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臻
- 作品数:14 被引量:70H指数:4
-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协作型健康教育对应用胰岛素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分析糖尿病控制心理相关影响因素,并通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连续测量,评价协作型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的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7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对象为患者本人;试验组患者住院期间采用协作型教育模式,教育对象为患者及家属。所有患者试验开始后第2、4、6、8个月到内分泌门诊复查,并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糖尿病控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纳入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胰岛素治疗方式、抑郁和焦虑程度。结果开始治疗至2个月时,试验组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6、8个月时,试验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4~8月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糖尿病控制显著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胰岛素治疗方式、抑郁和焦虑程度及文化程度(P<0.05)。结论抑郁和焦虑等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控制有显著影响。协作型健康教育可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可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长期(4~8个月)有效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 吴欣娟侯桂英耿广李臻郭海荣
-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糖化血红蛋白
- 养心定悸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室性期前收缩、血清炎性因子及心率震荡的影响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观察养心定悸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室性期前收缩、血清炎性因子与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3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收治的AMI并行PCI术病人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7例。PCI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养心定悸胶囊,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 h室性期前收缩次数、血清炎性因子[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率震荡[包括震荡起始(TO)及震荡斜率(TS)]变化情况。结果术后经8周药物治疗,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47%,高于对照组的7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4 h室性期前收缩次数较治疗前均减少,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MP-9、IL-6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O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S较治疗前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DV和LVESV均降低,LVEF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发生,研究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4例(7.02%),低于对照组[9例(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病人PCI术后采用养心定悸胶囊联合西药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减少室性期前收缩次数,调节心率震荡,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并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李臻张国瑞崔杰耿广张静王立君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室性期前收缩炎性因子心功能指标心率震荡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心电图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心肌灌注的意义。方法 AMI患者120例根据其血糖水平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n=48)和血糖正常组(n=72),比较2组的ST段回落(sumSTR)≥50%,以及PCI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心功能指标。结果 PCI术后心电图分析:2组1 hST段回落≥50%较1组少(56.3%比74.4%,P<0.05)。30 d内左心室射血分数在2组患者降低[(55±10)%比(58±9)%,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心电图ST段回落≤50%的更多见,心功能恢复差,这一部分患者应引起高度重视。
- 赵丽明李宝昆吴欣娟李臻籍子英王守山高会茹
- 关键词:心肌梗死应激性高血糖心电图描记术心肌再灌注
- 应激性高血糖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
- 赵丽明李宝昆吴欣娟李臻籍子英王守山高会茹
- 课题研究在对照观察经急诊PCI的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心电图改变及心功能指标、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后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实验对象选择心导管室接受急诊PCI治疗的...
- 关键词:
-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电图
- 团体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8年
- 目的探讨团体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团体延续护理进行精心干预。对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的自我效能(GCES)、应对方式评分、生活质量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等指标进行评估和对比。结果干预3个月后,2组患者GCE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增高,且观察组GC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应对方式评分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观察组面对维度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增高,回避维度及屈服维度评分显著降低,且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团体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吴欣娟耿广侯桂英李臻
- 关键词:团体活动延续性护理糖尿病自我效能生活质量
-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p-ec、Tp-e/QT及心率震荡值的变化及意义的探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Tp-ec、Tp-e/QT比值及心率震荡(HRT)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70例STEMI患者(观察组)急诊PCI术后24 h内、1周、1个月、3个月的心电信息,测算各时间段Tp-ec、Tp-e/QT比值及HRT(震荡起始(TO)和[震荡斜率(TS)]值。并与同期未行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56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并随访3个月内的恶性心律失常事件(MAE)的发生情况。结果发生MAE患者的Tp-ec、Tp-e/QT比值均较无MAE者明显延长,TO值明显高于无MAE者,而TS值明显低于无MAE者(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pec、Tp-e/QT比值及HRT值在PCI术后24 h内即可获得显著改善,Tp-ec、Tp-e/QT比值明显缩短,TO值明显降低,而TS值明显升高(P<0.05),且这种趋势在随后的3个月中得以持续保持。结论 Tp-ec、Tp-e/QT比值及心率震荡可能成为STEMI患者预测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及评估PCI术预后的具有前景的无创心电指标。
- 李臻吴欣娟侯桂英赵洁刘艳梅王巍黄贵喜常湛耿广
- 关键词:心率震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恶性心律失常
- 应激性高血糖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应激性高血糖(SHG)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心电图改变及心功能指标、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探讨SHG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PCI后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120例AMI患者根据其血糖水平分为SHG组和血糖正常组,比较2组ST段回落(sum STR)≥50%和TIM I心肌灌注分级(TMPG)0~1级在2组中的比例,以及PCI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心功能指标。结果 SHG组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0~1级较血糖正常组多见(P<0.05);PCI术后心电图分析:SHG组sum STR≥50%较正常组少(P<0.05);30 d内左心室射血分数在SHG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AMI患者伴血糖升高不影响直接PCI的成功率,但与血管再灌注后微循环灌注不良独立相关。血糖升高的AMI患者更易出现微循环灌注不良并且影响AMI患者心功能的恢复及预后。
- 赵丽明李宝昆吴欣娟李臻籍子英王守山高会茹
- 关键词:应激性高血糖心肌再灌注
- 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SHG)与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急性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心肌梗死初期血糖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2组,1组,血糖<11.1mmol/L2组,血糖≥11.1mmol/L。对两组冠脉造影结果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梗死相关血管近端病变、各种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例数明显多于1组(P<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1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SHG)的梗死相关血管近端病变,影响AMI患者心功能的恢复及预后。
- 赵丽明李宝昆吴欣娟李臻籍子英王守山高会茹
- 关键词:应激性高血糖梗死相关血管主要心血管事件射血分数
- 心肌致密化不全误诊为肥厚型心肌病1例
- 2013年
- 患者,男性,64岁。主因阵发性胸闷、气短不适6个月人院。患者6个月以来间断胸闷、气短不适,活动时加重,并晕厥病史。自述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查体:BP:110/80mmHg(1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湿性哕音,心率114次/min,律不齐,可闻及早搏,二尖瓣、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轻度指凹性水肿。
- 李臻黄贵喜
-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疾病血栓
- 心可舒片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5
- 2019年
- 目的观察心可舒片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可舒片及尼可地尔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其hs-CRP、VEGF、NO、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与67%,P<0.05),hs-CRP、SDS评分、SAS评分明显下降,NO明显升高(P<0.05)。结论心可舒片联合尼可地尔可以改善微血管性心绞痛病人临床症状,还可以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不良情绪。
- 贾万明牛素贞张立忠李臻陈晋波牛琳
- 关键词:微血管性心绞痛心可舒片尼可地尔内皮功能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