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卫华
- 作品数:21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民族学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生物学更多>>
- 论民族文化多样性与生物物种多样性的耦合关系被引量:6
- 2009年
- 生物多样性表现在生物界中,文化多样性表现在人类社会中,两者之间似乎毫不相干。但实际上两者之间早已结成了密不可分的耦合关系,这是它们协同进化的必然产物,它们必须相互依存、相互支持才能共同繁荣。生物物种多样性是民族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基本源泉。民族文化多样性是生物物种多样性稳态延续的根本保证。只有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与生物物种多样性相互耦合,人类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
- 谭卫华杨庭硕
- 关键词:文化多样性生物多样性
- 乾嘉之后湘西苗疆苗弁制度与基层社会控制探析被引量:3
- 2018年
- 乾嘉之后,湘西苗疆社会秩序再度瓦解。清政府改变统治思路,采用"以苗治苗"策略,设立苗弁制度,并招募苗兵作为武备力量。苗弁作为上级政府与苗民之间的桥梁纽带,有利于化解矛盾和冲突,为湘西苗疆的治理和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对苗弁管理是维持湘西苗疆地区基层社会控制的关键所在。以史为鉴,这一制度对当前处理民族关系和维护民族地区基层社会稳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谭卫华
- 关键词:社会控制乡村治理
- 论我国南方丘陵山区扩大种植各民族传统特优农林产品的生态维护价值被引量:3
- 2013年
- 在历史上,我国南方各民族曾经培育出了一系列的特优农林产品,如白蜡、桐油、油茶、生漆、葛藤、优质糯米等,[1]并凭借这些优质农林产品曾经实现过我国南方地区的富裕和繁荣。可是,进入20世纪后,由于这些产品不能适应社会转型的需求,而纷纷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只能以残存的方式在农村得到有限的传承和利用。与此同时,从国外引进的农林产品,或者是靠现代育种技术培育的农林产品却在极大的范围内置换了上述各种特优农林产品。这一置换在短期内虽然赢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但却埋下了生态安全的隐患,使得相关地区的生态建设蒙受了损失。本文仅就传统特优农林产品的相关生态维护价值展开讨论,以便唤起世人的关注,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现提供经验与教训。
- 杨曾辉谭卫华
- 关键词:生态维护
- 远古文明起源的生态思考
- 2011年
- 关于远古文明起源的研究,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学者大多致力于客观地反映各远古文明的特点以及它们所达到的发展水平。20世纪40年代以后,学术界为了赋予远古文明起源以科学性的解释,开始致力于探讨这些远古文明为何仅在特定的地区发展起来?其驱动力又是什么?得出的答案可谓异彩纷呈。历史学学者阿诺德·汤因比提出综合起源学说,文化人类学的代表人物朱利安·斯图尔德则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寻求答案,提出文化生态学说。本文在综合比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剖析汤因比和斯图尔德的文明起源学说之间的非兼容性,并针对这种非兼容性提出了文明起源的新见解,也就是社会压力起源说,重点在于强调多元并存文化之间的冲突与互动。
- 罗康隆谭卫华
- 关键词:文明起源文化社会压力
- 乡约:儒者经世思想的践行——读《明清乡约:理论演进与实践发展》
- 2011年
- 乡约作为地方社会组织,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其活动皆与乡村的礼俗敦化及社会治安有关,但其性质与功效却随时地人情而异。乡约不仅为历代有志经世儒者所向往,也为近代学者所重视。
- 谭卫华
- 关键词:明清演进礼俗
- 论乡村旅游中的资源配置及原则——以湘西德夯苗族民俗文化村为例被引量:2
- 2008年
- 资源是靠文化来定义的,通过以德夯苗族文化村为例,指出了如何在文化的作用下,对乡村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进行配置,使之转化成旅游资源。在对乡村资源进行配置的过程中,一般遵从迎合性、等次性、整合性等基本原则,从而为乡村旅游的开发提供指导性建议。
- 曾宪军谭卫华
- 关键词:乡村旅游
- 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冲突与调适研究 ——以湘西德夯苗族民俗文化村为例
- 19世纪中期开始,乡村旅游陆续在世界各国发展起来,并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具有美丽田园风光的“世外桃源”——乡村成为了倍受欢迎的“风景”,以贴近自然为主...
- 谭卫华
- 关键词:乡村旅游调适
- 文献传递
- 生态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与资料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生态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人类学立足于民族文化对人类生态行为及其后果进行分析,在分析时必然受到时间、空间制约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干扰。人为的生态行为直接影响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有效利用。因此,开展生态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不仅十分重要,而且非常必要。为此,本文立足于人类生态行为在田野调查中的实际与运用这一原则拟定了生态人类学的调查框架,并在文中对此调查框架的调查操作要求进行了说明,为今后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但由于生态人类学为生态学与人类学的交叉学科,为使田野调查资料为不同学科所公认与互用,本文提出田野调查资料的"终端验证法",使田野资料能够在生物性适应和社会性适应的框架内加以分析。
- 谭卫华游俊
- 关键词:生态人类学田野调查
- 侗族社会的“鱼”及其文化的田野调查被引量:11
- 2008年
- 从1995以来,我们一直在阳烂侗族村落调查,其间发现侗族村民对"鱼"十分的珍爱,村民不仅掌握有一整套系统的养鱼、捕鱼、保存鱼制品、食鱼本土知识,而且在村民的生活中也展现出了特定的文化事实。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侗族村民的文化遗产进行了梳理,认为人类文明的形成与存在,都有与其特定的生境相适应;要保护特定的文化,首先就要保护特定的生境。
- 罗康隆谭卫华
- 关键词:侗族文化田野调查
- 远古文明起源的生态思考被引量:1
- 2011年
- 20世纪40年代以后学术界为了给远古文明一个科学的解释,开始致力于探讨这些远古文明在特定地区发展的驱动力,然而得出的答案则异彩纷呈。历史学学者阿诺尔德.汤因比提出了"综合起源学说",同时,文化人类学的代表人物朱利安.斯图尔德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提出"文化生态学说"。综合比较前人研究的成果,重点剖析汤因比和斯图尔德的文明起源学说之间的非兼容性。并针对这种非兼容性提出了文明起源的新见解,强调多元并存文化之间冲突与互动的关键作用。
- 谭卫华
- 关键词:文明起源文化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