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征
- 作品数:15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淋巴结转移率对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的预后意义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率(LNR)对腋窝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的预后意义。方法选取2006-2014年在我院进行系统治疗的腋窝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803例作为研究对象,无远处转移,且清扫淋巴结数目至少为10枚。统计5年无病生存率(5y-DFSR)及5年总生存率(5y—OSR);通过单因素方法分析影响预后的各项因素;分析腋窝淋巴结病理分期(pN分期)中不同LNR分级的病例的预后差异;通过多因素分析比较pN及LNR对预后的影响作用。结果803例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平均清扫淋巴结总数为(15.47±4.70)枚,中位阳性淋巴结数目为4枚。中位随访61个月,期间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共159例,发生乳腺癌相关性死亡共99例。5y—DFSR为77%,5y—OSR为83%。通过Log-rank单因素分析得出肿瘤直径(pT)、淋巴结分期(pN)、LNR、脉管侵犯以及雌激素受体状态是DFS及OS的影响因素。pN1、pN2、pN3的5y-DFSR和5y-OSR分别为:89%、68%、59%和93%、78%、63%;LNR1、LNR2、LNR3的5y—DFSR和5y-OSR分别为:90%、69%、56%和94%、80%、57%。pN1及pN2中,不同LNR分级病例的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N1:DFS:P=0.005,OS:P=0.024;pN2:DFS:P=0.017,OS:P=0.000),而pN3中不同LNR分级病例的预后尽管在生存曲线中显示出差异趋势,但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DFS:P=0.165,OS:P=0.075)。将pN与LNR分别纳入多因素分析,两者均是DFS和OS独立的预后因素(P均〈0.001);将pN与LNR同时纳入多因素分析,LNR依然是DFS和OS独立的预后因素(P〈0.001),而pN则不再是其独立的预后因素(DFS:P=0.461,OS:P=0.162)。结论LNR是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独立的预后因素。
- 陈宏亮丁昂王懋莉张征
- 关键词: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结分期预后
- 乳腺多发性肿块的微创手术方式选择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研究运用微创技术(Mammotome)切除不同分布类型的乳腺多发性肿块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Mammotome手术的1017例患者(单侧乳房肿块数量≥3个,共3 253个乳腺多发肿块),按肿块分布位置分为乳房多发性深部肿块组(A组,320例,997个肿块),乳房多发性浅表肿块组(B组,257例,804个肿块),乳房深部及浅表混合多发性肿块组(C组,440例,1 452个肿块),分析比较各组手术方式。结果 A组中,200例选择乳腺后间隙切除,平均手术时间(40±3)min、术中活动性出血9例(4.3%)、残留率(6月后)0.5%(1例)、术中疼痛发生率10.5%(21例);120例选择腺体内切除,平均手术时间(65±4)min、术中活动性出血14例(11.7%)、残留率(6月后)2.5%(3例)、术中疼痛发生率18.3%(22例)。两种术式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为腺体内切除方式,进针方向分为由内而外、由外而内及由乳晕放射。105例选择由内而外手术方式,平均手术时间(48±5)min、术中活动性出血17例(16.2%)、残留率(6月后)2.8%(3例)、术中疼痛发生率15.2%(16例);64例选择由乳晕放射切除手术方式,平均手术时间(64±3)min、术中活动性出血5例(7.8%)、残留率(6月后)2.3%(2例)、术中疼痛发生率20.3%(13例);88例选择由外而内切除手术方式,平均手术时间(68±4)min、术中活动性出血16例(18.2%)、残留率(6月后)3.1%(2例)、术中疼痛发生率14.8%(13例)。残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440例患者的肿块分布浅部、深部均有,根据肿块分布位置选择手术方式,平均手术时间(64±6)min、术中活动性出血70例(15.9%)、残留率(6月后)2.5%(11例)、术中疼痛发生率14.1%(62例)。结论运用微创技术切除乳腺多发肿块,手术方式应根据肿块分布的深浅选择进针位置及方向。深部肿块首先考虑乳腺后间隙切除,浅部肿
- 金玉春丁昂陈宏亮孙建殷初阳孙太明张征宋晖王懋丽傅少梅袁永熙
- 关键词:MAMMOTOME手术方式
- 纤维乳管镜在异常乳头溢液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镜在异常乳头溢液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纤维乳管镜检查乳头溢液29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97例患者经纤维乳管镜(FDS)诊断为慢性乳管炎188例,其中15例行手术治疗,术后均经病理证实;导管内乳头状瘤71例,均行手术治疗,病理证实69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为慢性乳管炎;乳管扩张26例;导管癌12例,均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血性溢液、淡黄色浆液性溢液与导管癌、导管内乳头状瘤有一定的关系(P<0.01)。结论:纤维乳管镜能早期诊断乳腺癌,并对瘤体作出定位;对慢性乳管炎诊断的同时可以做介入治疗,是异常乳头溢液患者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
- 孙太明王芳张征
- 关键词:乳腺疾病乳溢内镜术纤维乳管镜
- 超声引导下乳房肿块的微创完全切除
- 2010年
- 摘要:目的 探讨及评价超声引导下微创手术(Mammotome微创旋切术)手术完全切除乳房肿块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期间666例患者于我院乳腺外科门诊行B超引导下乳房肿块Mammotome微创完全切除手术,共切除917枚肿块,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评估术后并发症、术后残留或复发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 陈宏亮丁昂孙建王懋莉殷初阳金玉春孙太明张征
- 关键词:MAMMOTOME微创旋切术乳房肿块完全切除超声引导微创手术全切除手术
- 乳腺黏液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 研究乳腺黏液腺癌(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MB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乳腺外科手术治疗并有完整病例资料的MBC 112例,纯型(pure MBC,PMBC) 71例,混合型(mixed MBC,MMBC)41例,两者相互比较,并分别与同期1 157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对比.结果 PMBC较IDC肿块小、激素受体表达率高(均P<0.05)、淋巴结转移率低(7.0%比40.6%,X2=32.663,P<0.001);PMBC 5年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及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高于IDC(DFS:94.6%±3.0%比81.3%±1.1%,x2=7.265,P =0.007;OS:92.4%±5.3%比88.5%±1.0%,X2=4.059,P=0.044).MMBC较IDC肿块大、激素受体表达率高,但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8%比40.6%,x2=3.417,P=0.332);MMBC 5年DFS及OS与ID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FS:79.1%±7.1%比81.3%±1.1%,X2=0.167,P =0.683;OS:84.5%±7.2%比88.5%±1.0%,x2 =0.123,P=0.726).PMBC较MMBC肿块小、淋巴结转移率低,激素受体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MBC 5年DFS及OS高于MMBC(DFS:94.6% ±3.0%比79.1%±7.1%,X2=6.772,P=0.009;OS:92.4%±5.3%比84.5%±7.2%,X2=6.401,P=0.036).多因素分析得出淋巴结状态是MBC唯一的预后因素.结论 PMBC淋巴结转移率低,预后优于MMBC及IDC;MMBC淋巴结转移率高于PMBC,预后与ID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陈宏亮丁昂王懋莉张征
- 关键词:乳腺肿瘤预后
- 别轻信美容院的乳腺按摩
- 2016年
- 很多人问我,美容院里的乳房按摩有治疗作用吗?其实,正规中医医师按照穴位经络分布进行按摩,确实能达到一定的保健作用。但一个合格的中医按摩师的培养周期非常长,需要找准穴位、力道合适,需要按、摩、推、拿、揉、捏、颤、打等手法的组合,流动性很大并且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的美容院技师恐怕很难一朝一夕速成。
- 张征
- 关键词:乳房按摩美容院乳腺中医医师保健作用
- 乳腺癌真空辅助旋切术后保乳手术的可行性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活检(vacuum-assisted biopsy,VAB)切除乳腺癌肿块后保乳手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VAB肿块切除术后行保乳手术治疗的45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患者(VAB组)。选取同一时期单发、直径小于2cm、肿块切除活检后行保乳手术的147例IDC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结果:VAB组肿块均单发、直径<2cm且不可触及,影像学检查误诊为良性。所有VAB手术只行1次穿刺,穿刺点距离肿块的平均距离为(2.52±0.89)cm。中位切割8次,影像学检查示完全切除,平均手术时间(25.4±7.6)min,术中未发生活动性出血。保乳手术距VAB术平均(4.50±0.92)d;局部扩大切除病灶的各个切缘均阴性;无患者发生肿瘤细胞针道或皮肤穿刺点种植;3例残腔残留少量导管原位癌病灶,但无浸润性癌灶。VAB组与对照组平均年龄、年龄构成、肿块直径、肿瘤组织学分级、脉管侵犯、淋巴结分期、前哨淋巴结阳性率、肿瘤分子分型及辅助治疗、腋窝手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5年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5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AB切除不可触及的较小乳腺癌肿块后续行保乳手术安全可行,值得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 陈宏亮王懋莉张征丁昂
-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手术超声引导
- 经乳腺后间隙入路行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活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经乳腺后间隙入路 Mammotome 微创手术行乳腺肿块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乳腺科行 Mammotome 微创手术的787例患者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行乳腺后间隙入路 Mammotome 微创手术385例,乳腺肿块旁入路402例。术后常规随访,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乳腺后间隙入路组和肿块旁入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8±6)min 和(52±4)min,肿瘤切除率分别为99.48%(383/385)和99.25%(399/40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3)ml 和(14±6) ml,术后皮下瘀斑发生率分别为2.34%(9/385)和8.71%(35/402),残腔血肿发生率分别为0.52%(2/385)和2.74%(11/402),切口数量分别为(1.3±0.6)个和(2.4±0.3)个,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33,P =0.000,P =0.001,P =0.006),两组患者满意率分别为98.70%(380/385)和89.30%(359/402),乳腺后间隙入路组高于肿块旁入路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4)。结论乳腺后间隙入路 Mammotome 微创活检乳腺肿块较常规乳腺肿块旁入路微创手术方式出血性并发症少,美观效果更佳,有一定的优势。
- 王懋莉丁昂殷初阳宋晖孙太明张征陈宏亮金玉春傅少梅王富文孙建
- 关键词:乳腺肿块MAMMOTOME手术
- 超声引导下乳房肿块的微创完全切除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及评价超声引导下微创手术(Mammotome微创旋切术)手术完全切除乳房肿块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期间666例患者于我院乳腺外科门诊行B超引导下乳房肿块Mammotome微创完全切除手术,共切除917枚肿块,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评估术后并发症、术后残留或复发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比较和分析影响术后残留或复发的各项相关因素。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主要的术后并发症为术后疼痛、皮肤瘀斑和局部血肿,发生率分别为1.7%、10.9%、7.6%,术后6个月内均消失,患者满意率达98.1%。术后病理证实有3例为浸润性导管癌,其余均为良性乳房肿块。随访1年时,有13例发现残留或复发,手术的完全切除率达98.6%。残留的病例均为良性乳房肿块,残留病灶直径2~4 mm。比较发现肿块较大、多发性肿块、术中活动性出血及肿块靠近乳晕易发生残留或复发。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肿块直径较大、术中活动性出血以及肿块靠近乳晕等因素与肿块残留或复发呈正相关。结论对于合适的病例,掌握好手术技巧,超声引导下Mammatome手术完全可以做到乳房肿块的完全切除,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陈宏亮丁昂孙建王懋莉殷初阳金玉春孙太明张征
- 关键词:乳房肿块微创完全切除超声
- 老年与青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与分子分型差异的探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通过比较老年和青年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与分子分型差异,探讨两组不同年龄组乳腺癌治疗及预后的不同.方法 对56例年龄≤35岁的青年乳腺癌患者与93例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其免疫组化指标进行分子分型,分析其分布情况,或分析老年组ER+PR+与ER+PR-分型表达.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软件.结果 老年组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Basal-like型分别有35例(37.63%)、38例(40.86%)、16例(17.21%)、4例(4.30%),青年组则分别有9例(16.07%)、29例(51.79%)、13例(23.21%)、5例(8.93%);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Luminal A型患者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老年组患者肿瘤组织学分级较好(P=0.000)、肿瘤直径较小(P=0.003)、PR阳性者较多(P=0.004)、Her-2阳性者较少(P=0.008),Ki67低表达者较多(P=0.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中ER+PR+组比例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淋巴结转移、ER阳性率方面无差异.结论 老年组乳腺癌分子分型以Luminal A为主,组织学分级较好,更强调内分泌治疗,预后较好.
- 张征孙建丁昂王超
- 关键词:乳腺癌分子分型老年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