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
- 作品数:11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省胸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坎地沙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坎地沙坦4m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10粒,3次/d,均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结果 2组治疗后血压均有下降(P<0.05),治疗组降压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血糖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坎地沙坦与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应用疗效显著。
- 陈金平于华刘玉静陈庆
-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坎地沙坦复方丹参滴丸
- 康复新液对溃疡型肠结核患者疗效及血清EGF、IL-1、TNF-α水平的影响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究康复新液治疗溃疡型肠结核的效果及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胸科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溃疡型肠结核患者105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5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康复新液口服。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肝功能损伤情况,血清EGF、IL-1、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 96,P=0. 03); 2组肝功能总损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2,P=0. 288)。2组血清EGF、IL-1、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9,P=0. 276)。结论康复新液治疗溃疡型肠结核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EGF、IL-1、TNF-α水平,且不增加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 张敏高金昙马静魏书青高欣陈庆
- 关键词:康复新液表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
- 一线抗结核药物致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伤发生情况分析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一线抗结核药物所致肺结核伴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42例,将44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103 copies/m L的乙肝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作为A组,56例HBV-DNA <103copies/m L的HBsAg阳性患者作为B组,42例HBsAg阴性患者作为C组。3组患者均执行2HRZS(E)/4HR结核治疗方案,观察用药期间药物性肝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A组和B组患者治疗后肝损伤发生率分别为45.45%和33.93%,明显高于C组的9.52%(P <0.05),A组和B组相当(P>0.05);治疗后,各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A组和B组均明显高于C组(P <0.05),而A组ALT水平明显高于B组(P <0.05)。结论肺结核合并HBV-DNA阳性患者临床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概率较高,临床需密切监测其肝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合理使用保肝药物。
- 陶磊陈庆祝建峰
-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药学服务
- 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诊治分析
- 殷智晔陈庆胡建军何红彦侯永华
- 该课题首次较大规模、较全面分析该地区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发病特点,诊治情况,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为疾病的早诊断及规范治疗提供了客观证据。通过对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应用口服药物及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血糖达标时间,...
- 关键词:
- 关键词: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疾病诊断
- 探讨腺苷脱氨酶动态变化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 王永峰陈庆查月芳侯永华高金昙
- 课题通过观察腺苷脱氨酶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得出腺苷脱氨酶水平和疾病程度关系密切。腺苷脱氨酶水平越高,病情越重。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病情逐渐好转,腺苷脱氨酶水平逐渐下降。预后良好组患者的腺苷脱氨酶水平显...
- 关键词:
-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腺苷脱氨酶
- 康复新液辅助抗结核药治疗肠结核的疗效及对血清、肠黏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核因子κB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辅助抗结核药治疗肠结核的疗效及对血清、肠黏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60例肠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抗结核药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血清和肠黏膜相关指标水平,肝损伤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指标VEGF、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C反应蛋白(CRP),肠黏膜组织VEGF、NF-κB和蛋白激酶(PAK)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NF-κB、TNF-α、IL-1β和CRP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肠黏膜组织VEGF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NF-κB、PAK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常规组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23.33%(7/30)、30.00%(9/30)]和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5/30)、23.33%(7/3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康复新液辅助抗结核药治疗肠结核的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为康复新液通过抑制NF-κB表达、上调VEGF表达而抑制炎症反应,促进黏膜修复,进而改善患者相关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 魏书青高金昙陈庆张敏刘培乾马静赵伟进
- 关键词:康复新液抗结核药肠结核肠黏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核因子ΚB
- 康复新液辅助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肠结核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辅助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肠结核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肠结核患者9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2HRZE/4HR抗结核化疗方案,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0(IL-10)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水平变化,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13%(41/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57%(3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1、IL-10、CRP和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和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61%(15/46)、28.26%(13/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5,P=0.650)。结论:采用康复新液辅助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肠结核,可显著降低患者机体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细胞免疫系统,提高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好。
- 张敏陈庆魏书青马静高金昙
- 关键词:康复新液抗结核化疗肠结核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
- 康复新液联合抗结核西药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 2022年
- 目的研究康复新液联合抗结核西药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05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抗结核治疗,治疗组55例患者采用康复新液联合抗结核西药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9个月。治疗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总疗效、临床指标(抽水次数、腹水吸收时间及治疗前后的腹膜厚度)、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发热、腹痛/腹胀、腹泻、乏力)积分及血清和腹水相关炎症指标[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50/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40/50),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35,P=0.03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发热、腹痛/腹胀、腹泻、乏力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发热、腹痛/腹胀、腹泻、乏力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抽水次数、腹水吸收时间、腹膜厚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腹水中IFN-γ、TNF-α、IL-6、SIL-2R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腹水中IFN-γ、TNF-α、IL-6、SIL-2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IFN-γ、TNF-α、IL-6、SIL-2R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中IFN-γ、TNF-α、IL-6、SIL-2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在结核性腹膜炎患者治疗过程中�
- 高金昙魏书青王永峰马静陈庆张敏
- 关键词:康复新液结核性腹膜炎抗结核治疗干扰素-Γ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 转染细胞因子基因对肿瘤细胞致瘤性的研究(1)-突变型p53基因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效果的影响
- 张书敏刘欣燕焦俊敏魏红艳高官聚邢秋月刘颖孙金昊戴献利陈庆
- 该课题是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对肺癌组织进行p53基因突变的检测,将突变组和未突变组分别行盖诺(长春瑞滨NVB)25mg/m^2第1、8天、顺铂(DDP)80m...
- 关键词: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突变型P53基因致瘤性肿瘤细胞
- 双环醇片治疗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观察双环醇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ATL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42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1例:对照组予以2HREZ/4HR方案(前2个月:异烟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吡嗪酰胺Z;后4个月:异烟肼、利福平)+葡醛内酯片治疗,异烟肼片0.3 g,qd,利福平胶囊0.45~0.60 g,qd,盐酸乙胺丁醇片0.75 g,qd,吡嗪酰胺片0.75 g,qd,葡醛内酯片200 mg,ti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试验组给予双环醇片25mg,tid。2组的总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结束后,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水平;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用二硫基双硝基苯甲酸法检测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计算2组的ATLI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ALT、AST、TBil分别为(43.16±4.53),(68.76±8.35)U·L^(-1);(39.64±5.06),(66.32±8.26)U·L^(-1);(18.05±2.19),(66.32±8.26)μmol·L^(-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的CD3+、CD4+、CD8+分别为(61.38±7.85)%,(66.35±8.16)%;(36.93±4.06)%,(39.74±4.13)%;(35.09±3.14)%,(32.11±3.22)%;这2组的MDA分别为(7.23±1.02),(5.01±0.63)mmol·m L^(-1),这2组的SOD分别为(432.36±32.17),(497.47±35.45)U·m L^(-1),这2组的GSH-Px分别为(94.65±11.88),(115.54±12.12)U·L^(-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的ATLI发生率为16.90%,高于试验组的4.23%;试验组ADR发生率为7.05%,低于对照组的18.3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环醇能有效地保护肺结核患者肝功能并预防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肝功能损害,安全性较高。
- 李铁民陈庆陶磊
- 关键词:双环醇抗结核药物肝功能损害安全性T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