 在诊断脊柱外伤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 2016年
- 分析 CT 与 MRI 在诊断脊柱外伤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 2014 年 2 月-2015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脊柱外伤患者 100例,所有患者均行 CT 扫描检查与 MRI 检查。根据检查手段分为 CT 组和 MRI 组。比较 CT 与 MRI 对脊柱外伤患者的检查结果及不同部位损伤的检出率。 结果 97 例表现为脊柱骨折, 共 112 个骨折椎体。 其中, 有 44 个椎体骨折线可清晰辨别, 占 39.28%。并发现椎体骨折碎片 120 个。CT 对 100 例患者检查发现,92 例表现为脊柱骨折,共 109 个骨折椎体。其中,单发椎体 88 例,占 95.65%,2 个或 2 个以上椎体为 8 例,占 8.69%。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表明,CT 检查对骨折线的辨别度明显高于 MRI 检查(P<0.05) ,两种检查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MRI 扫描对脊髓损伤、神经根损伤、韧带损伤、软组织损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 检查(P<0.05) ,两种检查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 对脊柱外伤的空间定位更为准确,而 CT 可清楚显示骨折线及骨折碎片,两者在临床上各有优缺,应相互结合使用。
- 孙志学
- 关键词:脊柱外伤CTMRI
- 外伤性肺疝一例
- 2005年
- 孙志学
- 关键词:外伤性肺疝胸骨压痛头面部外伤皮肤擦伤肺呼吸音
- CTA、TCD和DSA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价值分析
- 李康姜世峰于书壮张志新孙志学
- 对比观察了CTA、TCD和DSA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价值。选择可疑颅内血管狭窄患者200例。均进行DSA、CTA和TCD三项检查评估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均于当日完成以排除时间和治疗差异。根据金标准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和误诊...
- 关键词:
- 关键词:颅内血管狭窄血流动力学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分析磁共振加权成像(MRI-DW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疑似脑梗死患者50例,发病时间均在6 h以内。采用MRI-DWI和磁共振常规检查(MRI),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50例卒中样起病的患者,最终确诊为脑梗死患者34例。病变部位主要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12例)、丘脑梗死(4例)、脑干梗死(5例)、小脑梗死(5例)、基底节区脑梗死(8例)。16例患者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MRI-DWI检出率为100.0%,常规的MRI检出率为3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RI-DWI对临床超急性期脑梗死有较高敏感度,值得临床应用。
- 孙志学
- 关键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 DSA、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准确性比较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CD(经颅多普勒超声)分别在颅内血管狭窄诊断准确性上的差异。方法将200例可疑颅内血管狭窄患者分别行DSA和TCD检查,以病理确诊为标准,比较DSA和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析DSA和TCD诊断准确性的差异。结果 200例患者经病理切片确诊共174例,经DSA检测出阳性151例,真阳性148例;经TCD检测出阳性103例,真阳性92例,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计算出DSA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06%、88.46%、98.01%和46.94%;均高于TCD的52.87%、57.69%、89.32%和15.46%(P<0.05)。结论 DSA诊断颅内血管狭窄较TCD有更高的准确率,TCD可作为DSA检查的筛选手段。
- 李康姜世峰于书壮张志新孙志学
-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经颅多普勒超声颅内血管狭窄
- 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血肿残留量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治疗中,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对术后血肿残留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8例HICH患者分为保守组及微创组两组,每组34例。保守组患者接受非手术药物保守治疗,微创组接受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后血肿残留量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在12周的治疗时间内,死亡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入组时,两组间血肿量及NIHSS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12周后,微创组血肿量及NIHSS均低于保守组(P<0.05)。此外,在12周的治疗时间内,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可显著的降低患者血肿残留量,并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临床治疗效果。
- 王志亮肖博张锋门秀义于书壮孙志学
- 关键词:神经功能
- CTA、TCD及DSA用于临床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准确性差异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CTA、TCD及DSA用于临床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准确性差异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8月该院可疑颅内血管狭窄患者200例,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CTA、TCD和DSA三项检查,比较各项检查颅内动脉狭窄确诊情况,根据诊断金标准统计各项检查灵敏度和特异度,并根据上述统计数据分析和评价各项检查临床意义和价值。结果本研究200例待诊断患者最终确诊颅内狭窄患者174例,排除26例。可知DSA的灵敏度、特异度最高,CTA次之,而TCD最小,3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误诊率由低到高依次为DSA、CTA和TCD,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D在颅内血管狭窄的诊断中灵敏度和特异度最低,诊断错误率最高,CTA次之,DSA作为诊断金标准其各项值最优。但TCD因其较小的特异度差异可用于疑似患者初检查和筛查。
- 李康姜世峰于书壮张志新孙志学
- 关键词:颅内血管狭窄CT血管造影术经颅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