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清
- 作品数:22 被引量:52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N-钙黏蛋白与Wnt/β-catenin通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白血病干细胞中的耐药机制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N-钙黏蛋白(N-cadherin)与Wnt/β-catenin通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与白血病干细胞(LSC)中的耐药机制研究。【方法】6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完全缓解41例,未缓解24例,比较两组CD34+CD38-干细胞中N-cadherin的表达差异。根据不同MSC或去甲氧柔红霉素(IDA)处理下将CD34+CD38-Kg1α细胞分为6组,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及N-cadherin、β-catenin水平,检测细胞黏附及抗凋亡能力。【结果】未缓解患者的N-cadherin表达水平高于完全缓解者(P<0.01);LSC+IDA组(B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LSC与MSC直接共培养+IDA组(D组)(P<0.05);在IDA浓度为100 nmol/L、200 nmol/L时,B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D组(P<0.05);B组的集落形成率显著低于D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cadherin及β-catenin在MSC直接接触培养条件下表达高于单独培养或分离培养;LSC在MSC共培养条件下,N-cadherin及β-catenin表达水平上升,伴随细胞核内β-catenin水平上升。【结论】骨髓微环境的MSC可以通过N-cadherin与LSC的黏附作用支持LSC的增殖能力,同时促进LSC Wnt/β-catenin通路的激活,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
- 马小美吴爱瑜邓嘉仪吴维颢陈隆天黄建清余莲
- 关键词:钙结合蛋白质类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与髓芯减压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被引量:3
- 2014年
- 背景: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髓芯减压与单纯髓芯减压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是否不同,相关报道较少。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髓芯减压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住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移植组(n=22)和对照组(n=26),分别采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髓芯减压治疗和单纯髓芯减压治疗。结果与结论:与治疗前相比,移植组患者治疗后1周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补体C3、补体C4水平明显上升,且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血肌酐、尿酸、Ig M、Ig G、Ig A、ds-DNA水平均在正常范围。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Harris评分(6,12,24个月)升高,目测类比评分(12,24个月)降低,且MRI T1信号区所占股骨头体积的百分比降低。提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髓芯减压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优于单纯髓芯减压,可显著减轻患者关节疼痛,改善股骨头血液供应,明显恢复关节功能,有效防止股骨头进一步塌陷,是安全有效的保头治疗方法。
- 余莲陈隆天赖勤邱永荣黄建清林祺吴福春
- 关键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股骨头干细胞外周血干细胞系统性红斑狼疮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髓芯减压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与髓芯减压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股骨头坏死
- 余莲邱永荣陈隆天赖勤黄建清
- 该项目属内科风湿病学临床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有潜在致死的自身免疫疾病,传统治疗方案是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SLE治疗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并发症,致残率极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 关键词: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 21例原发乳腺淋巴瘤患者疗效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BL)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至2013年所收治的21例PB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层分析,比较手术、预防性腰穿鞘注、利妥昔单抗应用对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结果21例患者中6例行乳腺肿块穿刺活检术,2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其余均行单纯乳腺肿块切除术后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7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各1例。所有患者中仅1例肿块直径〉7cm(MALT淋巴瘤患者),其余均〈5cm。治疗后完全缓解(CR)19例,部分缓解和疾病进展各1例。中位随访14(6~75)个月,21例患者中l例死亡,3年总生存(OS)率为92.3%。化疗+手术组(15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时间较单纯化疗组(6例)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个月对22个月,P=0.05),但两组患者的CR率和OS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0例CD20阳性患者中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者17例,与未接受的3例比较,CR率和PFS、OS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尸值均〉0.05)。8例患者接受预防性腰穿鞘注治疗,与13例未接受者比较,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1)。结论PBL以DLBCL多见,治疗效果较好,手术治疗仅为明确诊断,并不延长患者OS时间。PBL患者行预防性腰穿鞘注治疗不降低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发生率。
- 罗必华黄建清闫子勋赵维莅王黎
- 关键词: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手术预后
- 预激方案治疗难治性急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6例的临床疗效
- 2008年
- 目的探讨CAGE方案(预激方案)对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且不能耐受大剂量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予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10mg/m2/d,第1~14天,每12h皮下注射)、阿克拉霉素(Acla20mg/d,第1~4天,静脉输注)、足叶乙甙(VP1650mg/d,第1~4天,静脉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00μg/m2/d~200μg/m2/d,第1~14天,皮下注射)在内的CAEG方案治疗难治性ANLL36例。同期20例诊断明确的ANLL患者采用CAG方案进行治疗作为对照分析。结果16例(44.4%)患者取得完全缓解(CR),10例(27.7%)获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72.1%。半数患者可见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继发感染及发热等不良反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预激方案治疗难治性ANLL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轻。
- 黄建清
- 关键词: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 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地中海贫血
- 目的:评价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地中海贫血的效果。方法:对例25例临床证实的地中海贫血患者均接受经导管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对全部患者于栓塞治疗前、后的临床和外周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计数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栓塞治疗后...
- 余莲赖勤陈隆天黄建清叶明星陆袁东
- 文献传递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评价动员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临床疗效。对7例(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26~38岁)Ⅰ~Ⅲ期 ANFH 患者均予 rhG-CSF 300 μg 皮下注...
- 余莲赖勤陈隆天黄建清黄锦芳林祺张荣花
- 文献传递
- 绝经前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长期激素治疗对骨密度的影响
- 探讨长期服用皮质激素对绝经前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骨骼系统的远期影响。采用双能 X 线骨密度 (BMID)测量仪测定了68例绝经前女性 SLE 患者,平均年龄 31.5岁,泼尼松累计服用总量平均23.4g,服...
- 余莲陈隆天赖勤黄建清
- 文献传递
-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肌炎/皮肌炎:Th细胞因子的变化被引量:6
- 2015年
- 背景:近年来,应用干细胞治疗免疫性疾病已成为研究热点,国内外有关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血清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7水平变化,探讨Th细胞因子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发生发展中的免疫机制。方法:81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其中44例为常规治疗组,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37例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静脉输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3.5-5.2)×107,用药方案与常规治疗组相同。随访治疗后1,3,6个月肌酸激酶、肌力变化及治疗后3,6个月肺部影像学改变,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检测移植组Th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结论:1两组治疗后1,3,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肌酸激酶值明显下降、肌力评分明显增高(均P<0.001);移植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肌酸激酶值较常规治疗组低、肌力评分较常规治疗组高(均P<0.001)。2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能明显改善肺部影像学异常,且安全性好。3移植治疗后6个月干扰素γ水平显著升高,而白细胞介素4水平显著下降(均P<0.01);移植治疗后3,6个月白细胞介素17水平显著下降(均P<0.01)。4移植治疗后6个月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7水平与肌酸激酶水平成正相关(r=0.467和0.488,均P<0.05);干扰素γ水平与肌酸激酶水平无明显相关(r=0.213,P>0.05)。结果表明给予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同时,联合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安全、有效,可调节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免疫网络效应、改善免疫耐受。
- 赖勤余莲邱永荣陈隆天黄建清李玉闽张力吴维颢吴爱瑜罗必华田畔
- 关键词:干细胞脐血间充质干细胞TH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7
- 脂质体多柔比星与多柔比星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比较脂质体多柔比星(PLD)和多柔比星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及心脏毒性。方法本试验采用开放式、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将5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随机分成A组(环磷酰胺、脂质体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治疗组)、B组(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治疗组);A组PLD剂量为40mg/m^2,其余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泼尼松采用标准CHOP方案中的剂量。B组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采用标准CHOP方案中的剂量。均建议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化疗。每2周期化疗后复查评价疗效;每周期评价血液学、肝肾毒性、心脏毒性等。结果入组病例中A组完成25例、B组完成25例。6~8个疗程后A组有效率84.0%,B组为7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24.2(0.9~40.5)个月,A组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0.0%及72.0%,B组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4.0%及6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脱发、手足综合征、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贫血、肝功能损害、心脏毒性、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与腹痛、腹泻)、乏力、口腔炎。手足综合征仅见于A组。B组的脱发、血小板减少、Ⅳ度粒细胞减少、贫血、肝功能损害、心脏毒性、恶心呕吐、口腔炎发生率大于A组,两组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乏力、腹痛腹泻的发生率高于A组,但是两组乏力、腹痛腹泻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毒性的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多柔比星相比,含脂质体多柔比星的类似CHOP方案能明显减轻化疗所致的脱发、心脏毒性、肝脏损害、血液学毒性、口腔炎,两组化疗所致的疗效相当。
- 黄建清罗必华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心脏毒性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