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畔
-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联合应用羟氯喹及甲氨蝶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4月—2021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6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羟氯喹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度、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度评分及晨僵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6、0.533,P=0.916、0.596);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且晨僵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35、9.428,P<0.001)。治疗前,两组患者ESR、RF及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3、0.029、0.032,P=0.990、0.977、0.974),治疗后观察组ESR、RF及CRP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9、41.287、13.029,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9,P=0.031)。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联合应用羟氯喹及甲氨蝶呤治疗可促进病情缓解,有效减轻疼痛度并能够优化实验室指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赖勤吴爱瑜田畔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羟氯喹甲氨蝶呤
-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卵泡抑素样蛋白l及颗粒蛋白前体的水平及意义被引量:6
- 2015年
- 检测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和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患者血清中卵泡抑素样蛋白l(follostatin-like-1,FSTLl)及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的水平,探讨其与PM和DM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采用ELISA检测36例PM和DM患者及25名健康对照组血清FSTLI及PGRN水平,并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t检验及Pearson、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M和DM组FSTLI/PGRN血清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与ESR、CRP均成一定程度的正相关,且存在肺间质纤维化患者FSTLI/PGRN水平明显增高,总疾病活动度评分与FSTLI/PGRN血清的浓度呈正相关;患者治疗后血清FSTLI/PGRN浓度与疾病活动度评分均显著下降,两者变化一致。FSTLl及PGRN在PM和DM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且与疾病活动度评分相平行,提示FSTLl及PGRN可能反应病情的活动度,可作为PM/DM疾病活动的评价指标。
- 田畔余莲安宏玉黄建清
- 关键词:多发性肌炎皮肌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肌炎/皮肌炎:Th细胞因子的变化被引量:6
- 2015年
- 背景:近年来,应用干细胞治疗免疫性疾病已成为研究热点,国内外有关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血清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7水平变化,探讨Th细胞因子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发生发展中的免疫机制。方法:81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其中44例为常规治疗组,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37例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静脉输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3.5-5.2)×107,用药方案与常规治疗组相同。随访治疗后1,3,6个月肌酸激酶、肌力变化及治疗后3,6个月肺部影像学改变,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检测移植组Th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结论:1两组治疗后1,3,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肌酸激酶值明显下降、肌力评分明显增高(均P<0.001);移植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肌酸激酶值较常规治疗组低、肌力评分较常规治疗组高(均P<0.001)。2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能明显改善肺部影像学异常,且安全性好。3移植治疗后6个月干扰素γ水平显著升高,而白细胞介素4水平显著下降(均P<0.01);移植治疗后3,6个月白细胞介素17水平显著下降(均P<0.01)。4移植治疗后6个月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7水平与肌酸激酶水平成正相关(r=0.467和0.488,均P<0.05);干扰素γ水平与肌酸激酶水平无明显相关(r=0.213,P>0.05)。结果表明给予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同时,联合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安全、有效,可调节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免疫网络效应、改善免疫耐受。
- 赖勤余莲邱永荣陈隆天黄建清李玉闽张力吴维颢吴爱瑜罗必华田畔
- 关键词:干细胞脐血间充质干细胞TH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7
- 12例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回顾性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血栓性微血管病的一种亚型,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AHA)和血小板减少为最核心的特征,伴有或不伴有神经系统症状、肾脏损害、发热的表现〔1〕。其临床表现多样、隐匿,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快速进展,未治疗的病例死亡率在90%,而及时确诊,
- 吴维颢陈隆天黄建清赖勤吴爱瑜罗必华田畔余莲
- 关键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颗粒蛋白前体及卵泡抑素样蛋白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和卵泡抑素样蛋白1(follostatin-like-protein 1,FSTL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吸附试验(ELISA)检测72例SLE患者及36名健康者血清FSTL1及PGRN水平。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检测其中30例SLE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血清PGRN、FSTL1在SLE患者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者(P<0.05);活动组血清PGRN、FSTL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稳定组(P<0.05)。(2)SLE患者血清PGRN和FSTL1分别与抗ds-DNA抗体(r=0.275和0.303,P=0.019和0.01)、SLEDAI评分(r=0.341和0.397,P=0.003和0.001)、TNF-α(r=0.411和442,P=0.024和0.014)和IL-10(r=0.452和0.438,P=0.012和0.016)呈正相关,与补体C3呈负相关(r=-0.429和-0.264,P<0.000 1和=0.025)。(3)活动组SLE患者治疗后血清PGRN、FSTL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LE患者血清中PGRN、FSTL1水平仍高于健康者(P<0.05)。结论 PGRN和FSTL1在SLE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能作为疾病活动的参考指标,有助于指导疾病治疗和预后评估,并为SLE的治疗带来更多靶点。
- 安宏玉余莲田畔马小美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
- 抗双链DNA抗体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吸附治疗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分析DNA免疫吸附治疗抗双链DNA抗体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抽取92例患有抗双链DNA抗体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确诊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6例,分别采用环磷酰胺和DNA免疫吸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B组治疗后的免疫学和生化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A组;治疗后SLEDAI评分B组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采用DNA免疫吸附方法治疗抗双链DNA抗体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效果明显,可以进一步研究应用。
- 赖勤张玉雄田畔罗必华
- 关键词:DNA免疫吸附系统性红斑狼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