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骅
-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与系统溶栓的临床疗效分析
-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CDT)与系统溶栓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cute lowerextremity deepvenous thrombosis, LE...
- 王浩骅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
- 文献传递
- 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探讨系统溶栓与置管溶栓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回顾分析91例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系统溶栓治疗(A组,50例)及置管溶栓治疗(B组,41例),并根据患者肢体治疗前后的周径变化、血管造影评估溶栓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善,A组大、小腿消肿率分别为(51.41±34.43)%、(53.61±29.10)%;B组大、小腿消肿率分别为(71.74±32.17)%、(68.33±28.62)%,两组消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住院时间分别是(13.92±2.36)d、(12.05±3.9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8.00%;B组并发症发生率7.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激酶用量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溶栓和置管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均有效,置管溶栓起效迅速,不增加并发症。
- 王浩骅杨国凯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
- 12例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暨文献复习
- 2023年
- 目的观察12例内淋巴囊肿瘤(EL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结合文献探讨其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以提高病理医生及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22年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12例内淋巴囊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病例的显微镜下特点、免疫表型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ELST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21~58岁。12例患者肿块最大径2.5 cm,平均直径(1.9±0.33)cm。临床上多表现为渐进性听力下降、耳鸣、眩晕等。影像学显示颞骨岩部中后部软组织肿物,边界不清、密度稍高并可出现骨质破坏。镜下肿瘤细胞主要排列呈乳头-囊样结构,乳头轴心为血管丰富的纤维间质,可见大小不一的腺腔样结构,被覆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温和,胞质较丰富,核圆形或卵圆形,可见核仁,无明显核分裂象。12例ELST中CK、VIM均呈阳性表达,KI-67指数1%~2%,2例有CD56强弱不等的表达,3例EMA仅表现为局灶细胞膜腔缘阳性。12例GFAP、Olig-1、PR、S-100、Syn、TTF-1、TG、CD10均呈阴性表达。12例患者均进行肿瘤切除术且完整切除,电话随访至今,所有患者均尚存,有1例有复发。结论ELST的发生与性别无关,所有年龄段均可发病,病理学诊断依据其典型的显微镜下特征,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及影像学资料可明确诊断,手术完整切除可治愈。
- 杨曼李睿潘国庆王浩骅张亚男刘士岳
- 关键词:内淋巴囊肿瘤KI-67CK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腔内治疗和保守治疗的比较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比较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腔内治疗和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4年10月云南省血管外科中心收治的B型壁间血肿患者48例,14例患者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并给予降压、镇痛镇静治疗(腔内组),34例患者行单纯药物降压、镇痛镇静等保守治疗(保守组),对比两组患者卧床时间、血肿基本吸收率、死亡率、恶化率。结果腔内组与保守组的卧床时间、死亡率、恶化率分别为8.42±2.34天vs 12.92±3.75天、7.14%vs 14.70%、7.14%vs 32.35%,腔内组与保守组随访1、3个月的血肿基本吸收率分别为71.42%vs 47.05%、92.86%vs 64.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是安全可行的,但应根据影像学检查主动脉的形态、症状体征等重要因素来明确腔内修复的可行性。
- 吴烈明杨镛杨国凯马振桓万嘉李国剑杜玲娟王浩骅
- 关键词:主动脉壁间血肿腔内修复术保守治疗疗效
- 水蛭素引起凝血功能长期异常1例诊治体会
- 水蛭素(hirudin)是一种从药用水蛭(medici-nal leeches)中分离出来的天然凝血酶直接的、特异性抑制剂,通过与凝血酶结合成非共价复合物而发挥其抗凝作用不需要与内源性抗凝血酶Ⅲ和其他辅助因子就可以发挥作...
- 王浩骅杨镛杨国凯马振桓李国剑万嘉杜玲娟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水蛭素凝血酶抗凝治疗
- 文献传递
- 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的入路选择被引量:6
- 2014年
-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其起病隐匿,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2]。DVT很容易复发[3],即使经过系统的抗凝治疗仍有25%~50%的患者出现血栓形成后综合征[4](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血栓形成早期及时有效给予溶栓能有效降低血栓对深静脉瓣膜的损害。
- 王浩骅杨国凯
- 关键词:溶栓时间入路选择深静脉瓣膜THROMBOTIC猪尾巴导管
- 颈动脉体瘤的无术前栓塞手术切除的疗效分析:附单中心65例报告
- 2020年
- 背景与目的:颈动脉体瘤(CBT)是临床上非常罕见的疾病,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CBT的金标准,由于该病变血供极其丰富,是否行术前栓塞目前国内外存在争议,支持术前栓塞者认为其可减少术中失血,反对者认为成本和卒中风险大于收益,本文总结我院CBT无术前栓塞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及术后随访结果,为临床无术前栓塞切除瘤体的安全性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自2017年1月—2020年1月间行手术治疗的65例CBT患者临床与随访资料(其中2例双侧CBT患者选择第一次手术侧的数据)。肿块大小为1.0 cm×0.5 cm×1.0 cm^8.0 cm×6.5 cm×8.5 cm。患者Shamblin分型分别为I型13例,II型33例,III型19例。结果:6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外科手术切除,其中单纯瘤体切除51例(78.46%),瘤体切除联合单纯颈外动脉结扎8例(12.31%),瘤体切除联合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切除并颈内动脉重建6例(9.23%);术中发现术野内淋巴结的患者行淋巴结摘除;术中失血量为10~1800 mL,平均247 mL。2例双侧病变者均建议择期行对侧手术。病理检查结果,65例均为颈动脉副神经节瘤。围术期1例(1.54%)出现术后脑梗塞死亡。术后14例患者(21.54%)出现迷走神经损伤症状,表现为声音嘶哑、饮水呛咳;5例患者出现舌下神经损伤症状,表现为伸舌偏斜、吞咽困难。2例颈内动脉重建的III型患者(3.08%)术后随访过程中发现颈内动脉闭塞。结论:CBT确诊后应首选手术治疗,无术前栓塞情况下切除肿瘤安全有效。
- 王浩骅杨斌张承磊
-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血管外科手术手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