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汉中

作品数:110 被引量:579H指数:13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3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6篇医药卫生
  • 2篇建筑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8篇骨折
  • 25篇股骨
  • 21篇胫骨
  • 19篇手术
  • 17篇内固定
  • 15篇骨不连
  • 15篇关节
  • 14篇疗效
  • 14篇静脉
  • 14篇钢板
  • 13篇血栓
  • 13篇深静脉
  • 13篇髓内
  • 13篇静脉血
  • 13篇复位
  • 12篇胫骨平台
  • 12篇固定术
  • 11篇血栓形成
  • 11篇深静脉血栓
  • 11篇髓内钉

机构

  • 87篇西安交通大学
  • 14篇西安市红十字...
  • 11篇西安医学院
  • 5篇陕西中医药大...
  • 3篇延安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白求...

作者

  • 100篇薛汉中
  • 83篇张堃
  • 55篇李忠
  • 49篇孙亮
  • 41篇王谦
  • 40篇任程
  • 31篇马腾
  • 26篇路遥
  • 21篇李忠
  • 19篇李明
  • 15篇王鹏飞
  • 14篇李明
  • 13篇卢代刚
  • 12篇宋哲
  • 12篇段宁
  • 11篇宋哲
  • 11篇张堃
  • 11篇张聪明
  • 9篇马腾
  • 8篇李忠

传媒

  • 26篇中华创伤骨科...
  • 10篇国际外科学杂...
  • 9篇中国骨与关节...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3篇骨科
  • 3篇第九届西部骨...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第八届全国创...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华肩肘外科...
  • 1篇中华老年骨科...
  • 1篇骨科临床与研...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 1篇第七届西部骨...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9篇2021
  • 12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22篇2017
  • 8篇2016
  • 9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7
1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折患者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被引量:29
2019年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围术期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7月一2017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47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或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的骨折所致DVT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栓累及的部位进行分组,累及腘静脉及其以上静脉的血栓为近端血栓组(56例),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38-89岁,平均67.8岁。骨盆髋臼骨折3例,髋部骨折39例,股骨干骨折1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3例,胫腓骨骨折1例。根据累及部位,4例仅限于近端静脉,52例近端血栓同时合并远端血栓。左侧血栓44例,右侧血栓12例。血栓位于股静脉及以上20例(其中骼外静脉7例),位于腘静脉36例。腘静脉以远的血栓为远端血栓组(91例),其中男51例,女40例;年龄21~92岁,平均63.6岁。骨盆髋臼骨折12例.髋部骨折39例,股骨干骨折4例,膝关节周围骨折16例,胫腓骨骨折12例,踝关节周围骨折8例。左侧血栓43例,右侧血栓48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输血率、血栓侧别、术前术后D-二聚体水平、合并内科疾病。筛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近端血栓组髋部骨折及股骨干骨折分别为70%(39/56)和18%(10/56),远端血栓组髋部骨折及股骨干骨折分别为43%(39/91)和4%(4/91)(P<0.05)。近端血栓组血栓在左下肢为79%(44/56),远高于远端血栓组的47%(43/91)(P<0.05)。近端血栓组输血率为77%(43/56),高于远端血栓组的39%(35/91)(P<0.05)。近端血栓组术前术后D-二聚体水平[(8.5士8.1)mg/L、(12.8±9.7)mg/L]高于远端血栓组[(4.6±3.8)mg/L、(7.2±7.5)mg/L](P<0.05)。而两组性别、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合并内科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髋部骨折及股骨干骨折、左下肢、输血、术前术后�
孙健平张堃王鹏飞薛汉中孙亮刘曙光张斌飞李忠林华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骨折
锁定钢板在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特点以及研究和探讨运用锁定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和评定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09年3月我科收治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40例,均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
宋哲薛汉中李忠张堃庄岩王谦马腾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钢板内固定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标准前外侧入路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经标准前外侧入路显露、复位、固定累及前外侧、后外侧关节面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月我中心采用传统标准前外侧入路显露、复位、固定的71例累及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
薛汉中任程李忠张堃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前外侧入路复位
经Stoppa入路弹性钢板复位固定髋臼后柱骨折
目的 探讨经Stoppa入路弹性钢板复位固定髋臼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6年9月28例采用经Stoppa入路弹性钢板治疗髋臼后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薛汉中任程李忠张堃
关键词:髋臼后柱骨折
CMAS钉棒系统在TileB型骨盆骨折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CMAS钉棒系统微创治疗TileB型骨盆骨折的可行性、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5年1月间应用CMAS钉棒系统复位固定TileB型骨盆骨折18例,其中男13例,女5例,平均年龄...
李明任程薛汉中李忠孙亮马腾张堃
关键词:微创骨盆骨折
锁定接骨板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比较锁定接骨板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优缺点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9月至2015年9月,本院经锁定接骨板或PFNA治疗的34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PFNA组)、B组(锁定接骨板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负重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病死率。结果 A组患者随访13~50个月,平均21.3个月;B组患者随访15~60个月,平均22.2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显性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病死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平均总失血量:A组(218±20.5)ml高于B组(143±5.8)ml(P=0.012);隐性失血量:A组(123.6±18.7)ml高于B组(22.4±3.5)ml(P=0.002),患者术中透视次数A组(8.23±1.5)次,大于B组(4.31±2.1)次,P=0.031。术后平均下床负重时间:A组(14.2±3.5)天,早于B组(40.3±8.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对于闭合复位失败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锁定接骨板也是骨折内植物固定的一种选择。锁定接骨板可作为闭合复位失败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内植物的选择,出血量相对较少,术中透视次数相对较少,且对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与PF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王谦任程李忠薛汉中马腾李明张聪明孙亮路遥张堃
关键词:骨折股骨骨折骨折固定术
青少年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体会
2007年
王军虎薛汉中苗武胜
关键词:髋脱位青少年
经内侧副韧带的后内侧入路对Ⅳ、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任程薛汉中李忠张堃
双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双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73例股骨干骨折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40.63岁,年龄范围30~58岁。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更换髓内钉治疗,观察组采用双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一般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术后引流量)、骨不连愈合情况、手术疗效;通过门诊随访,随访时间(15.24±4.72)个月,随访截止时间2019年12月。术后6个月时评估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情况。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独立样本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及术后引流量[(201.6±38.4)mL、(138.7±22.7)min、(25.8±6.9)mL]显著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及术后引流量[(278.5±40.6)mL、(171.4±20.1)min、(43.2±8.5)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不连愈合情况比较,观察组愈合时间(5.15±0.42)个月明显短于对照组愈合时间(6.31±0.58)个月,观察组愈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愈合率(90.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观察组膝关节优良率(97.50%)及髋关节优良率(97.50%)显著优于对照组膝关节优良率(78.79%)及髋关节优良率(81.8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比较,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伸展角度(0.64±0.14)°、屈曲角度(138.72±6.37)°]及髋关节活动度[内收角度(35.13±9.44)°、外展角度(74.38±5.22
孙贺孙亮薛汉中李忠张堃
关键词:股骨骨折骨不连骨移植
髓外固定辅助双植骨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骨不连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髓外固定股骨近端接骨板(PFP)及锁定加压接骨板(LCP)辅助双植骨头钉孔道内松质骨、异体骨混合打压植骨及骨不连断端结构植骨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下肢病区收治且完整随访的21例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资料。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52.3岁(27~65岁)。骨不连类型:萎缩型18例,缺血型3例。患者骨不连手术与骨折初次手术的时间间隔平均为10.3个月(9~13个月),骨折手术均采用髓内固定(PFNA):闭合复位10例,切开复位11例(其中钢丝捆扎8例)。骨不连均采用髓外固定(PFP+LCP)辅助双植骨(头钉孔道内松质骨、异体骨混合打压植骨+骨不连断端结构植骨)治疗。术后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21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1.4个月(10~1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骨不连均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2个月(4~6个月)。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血肿,再次行清创术。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为85.7分(84~92分)。结论PFP接骨板能够有效纠正内翻畸形并坚强固定,LCP接骨板+皮质骨结构植骨能够提供内侧力学支撑,松质骨+异体骨混合打压植骨能够有效增加头钉孔道内骨量,增加近端螺钉的把持力。该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能获得较好的髋关节功能。
孙亮孙贺薛汉中李忠路遥李明任程张堃
关键词:髓外固定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