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康隆

作品数:193 被引量:790H指数:16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5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7篇经济管理
  • 93篇社会学
  • 25篇文化科学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篇政治法律
  • 13篇历史地理
  • 8篇生物学
  • 3篇哲学宗教
  • 3篇水利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56篇文化
  • 46篇生态
  • 25篇民族
  • 19篇人类学
  • 17篇侗族
  • 14篇生态维护
  • 14篇民族学
  • 13篇社会
  • 11篇生计
  • 11篇生态环境
  • 10篇乡村
  • 9篇生态民族学
  • 8篇知识
  • 8篇生态安全
  • 8篇清水江流域
  • 8篇苗族
  • 7篇人类学视野
  • 7篇田野调查
  • 7篇文化制衡
  • 6篇信仰

机构

  • 170篇吉首大学
  • 11篇怀化学院
  • 9篇中南民族大学
  • 6篇中央民族大学
  • 5篇云南大学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汕头大学
  • 3篇怀化师专
  • 2篇怀化师范高等...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贺州学院
  • 1篇凯里学院
  • 1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广西科技师范...

作者

  • 189篇罗康隆
  • 12篇杨庭硕
  • 7篇谭卫华
  • 5篇田广
  • 5篇吴合显
  • 4篇杨曾辉
  • 3篇彭书佳
  • 3篇艾菊红
  • 3篇麻春霞
  • 2篇何治民
  • 2篇暨爱民
  • 2篇刘海艳
  • 2篇彭兵
  • 2篇刘旭
  • 2篇张晓春
  • 2篇谢景连
  • 1篇舒瑜
  • 1篇李锦屏
  • 1篇石群勇
  • 1篇吴声军

传媒

  • 17篇吉首大学学报...
  • 17篇怀化学院学报
  • 16篇原生态民族文...
  • 14篇贵州民族研究
  • 7篇广西民族研究
  • 7篇中央民族大学...
  • 6篇贵州大学学报...
  • 5篇云南社会科学
  • 5篇中南民族大学...
  • 4篇青海民族研究
  • 3篇世界民族
  • 3篇中国人口·资...
  • 3篇民族研究
  • 3篇云南师范大学...
  • 3篇民族论坛
  • 3篇柳州师专学报
  • 3篇广西民族大学...
  • 3篇教育文化论坛
  • 2篇人与生物圈
  • 2篇中国民族

年份

  • 4篇2024
  • 9篇2023
  • 6篇2022
  • 7篇2021
  • 6篇2020
  • 11篇2019
  • 4篇2018
  • 8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8篇2014
  • 11篇2013
  • 13篇2012
  • 13篇2011
  • 17篇2010
  • 13篇2009
  • 9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 7篇2005
1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转基因产品对生态环境潜在影响的民族生态学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近几年来转基因产品的数量与种类不断增加,在全球性生态保护的浪潮中,转基因产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成了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利用民族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从转基因产品副产物——超级杂草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转基因产品使用草甘膦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和转基因产品对物种多样性的潜在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使人们在广泛推广转基因产品,看到其带来利益的同时,也要重视其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做到利弊考量,使其良性发展.
陈春花罗康隆
关键词:转基因产品生态环境民族生态学
从侗族“拦门仪式”看群体交往交流交融
2023年
“拦门仪式”是侗族村寨之间互相做客时,在寨门处举行的一种仪式活动。不同侗族村寨的“拦门仪式”在服饰、用具、歌词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共通之处是对于群体间“生”与“熟”的界定与区分。文章试图通过对侗族“拦门仪式”仪式过程的解读,剖析“拦门仪式”背后的象征与符号意义,从而诠释侗族在群体交往交流交融中对“生”与“熟”的区分和转化的逻辑。
张蒙蒙罗康隆
民族经济活动的文化环境分析被引量:8
2004年
民族经济作为民族文化整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因素 ,并不是游离于民族文化而独立存在的。经济体系总是沉浸在文化环境之中。在这种文化环境里 ,每个人都遵守自己所属群体的规则、习俗和行为模式。经济与文化的其他各要素如亲属关系、宗教信仰、道德法律、传统风俗等种种复杂的关系交织在一起。立足于文化的基点对民族经济行为的价值进行判断分析 ,从而认识民族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罗康隆
关键词:民族文化文化环境亲属关系宗教信仰风俗
藏族传统游牧方式与三江源“中华水塔”的安全
<正>一、问题的提出关于三江源区域的生态建设和灾变救治问题,大部分自然科学研究者都致力于采用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的方法来实现,并已研究出不少成果。如在GIS平台上,以卫星遥感信息为主要信息源,同时结合气象资料、高程、土壤类型...
罗康隆杨曾辉
文献传递
民间思想者的精神河流──读陆群《民间思想的村落:苗族巫文化的宗教透视》
2001年
文章概述了该书作者的艰辛努力及该书所表现的思想亮点。
罗康隆
关键词:苗族宗教信仰书评
历史人类学:历史学与人类学的三重交合被引量:1
2023年
由于民族学西方范式的影响,近代以来,历史学与人类学从割裂走向互相借鉴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学者们在促进两者协同演化的路径上作了不少思考,历史人类学这一新兴的分支学科便诞生了。中国历史时期的史学和人类学有着很深的、不同于别国的文化特色与历史积淀。从历史人类学中的文化脉络与历史逻辑、有文字与无文字、共时态与历时态三对交合关系入手,对历史人类学的优势、特色和跨学科方法互鉴的必然性进行探讨。
罗康隆唐晓
关键词:民族史学人类学大历史整体观
喀斯特石漠化灾变区生态恢复与水资源维护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近年来,通过我们的反复调查与分析,逐步证实了如下一些带根本性的结论:其一,喀斯特山区在我国西南地带分布虽说十分辽阔,但其间具有明显的类型差异,不同类型的喀斯特山区,其支持的生态系统也互有区别,酿成石漠化灾变的难易程度也互有区别,灾变酿成后的生态恢复对策也应当有所不同。其二,不同类型的喀斯特山区,以及所支撑的生态系统在历史的进程中,哪些民族长期定居,其文化对所处的自然与生态系统的适应水平也各不相同,因而一旦呈现石漠化灾变后,值得借用的本土生态知识、技术与技能也必然分属于不同的民族,需要区别对待,不可一概而论。其三,长期适应于特定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民族,其文化必然高度适应于其所处的自然与生态系统。进而认为在石漠化灾变区实施生态恢复过程中,该区域相关民族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可以在其间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其应用价值具有不可替代性。
罗康隆
关键词:喀斯特山区
传统生计的制度保障研究——以侗族稻作梯田建构为例被引量:8
2012年
任何一种生计方式都有其特定的制度体系来支撑,侗族地区的稻作梯田建构是一项劳神费时的社会工程。如果没有可持续运行的制度性保障,梯田的建设是不可能完成的,即使建成了也很难稳定运行,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的侗族集聚区的梯田建设就突出地表现出这一特点。当地的梯田建设制度,不仅维护了稻作梯田的规范使用,避免了使用权、所有权的纠纷,而且彰显了社区公益合作的人生价值,以为己利他的方式来保障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罗康隆
关键词:侗族
族际文化制衡与资源利用格局被引量:3
2007年
任何一个民族由特定的人群、时空组成,其组合运行过程就是特定民族利用资源获得生存发展的过程。资源是由文化来利用与分配的,可以说,资源是由文化来定义的。没有无文化的资源,也没有无资源的文化。文化是规范利用资源的规则体系,民族文化的建构与适应本身具有维护资源利用格局的功能。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利用格局,是人类并存民族文化建构与适应的结果。民族与民族之间是靠文化来沟通的,对地球资源的利用应当立足于特定民族的文化,而不是“强权话语”,更不能肆意侵掠。拥有特定资源的民族通过技术引进推动传统的资源利用方式的发展创新,绝不是抛弃当地各族的传统资源利用方式。在地球资源利用过程中达成族际文化制衡,这才是人类可用续利用资源而获得生存的基础。
罗康隆
关键词:族际关系文化制衡文化
文字与仪式:一个侗族村落竖立款约碑的文化实践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在乡村社会,文字与仪式都是权力的象征。在权力运行的文化实践中并未完全依靠文字的力量,而是需要特定的仪式来彰显文字的权力,通过仪式的神圣性来展现文字的力量。在侗族地区的合款立碑,正是人们通过“仪式”把碑文的内容与石碑神圣化,只有在这种仪式下的合款碑文才具有证据的效度。立碑“仪式”作为侗寨聚落社会的一种文化实践模式,在社会发生巨变而危及聚落社会的安全时,乡民启用了仪式而立碑来重归其文化之弧,在文化之网内保持其系统持续有效。
罗康隆向娟
关键词:文字仪式文化实践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