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丽娟

作品数:22 被引量:158H指数:7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计划贵州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农地
  • 7篇农地流转
  • 4篇贫困
  • 4篇契约
  • 3篇实证
  • 3篇实证研究
  • 3篇契约选择
  • 2篇生态
  • 2篇农户
  • 2篇贫困治理
  • 2篇非正式
  • 2篇非正式制度
  • 1篇地产权
  • 1篇地方知识
  • 1篇地理
  • 1篇心理陷阱
  • 1篇信任
  • 1篇行为经济
  • 1篇行为经济学
  • 1篇正式制度安排

机构

  • 22篇贵州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农业银行

作者

  • 22篇龚丽娟
  • 17篇洪名勇
  • 2篇钱龙
  • 1篇朱玉鹏
  • 1篇李京文
  • 1篇周欢
  • 1篇孟令浩
  • 1篇洪霓
  • 1篇何玉凤
  • 1篇潘东阳

传媒

  • 2篇中国集体经济
  • 1篇中国农村观察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农业科技管理
  • 1篇农业经济问题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生态经济
  • 1篇农业经济
  • 1篇林业经济
  • 1篇经济学动态
  • 1篇中国劳动
  • 1篇农村经济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山地农业生物...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西南金融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制度基础与理论诠释被引量:11
2022年
2020年11月,中国取得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的奇迹。巨大减贫成效在于构建了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制度体系,即党领导下摆脱贫困的坚强政治意愿与强大组织动员能力、大扶贫战略体制下系统优化的贫困治理格局、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助推农业经营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同时,形成了持续有效的要素投入,完善的制度设计与实施,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瞄准机制,退出机制和志智双扶机制的中国特色贫困治理理论。此外,中国特色贫困治理理论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贫困治理理论和传统贫困治理理论。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具有不忘初心、始终致力贫困治理,持续良性改革、带动经济发展、推动贫困治理,政府开发式扶贫、“外部输血”和“内部造血”相结合,集中力量办大事、降低协商成本和多方主体积极主动参与贫困治理的优势。新时期,总结中国特色贫困治理成效对相对贫困缓解以及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洪名勇娄磊龚丽娟
农地流转农户契约选择及机制的实证研究——来自贵州省三个县的经验证据被引量:16
2016年
研究目的:探索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户的契约选择机制。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如果一种契约安排的履约率是一定的,履约成本即交易成本将成为农户进行契约选择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2)对方的信任越高,说明其违约的可能性越小,选择口头契约的可能性越大;(3)声誉是农户选择契约时要考虑的另一个因素,良好的声誉让对方能够放心与自己合作。研究结论:(1)交易成本越高,农户越趋于选择书面契约,交易成本越低,农户越趋于选择口头契约;(2)流转对方信任度越高,越趋向于选择口头契约;如果流转农地时对方的信任度越低,则越趋于选择书面契约;(3)自己的声誉越高,对方越趋于选择口头契约;声誉越低,对方越趋于选择书面契约;(4)少数民族更趋于选择口头契约,而汉族更趋于选择书面契约。
洪名勇龚丽娟洪霓
关键词:土地管理农地流转实证研究
益贫式增长及实现路径:来自湄潭绿色发展生态富农的探索被引量:3
2016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了一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之路。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已经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对经济增长路径进行校调,经济增长由亲富人转向益贫式增长是一条可行之路。湄潭县充分依托自己的资源优势,从发展茶叶种植、茶叶生产、茶叶加工及一体化经营、以茶为特色的生态旅游,不仅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的绿色之路、生态之路,而且还走了一条富农之路,从而较好地实现了经济增长由亲富人增长向益贫式增长的路径转换。湄潭的实践启示我们,从自己的优势出发,走绿色发展生态富农之路是益贫式增长实现的有效形式。
洪名勇龚丽娟
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时空演变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文章运用GIS技术、变异系数、地理探测等方法,从省级层面出发,揭示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形成机制。结果显示:(1)从时间维度上,我国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16年的4335万人,其中2010—2016年我国减贫速度最快。(2)从空间维度上,2002年贫困发生率以青海、云南、陕西“三足鼎立”型分布,2007年“三足鼎立”型分布消失;2008—2009年期间,贫困发生率则以甘肃、贵州为主的核心分布;2010年贫困发生率以西北、西南地区的“树干”型分布为主,至2016年“树干”型消失,但是贵州、甘肃仍为贫困发生率高发地区。总体上,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呈现出自南向北逐渐减少的趋势。农村贫困发生率之所以呈现以上时空演化路径,乃是经济发展的滴落机制、结构调整效应、利于穷人的投资、耕地资源禀赋等内在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洪名勇王霞龚丽娟何玉凤
“三把锁”体制与村庄自治创新
2014年
基于诚信计生的"三把锁"机制改进了"村支两委"的权力结构和治理结构,促进了村庄自治创新:一是理顺了上下关系,强化了上级监督的力度;二是权利相互制衡,推动横向监督,缓和了"村支两委"之间的矛盾;三是形成了真正的制度规制,促进了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四是从事后监督向前推进为过程监督。"三把锁"机制不仅使"村支两委"的权力能够在阳光下运行,而且增加干群信任度,促进计生工作有序开展。针对"三把锁"体制运行中群众参与度不够等问题,完善"三把锁"体制运行机制,改进村庄自治,应采取提高村民的理解度和参与度、引入外部监督机制、设计违规干部的惩罚机制、扩大"三把锁"体制运行范围等四大对策。
洪名勇钱龙龚丽娟朱玉鹏
关键词:权力制衡
“三资转换”与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基于贵州凤岗县改革的调查与思考被引量:3
2015年
从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来看,农地产权制度安排的缺陷,在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的众多缺陷之中,最核心、最根本和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农地产权虚置。产权虚置使制约了产权实现,贵州凤冈县通过明晰产权的"三资转换"改革有效地促使农地产权从"虚"向"实"的实现。
洪名勇龚丽娟
关键词:农地产权产权虚置产权实现
培育新的需求主体 促进农地流转被引量:1
2016年
在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的背景下,已经具备培育农地流转市场需求主体的条件。农民对农地的需求已经由过去的供给不足逐渐转变为需求不足。十七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农地流转速度的加快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主体)的成长密切相关。培育新的农地需求主体,促进农地有效流转和农地规模经营。应从财政支持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土地支持政策和产权改革四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洪名勇龚丽娟
关键词:农地流转农地规模经营
交易成本对农地流转影响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在农地流转过程中,交易成本不仅存在,而且影响农地流转。农地流转纠纷是观察交易成本的显性指标。从理论上讲,交易成本越高,农地流转市场越低。利用全国及30个省、市、自治区2009—2013年农地流转市场水平及交易成本资料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交易成本对农地流转市场水平产生了影响,交易成本越高,农地流转市场水平越低;相反,交易成本越低,农地流转市场水平越高。
洪名勇周欢龚丽娟
关键词:交易成本
人口流出地优质劳动力外流的时间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本文以省级层面人口流出地优质劳动力外流时间过程为主线,通过对优质劳动力流出过程历时数据的分析,分阶段考察了优质劳动力迁移流动变化特征,并指出人口流出地优质劳动力外流具有持续性、规模化外流、区域性集中、初始流出时间异质性的特征。基于此,进一步引申出对与劳动力大规模外流密切相关的区域发展问题的讨论。
潘东阳龚丽娟
差序格局、利益取向与农户土地流转契约选择被引量:62
2015年
契约是双方合意的表示,能够促进合作剩余的产生,而契约形式选择能够对合作剩余的分配、双方预期与权益保障产生深刻影响。随着土地流转规模日益扩大,加强农户的土地流转契约选择研究十分必要。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传统社会规则和现代经济规则会长期并存,农户的契约选择行为可能会受到这一时代背景的影响。因而,农户土地流转契约选择可能兼具经济性和社会性特征。为验证上述判断,本文从差序格局社会关系和利益取向的视角出发,基于贵州省湄潭县、金沙县和施秉县12个乡镇39个村543名土地流转农户的问卷调查,对农户土地流转契约选择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土地流转契约选择受到差序格局社会关系显著影响,当合作方与己身的血缘和地缘关系越远,农户选择书面契约的概率越高。利益取向对农户选择书面契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当其能够从土地流转中获得货币租金越多时,农户越可能选择书面契约。这意味着农户行为逻辑确实兼具社会性和经济性,受到情义取向和利益取向的双重影响。土地流转契约也并非西方式的"制度信任替代品",而是糅杂着现代性和传统性的中间过渡品。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差序格局社会关系和利益取向对土地转出户和转入户的作用存在差异。土地转出户受到差序格局社会关系的显著影响,但利益取向对其影响不明显。土地转入户受到利益取向的显著影响,但差序格局关系中只有地缘关系依旧显著,而血缘关系没有显著影响。最后,基于上述分析,提出若干政策启示。
钱龙洪名勇龚丽娟钱泽森
关键词:土地流转契约选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