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新刚

作品数:14 被引量:222H指数:10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数值模拟
  • 8篇值模拟
  • 4篇上升流
  • 4篇潮流能
  • 3篇锋面
  • 2篇普林斯顿海洋...
  • 2篇环流
  • 2篇海洋模式
  • 2篇潮波
  • 2篇潮汐
  • 1篇动边界
  • 1篇动力机制
  • 1篇动力学
  • 1篇灾害
  • 1篇灾害成因
  • 1篇中国近海
  • 1篇生态效应
  • 1篇输运
  • 1篇水交换
  • 1篇漂移

机构

  • 13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国家海洋局海...

作者

  • 14篇吕新刚
  • 11篇乔方利
  • 6篇夏长水
  • 3篇赵昌
  • 2篇袁业立
  • 2篇王关锁
  • 1篇韦钦胜
  • 1篇于华明
  • 1篇赵伟
  • 1篇戴德君
  • 1篇王宗兴
  • 1篇王守强
  • 1篇臧家业
  • 1篇曲大鹏

传媒

  • 3篇海洋学报
  • 2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中国可再生能...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8
  • 1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海冷涡上升流的环状结构被引量:10
2008年
基于2001年7月东海北部海域水文及化学综合调查资料分析,发现在横穿东海冷涡的31°N断面上,冷涡所对应的PO4营养盐高值区位于冷涡中心的两侧.据此推测冷涡上升流呈环状结构,即强上升流区不是位于东海冷涡的地理中心而是位于离中心一定距离处.1998年8月同一断面海洋水文及化学调查资料的分析再次证实了这一现象.基于上述观测事实,建立了海洋涡旋动力学模型.所求出的解析关系表明:海洋冷涡上升流速度的最大值位于离中心一定距离处.利用实际观测的海洋温度资料诊断计算的上升流分布与实测营养盐分布特征基本一致.
乔方利赵伟吕新刚
关键词:上升流环状结构
2008与2010年黄海浒苔漂移输运特征对比被引量:40
2011年
利用中国近海三维海浪-潮流-环流耦合数值模式,分别对2008年6~7月(青岛奥帆赛前期)和2010年6~7月黄海浒苔的漂移开展了模拟和预测,研究了黄海漂浮浒苔在青岛聚集的动力学成因.揭示了2008年6月浒苔之所以在青岛近岸大量聚集,是因为该海区月平均表层流向向岸且与岸线几乎垂直;相比之下,2008年7月上旬表层流场与岸线大致平行,因而海上浒苔的漂移对奥帆赛场的压力明显减缓.利用数值模式预测2010年6月下旬浒苔主体不会在青岛登陆,该预测与其后的观测事实相吻合.研究发现,风场驱动下的海洋表层流场年际变化是浒苔漂移路径变异的主要原因,提出区域气候变化是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一种途径.
乔方利王关锁吕新刚戴德君
关键词:浒苔
北部湾潮波数值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利用普林斯顿海洋模式(POM08)建立了北部湾及其临近海区潮汐潮流数值模式,模拟了K1,O1,M2和S2这4个主要分潮,分析了模拟的潮汐和潮流分布特征,从潮波能量的角度讨论了琼州海峡对北部湾潮波系统的影响,并给出北部湾潮能的耗散情况。研究表明,北部湾是典型的全日潮海区,K1和O1分潮在南部湾口形成半个旋转潮波系统,无潮点位于越南顺安附近岸边。琼州海峡中的欧拉潮汐余流为西向流,潮余流造成的水通量约为0.034×106m3/s;余流出海峡西口后,先折向北,然后转向南流出湾外。研究海区中两个强潮流区分别位于琼州海峡和海南岛的西侧,同时这也是两个潮能的高耗散区。北部湾的潮能自南部湾口由外海传入,通过西口涌入琼州海峡,到达海峡东口时日潮波的能量已基本耗散殆尽,在海峡内耗散的4个分潮的潮能约为3.33 GW,相当于北部湾潮能耗散量的35%左右。数值试验表明,琼州海峡作为潮能耗散的重要海区,其存在对于北部湾潮波系统的形成具有较大影响。计算了底边界潮能耗散,结果表明在北部湾和琼州海峡,底边界耗散的潮能分别占该海区总耗散的83%和80%。
赵昌吕新刚乔方利
关键词:潮汐数值模拟琼州海峡
海洋潮流能资源估算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42
2008年
综述了近15 a来国内外海洋潮流能资源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潮流能资源评估方案。重点比较和评述了现有的4种潮流能资源计算方法的特点、异同和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近海海洋潮流能估算的思路。另外,还对国际上主要的潮流能开发装置进行了分类介绍。
吕新刚乔方利
关键词:潮流能资源评价
胶州湾水交换及湾口潮余流特征的数值研究被引量:37
2010年
利用基于普林斯顿海洋模式建立的胶州湾及临近海域潮汐潮流数值模型,结合胶州湾口走航式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ADCP)测流资料,研究了胶州湾口的潮(余)流特征,并在潮流模型的基础上耦合建立了水质模块,模拟了胶州湾的水交换过程。考虑M2,S2,K1,O1,M4和MS4六个主要分潮,胶州湾口潮流场的模拟与ADCP观测数据吻合较好。外湾口水道上的潮流非常强,大潮期间观测到201 cm/s的峰值流速。团岛岬角的两侧分别存在一个流向相反的余流涡旋,两涡旋在团岛附近辐合,形成了57 cm/s的离岸强余流。整个胶州湾平均水体存留时间为71 d,平均半交换时间为25 d。胶州湾水体交换能力在空间分布上有很大差异:湾口海域最强,向湾顶逐渐减弱。湾内存在两个弱交换区,分别位于湾的西-西南部和东北端,水体存留时间多超过80 d,湾西局部水域最长达120 d,而半交换时间也大多超过40 d。潮流场的结构、强度,以及与湾口距离的远近是造成湾内水交换能力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吕新刚赵昌夏长水乔方利
关键词:水交换数值模拟
黄海陆架锋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黄海陆架锋是影响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生态系统的一种关键的中尺度物理过程,对局部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非常重要。不少学者也致力于黄海陆架锋的研究,通过分析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不断认识和揭示了陆架锋的产生机制及其分布和变化规律,同时,在锋区环流结构以及陆架锋与一些生态学现象的联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系统总结和归纳黄海陆架锋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陆架锋的生态效应和生态功能,并对今后黄海陆架锋区研究的着力点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开展锋区生态系以及锋区生态系统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有希望成为海洋生态学中新的生长点,同时也为黄海海洋生态学的研究提供新课题。
韦钦胜吕新刚王宗兴王守强臧家业
关键词:陆架锋锋面环流结构生态效应
潮流能资源的数值估算:以胶州湾口为例
对国际上现有的潮流能资源评估方法进行了简单回顾,并利用基于普林斯顿海洋模式(POM)建立的胶州湾潮汐潮流三维数值预报模型,估算了胶州湾口的潮流能资源蕴藏量。 通过合理考虑多个分潮,该模型能够对胶州湾的潮汐潮流做...
吕新刚乔方利夏长水
关键词:潮流能数值模拟普林斯顿海洋模式
文献传递
胶州湾潮汐潮流动边界数值模拟被引量:27
2008年
基于普林斯顿海洋模式,通过干湿网格判别法引入潮汐潮流的漫滩过程,考虑M2,S2,K1,O1,M4和MS4六个主要分潮,建立了胶州湾潮汐潮流数值模拟和预报模型,研究了该海域潮汐潮流特征,并讨论了漫滩对潮流模拟的影响。与实测资料的对比验证表明,该模式能够对胶州湾的潮汐和潮流做出较为合理的预测。给出了胶州湾潮汐、潮流、余流等分布特征,模拟的潮流场以及余流场涡旋等现象与观测符合良好;计算了潮波能通量,从能量角度探讨了潮波的传播特性;对潮位与潮流场演变规律,以及潮能通量的分析表明,胶州湾内的潮波以驻波为主。通过数值试验发现,漫滩过程的引入对胶州湾潮流速度的模拟至关重要,不考虑漫滩过程的模式会夸大或者低估潮流流速。对于滩涂面积广阔的海域来说,潮流数值模式中考虑漫滩的影响是必要的。
吕新刚乔方利夏长水
关键词:湖流数值模拟
粘性-地形修正项对潮汐数值模拟影响的研究
2011年
目前近海海洋模型大多从近海地形变化剧烈和细化浅水分层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垂向坐标通常采用σ坐标变换,并且一般情况下均忽略了在坐标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粘性-地形项。以POM海洋数值模式(Princeton OceanModel)为基础,在对渤、黄、东海M_2分潮潮波的模拟中,具体分析了ε_u,ε_r,ε_s粘性-地形修正项对东中国海M_2分潮波系统数值模拟的影响。研究发现,加入粘性地形修正项后,可以增加模型中的耗散作用,使黄海西部M_2分潮模拟振幅减小约1~2 cm,渤海海区M_2分潮模拟振幅减小约4~5cm,在这两个区域潮汐振幅的减小会使得模拟结果偏离于实际观测结果,而在济州岛、长江口区域的模拟潮汐振幅约减小1~3cm,则会使模拟值更加接近于实际观测结果。从模型与90个验潮站的对比结果来看,粘性-地形修正项的作用范围相对较小,其整体影响并不很明显,但在某些特殊区域中该项对模型的输出结果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曲大鹏吕新刚于华明
关键词:潮波
中国近海上升流分布与形成机制研究
乔方利吕新刚夏长水王关锁袁业立
该项目属于海洋科学基础研究范畴,基于自主研发的MASNUM海浪-环流耦合理论,建立了中国近海“海浪-环流耦合数值模式”并在中国近海环流的数值模拟和研究上成功应用,提出上升流“潮致锋生机制”等新观点,该项目所关注的潮混合锋...
关键词:
关键词:海浪灾害成因绿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