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冬冬

作品数:14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5篇管电压
  • 4篇迭代
  • 3篇结节
  • 3篇肺结节
  • 2篇双能量
  • 2篇探测器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人工智能
  • 2篇光子
  • 2篇光子探测器
  • 1篇蛋白
  • 1篇低碘
  • 1篇第二代双源C...
  • 1篇迭代算法
  • 1篇动脉化疗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断层扫描
  • 1篇断层摄影
  • 1篇对比剂

机构

  • 14篇大连大学附属...
  • 1篇大连市疾病预...
  • 1篇北京推想科技...

作者

  • 14篇宋冬冬
  • 4篇张清
  • 3篇朱晓明
  • 3篇伍建林
  • 2篇于晶
  • 2篇曹源
  • 1篇蔡鸣
  • 1篇沈晶
  • 1篇范洪禹
  • 1篇张兴晖
  • 1篇马强
  • 1篇蒋志宏
  • 1篇刘双
  • 1篇吴非
  • 1篇于晶
  • 1篇王亮
  • 1篇韩芳
  • 1篇邵小翠

传媒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工业卫生与职...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中国CT和M...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胶片-报告按需自助打印系统在优化放射科门诊取片流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胶片—报告按需自助打印系统在优化放射科门诊取片流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胶片—报告按需自助打印系统安装前后的门诊检查患者各500名,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患者取片等候时间、胶片报告发放差错率、废片率、患者满意度...
宋冬冬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血液中Aβ42、P-Tau蛋白水平变化与海马区磁共振波分析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清中P-Tau、Aβ42及海马磁共振波谱代谢物(MRS)变化能否作为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 MCI)患者向阿尔茨海默病痴呆(AD)转化的预测因子。方法:收集aMCI患者、AD患者和健康对照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认知功能、血清P-Tau和Aβ42浓度检测、同时分析马区磁共振波谱情况。结果:Aβ42蛋白水平随认知障碍进展呈下降趋势,P-Tau蛋白水平则呈上升趋势,三组Aβ42、P-Tau比较有差异(P <0.05);MRS所测代谢物峰值下面积及其比值均呈下降趋势。结论:血清中Aβ42浓度变化与海马区MRSNAA、Cr、Cho之间存在相关性,二者联合检测对于预测a MCI患者向AD转化具有一定可行性。
李爱琳蒋志宏蔡鸣宋冬冬马强
关键词: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磷酸化TAU蛋白AΒ42磁共振波谱阿尔茨海默病
某市1511例成年CT受检者辐射剂量和部分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2025年
目的调查大连市部分成年CT受检者头部、胸部、腹部的扫描参数和辐射剂量,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采集大连市4家医院1511例成年CT受检者的扫描参数和辐射剂量,通过剂量转换系数估算有效剂量。分析不同扫描参数、年龄组、不同医疗机构的辐射剂量差异性以及影响因素。结果18~<40和40~<70岁两个年龄组头部和胸部的辐射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不同,分别为845、872 mGy·cm和416、446 mGy·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2.67,P<0.01)。4家医院头部、胸部和腹部的CT扫描参数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部DLP的P75位数分别为870、885、888、785 mGy.cm,胸部DLP的P75位数分别为461、501、356、471 mGy·cm,腹部DLP的P75位数分别为654、686、609、630 mGy·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6.00、292.00、147.00,P<0.01),部分医院头部DLP高于诊断参考水平。结论依据年龄、BMI、扫描部位、疾病特点等个性化设置CT扫描参数有助于优化辐射剂量。医疗机构应提高辐射剂量管理水平,加强人员培训,定期进行辐射剂量核查,保证辐射剂量在合理范围内。有关部门应加强辐射剂量的监督管理,建立规范化的CT扫描和质控管理流程。
刘双邵小翠白金剑沈晶宋冬冬张兴晖
双能量CT碘图相关定量参数联合CT征象建模鉴别肺癌病理亚型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ECT)碘图相关定量参数联合CT征象建模鉴别肺癌病理亚型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连续纳入疑似肺癌患者162例,其中110例患者明确肺癌病理组织分型。评估110例肺癌患者的CT形态学特征,并测量病变碘图相关定量参数(碘浓度、碘比值)。比较不同肺癌亚型之间CT征象及碘图相关定量参数的差异。结果110例肺癌患者中,腺癌48例,鳞癌36例,小细胞肺癌26例。3种肺癌亚型的大部分CT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及鳞癌患者碘浓度及碘比值均高于小细胞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征象模型诊断准确率为69.1%,CT征象联合碘图相关定量参数诊断准确率为80.9%。结论DECT碘图定量联合CT征象可提高诊断肺癌亚型的准确率。
崔兆国伍建林宋冬冬曹源张清
关键词:肺肿瘤体层摄影术
联合应用“双低”技术结合迭代重建算法在颈部肿物双源CT增强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低碘含量对比剂联合应用迭代重建算法在颈部肿物增强CT检查中的应用. 方法:60例拟行颈部CT增强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其中48例有术后病理结果,17例为甲状腺癌,14例为喉癌,5例为甲状旁腺增...
张清朱晓明宋冬冬崔兆国
关键词:迭代算法颈部肿物
第二代双源CT低剂量法全肝灌注在原发性肝癌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前后的血供情况观察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究第二代双源CT低剂量法全肝灌注在原发性肝癌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的血供情况。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并采用TACE术治疗的患者共32人,其中男性患者27人,女性患者5人,年龄31-76岁。两组患者分别采用k V值、m As值不同的扫描。术前7天及术后20天分别进行三期常规扫描和灌注扫描。把甲、乙组灌注扫描辐射剂量分别与肝脏常规三期扫描、水模扫描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栓塞术前后双源CT低剂量灌注扫描效果良好,获取了准确的扫描数据和清晰的容积图像。两组常规肝脏增强扫描与双源CT低剂量灌注扫描采用单样本t检验,甲:P<0.05;乙:P>0.05。乙组辐射剂较甲组低,相对于常规平扫加肝脏增强扫描需要的辐射剂量更为接近。结论第二代双源CT大幅度地降低了扫描的k V值、m As值,可以捕获较为清晰的肝脏低剂量灌注图像,并且第二代双源CT低剂量法全肝灌注在原发性肝癌的TACE术治疗前后的血供情况观察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宋冬冬于晶
关键词:第二代双源CTTACE术
腰椎峡部裂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的应用及准确性研究
2021年
目的:探究腰椎峡部裂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的应用及准确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腰椎峡部裂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X线片扫描,研究组进行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检查。两组均经手术治疗且确诊,比较两组诊断情况、腰椎弓峡部骨质不连检出情况以及不同病变显示情况。结果:研究组误诊率与漏诊率均低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存在44处腰椎弓峡部骨质不连。研究组腰椎弓峡部骨质不连检出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79.5%(P<0.05);研究组骨质增生硬化、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和软组织肿胀显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应用于腰椎峡部裂临床诊断中,不仅能够减少漏诊、误诊率,提高其临床诊断准确率,同时还能够有效清晰地显示机体内存在的腰椎弓峡部骨质不连、不同病变情况,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科学性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曹源宋冬冬崔兆国于晶
关键词:腰椎峡部裂
光子探测器中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肺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宋冬冬
AI在双源CT不同管电压下对肺结节的检测效能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双源CT不同管电压下对肺结节的检测效能。方法:回顾性的搜集行双源CT的门诊患者200例,经排除最终筛选得到198例符合标准的图像,将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到100 kVp,融合120 kVp和140 kVp下的胸部CT图像;根据结节大小、密度及位置分组,比较在不同管电压下人工智能检测肺结节的假阳性与假阴性个数。结果:AI在双源CT 100 kVp下对于磨玻璃结节具有较好的分辨能力;在双源CT融合120 kVp图像中,对肺结节的误诊率最高,但具有较低的漏诊率;然而,在双源CT 140 kVp下对肺结节自动检出效能最差。结论:人工智能在融合120 kVp下对肺结节的检测的假阴性率较低,可以降低医师诊断肺结节的漏诊率。
朱丽娟朱晓明宋冬冬张清吴非
关键词:人工智能肺结节
双能CT融合图像在人工智能肺结节筛查中检测效能的探索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索双能CT融合120 kVp图像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辅助诊断软件肺结节筛查中的检测效能。方法收集我院行双源CT肺结节筛查的患者381例,随机分为单源扫描(A组)和双能扫描(B组)两组。A组183例,管电压为120 kVp;B组198例,管电压为双源100/Sn 140 kVp,两组均采用CareDose 4D技术。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值、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值。使用AI软件对图像进行结节检测,记录结节的大小、位置、类型(实性、亚实性)。统计AI软件检测全部结节数、不同大小结节数(≥4 mm、<4 mm)、不同类型结节数(实性、亚实性),并结合金标准得到相应的真阳数、假阳数、漏诊数,计算相应的结节检测敏感度、精确度和假阳性率,比较两组间的差异,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B组图像的肺结节检测敏感度高于A组(P<0.05),辐射剂量低于A组(P<0.05),同时,B组肺结节检测总的假阳性率低于A组。结论双能融合120 kVp图像在AI软件肺结节检测中的检测效能优于单源扫描120 kVp图像,其辐射剂量更低,更加适用于AI软件肺癌筛查。
宋冬冬朱晓明朱丽娟顾俊伍建林张清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扫描人工智能融合图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