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章桂

作品数:10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丹皮
  • 4篇丹皮酚
  • 3篇肿瘤
  • 3篇阿霉素
  • 2篇抑制剂
  • 2篇增殖
  • 2篇增殖抑制
  • 2篇增殖抑制作用
  • 2篇制剂
  • 2篇生长因子受体
  • 2篇受体
  • 2篇受体酪氨酸激...
  • 2篇受体酪氨酸激...
  • 2篇细胞株
  • 2篇联合阿霉素
  • 2篇酶抑制剂
  • 2篇抗肿瘤
  • 2篇酪氨酸
  • 2篇酪氨酸激酶

机构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南京军区杭州...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枞阳县...

作者

  • 10篇王章桂
  • 5篇孙国平
  • 2篇方勇
  • 2篇潘宏铭
  • 2篇刘思涵
  • 1篇吴红阳
  • 1篇楼海舟
  • 1篇卢瑜
  • 1篇杨程
  • 1篇宛新安
  • 1篇徐淑萍
  • 1篇李世岩
  • 1篇侯琦
  • 1篇周小芸
  • 1篇韩卫东
  • 1篇胡泓
  • 1篇潘虹
  • 1篇王华
  • 1篇杨震

传媒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膜性肾病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后发生Kaposi肉瘤一例被引量:1
2016年
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KS)是一种少见的内皮细胞来源、血管增生性软组织恶性肿瘤,与免疫抑制剂治疗相关的医源型通常见于肾同种异体移植受者,现报道一例将膜性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发生KS。
翟冲亚王章桂韩卫东胡泓潘宏铭楼海舟
关键词:免疫抑制治疗膜性肾病患者KAPOSI肉瘤软组织恶性肿瘤细胞来源移植受者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7年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细胞的信号转导、细胞增殖和分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抑制该受体活性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以此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的开发,在多种肿瘤治疗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
王章桂孙国平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肿瘤
丹皮酚增强阿霉素对HepG2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为30.3/10万,占所有癌症的13.13%,居第3位,近二十年来,死亡率增加了41.7%,约占全世界HCC死亡人...
王章桂
关键词:肝细胞性肝癌丹皮酚阿霉素HEPG2细胞株
文献传递
生脉注射液对慢阻肺发作期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的影响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期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疗程均为14d。测定治疗前后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其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动脉血气分析,并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和与对照组的比较分析。结果:2组肺功能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治疗后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对改善COPD发作期患者的肺功能及动脉PaCO2、PaO2,有增加疗效的作用。
殷四祥汪陆庆王章桂杨程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血气分析生脉注射液
丹皮酚联合阿霉素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丹皮酚联合阿霉素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丹皮酚、阿霉素和丹皮酚联合阿霉素体外对人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两药相互作用指数(coefficient of drug interact...
王章桂孙国平
关键词:丹皮酚阿霉素肝癌细胞药物协同作用凋亡
文献传递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8年
王章桂孙国平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抗肿瘤
丹皮酚联合阿霉素对HepG2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丹皮酚联合阿霉素对HepG2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丹皮酚、阿霉素及丹皮酚联合阿霉素体外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采用两药相互作用指数评价两药相互作用性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分析Bcl-2、Bax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丹皮酚、阿霉素及联合用药对HepG2细胞株均有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丹皮酚在31.25mg/L分别与阿霉素在0.16、0.31mg/L联合应用时协同作用最为显著(CDI<0.7)。流式细胞仪检测联合用药组凋亡率(37%)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独用药组。TUNEL染色可见典型的凋亡形态学特征。Western blot分析表明单独用药和联合用药组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上调,Bcl-2/Bax比值降低。结论一定浓度的丹皮酚能增强阿霉素在体外对HepG2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为通过降低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使得Bcl-2/Bax比值降低诱导凋亡实现的。
王章桂孙国平徐淑萍王华刘思涵
关键词:丹皮酚阿霉素HEPG2
丹皮酚诱导人食管癌Eca-109裸鼠移植瘤凋亡的机制探讨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通过观察用药后COX-2、Bcl-2和Survivin的变化,探讨丹皮酚(paeonol,Pae)诱导Eca-109食管癌裸鼠移植瘤凋亡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食管癌Eca-109细胞,裸鼠皮下接种Eca-109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36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Pae不同剂量组(25、50、100、200mg·kg-1)和阳性药对照组(cisplatin,CD-DP,5mg·kg-1)。治疗2wk后处死裸鼠,剥取瘤体称瘤重并计算抑瘤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免疫组化S-P法检测移植瘤组织COX-2、Bcl-2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Pae50、100和200mg·kg-1组和CDDP5mg·kg-1组均能明显抑制裸鼠皮下肿瘤的生长,抑瘤率分别为23·54%、27·91%、34·46%和58·71%,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orP<0·01)。TUNEL染色可发现棕褐色的凋亡细胞呈散在或片状分布,Pae各剂量组的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分别为(11·02±2·58)%、(19·80±2·77)%、(24·48±4·35)%和(27·13±4·39)%,与模型组(4·81±0·83)%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or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ae能明显抑制移植瘤组织COX-2、Bcl-2和Survivin的表达(P<0·05 or P<0·01)。结论Pae能抑制Eca-109食管癌裸鼠移植瘤生长、诱导凋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OX-2的表达并抑制Bcl-2和Sur-vivin的表达有关。
刘思涵孙国平杨震宛新安王章桂吴红阳
关键词:丹皮酚食管癌COX-2BEL-2
射频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3年8月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肿瘤内科30例经RFA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30例患者中,结肠癌患者18例,直肠癌患者12例。治疗后射频病灶复发1例(3.3%),肝内复发12例(40.0%),肝外复发11例(36.7%)。术后接受化疗20例(66.7%),中位无进展生存(PFS)为6.6个月,总生存(OS)为25.5个月;未接受化疗10例(33.3%),中位PFS为3.7个月,OS为22.5个月。不同转移时机、病灶大小及术后化疗与否患者PFS、O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A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一种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病灶<3 cm、异时性转移及接受化疗的患者可以获得较长的PFS和OS。
王章桂潘虹方勇周小芸李世岩潘宏铭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射频消融
异丹叶大黄素下调膀胱癌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的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索异丹叶大黄素(ISO)下调肿瘤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以ISO作用于人源性膀胱癌UMUC3、RT12和RT4细胞后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水平;以RTPCR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 mRNA的表达水平。稳定转染细胞周期蛋白D1启动子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至UMUC3细胞并筛选后,检测ISO预处理后萤光素酶活性。ISO预处理UMUC3细胞后,提取核蛋白检测核转录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分别稳定转染GFP和GFP-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构建载体,筛选克隆;ISO预处理后,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的蛋白表达水平,贴壁依赖性细胞生长实验法检测细胞生长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分别稳定转染人源性细胞周期蛋白D1野生型和-163位点突变型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载体至UMUC3细胞并筛选,ISO预处理后检测细胞的萤光素酶活性。最后利用染色质免疫沉淀的方法,以抗Sp1抗体检测ISO对Sp1与细胞周期蛋白D1启动子结合力的影响。结果:ISO可从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蛋白D1水平,并且是从内源性转录水平来抑制细胞周期蛋白D1的转录。ISO可抑制、下调核转录因子Sp1的表达,并抑制Sp1与细胞周期蛋白D1启动子区域的结合力,该结合位点主要位于启动子-92到+27bp的5’-非翻译区。结论:ISO可通过下调Sp1核转录因子表达及其与细胞周期蛋白D1启动子的结合,从内源性转录水平来抑制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从而诱导G0/G1细胞周期阻滞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我们的研究将为临床中药单体ISO综合治疗肿瘤提供新的策略。
方勇王章桂侯琦卢瑜
关键词:异丹叶大黄素膀胱癌细胞周期蛋白D1细胞周期阻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