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海燕
- 作品数:12 被引量:46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癌患者外周血Serpin B1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检测的意义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1(Serpin B1)基因H67Q位点多态性的情况及Serpin B1蛋白的水平,并对其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就诊并确诊为胃癌的350例患者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50例为对照组。留取外周血,应用PCR扩增联合DNA直接测序法检测Serpin B1基因H67Q位点在2组中的分布情况,同时检测Serpin B1蛋白的水平。将病例组和对照组按基因型再次分组,观察各基因型与Serpin B1浓度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Serpin B1基因H67Q位点多态性与胃癌的关系。结果 Serpin B1基因H67Q位点存在T和G2种等位基因,共发现3种基因型:野生型纯合子(TT)、杂合突变型(GT)、纯合突变型(GG)。病例组GG、GT基因型频率及G等位基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外周血Serpin B1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按基因型分组后,病例组和对照组中GG基因型者外周血Serpin B1浓度水平明显高于GT、TT基因型者,GT基因型者外周血Serpin B1浓度高于TT基因型(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是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9.485,95%CI为2.169~44.283,P=0.006;OR值为5.105,95%CI为1.847~13.360,P=0.014)。结论 Serpin B1基因H67Q位点多态性与胃癌有关。
- 刘羽李勇张志栋檀碧波贾楠赵雪峰范海燕
- 关键词:胃癌基因多态性外周血
- 老年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老年性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按罗马Ⅱ标准诊断老年性 IBS42例,其中便秘型30例,占71.4%;同期中青年 IBS 220例,其中便秘型患者48例,只占 21.8%;对两组便秘型...
- 张瑞星范海燕高洪生韩俊岭
- 文献传递
- 十二指肠-胃反流物成分对胃黏膜的影响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胃反流(DGR)是否造成胃黏膜的病理性损害以及十二指肠液中各种成分与动态pH的变化和胆红素吸收值(ABS)的关系。方法:应用带胃管的便携式pH监测仪和Bilitec2000,同步监测14例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的胃内24h胆汁反流和pH变化情况。根据胃内pH和ABS的对应变化,实时抽吸胃液送检,测出胃液中胆汁酸(BA)、总胆红素(TBIL)、淀粉酶(AMY)和脂肪酶(LIP)的浓度。结果:ABS与TBIL、BA以及pH值与AMY浓度呈正相关。重度胃炎组的BA高于轻、中度组。白天胃液中AMY和LIP分别高于夜间;而夜间的BA、TBIL和DBIL较高。结论:胃腔内的pH值变化主要是胰液反流而非胆汁反流所致。胃黏膜的损伤程度主要与BA的反流有关,胰液反流对胃黏膜的损伤弱于胆汁反流。胃腔中TBIL可以作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监测指标,而不是诱发或导致胃炎的因素。
- 张瑞星姚树坤范海燕王永中殷飞高洪生
- 关键词:十二指肠胃反流PH胆汁胰液
- 原发性十二指肠胃反流与胃内pH值和胆红素吸收值的相关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胃反流(DGR)是否对胃黏膜有损害作用,是十二指肠液中哪种成分对其造成的影响,及这些成分的变化与动态pH和胆红素检测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便携式pH监测仪和Bilitec2000同步监测10例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的胃内24小时胆汁反流和pH变化情况;根据胃内pH和胆红素吸收值(ABS)的对应关系,按以下4种类型再分为4组;A组pH≥4,ABS≥0.14;B组pH≥4,ABS<0.14;C组pH<4,ABS≥0.14;D组pH<4,ABS<0.14;分别在4种情况下实时检测胃液中淀粉酶(AMY)、脂肪酶(LIP)、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的浓度。结果A组TBIL(16.40±5.10)μmol/L,明显高于B组(2.31±2.70)μmol/L、C组(8.17±6.49)μmol/L和D组(3.96±2.15)μmol/L(P<0.01),C组的TBIL值也高于B组和D组;反映了ABS高的组别TBIL值也相应较高;A组的TBA(291.74±222.48)μmol/L明显高于B组(52.43±111.35)μmol/L和D组(56.52±42.29)μmol/L(P<0.05),TBA的浓度与ABS相关;各组之间的AMY和LIP无明显差别;重度胃炎组的TBA明显高于轻、中度组;ABS与TBA(相关系数γ=0.3067,P=0.0476)、TBIL(γ=0.4015,P=0.0113)和DBIL(γ=0.3060,P=0.0482)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胃液中胆红素浓度与ABS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关系,说明Bilitec2000是监测胃内胆红素乃至胆汁反流的一个比较?
- 张瑞星姚树坤王金屏高洪生刘俊宝范海燕
- 关键词:十二指肠胃反流胆汁反流胰蛋白酶
- 射频消融术前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老年肝癌的疗效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RF)治疗老年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肝癌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RF治疗,观察组先给予TACE,术后1 w再行RF。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 w的肿瘤体积、血清甲胎蛋白的变化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和术后2年的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1.58%,显著高于对照组(57.89%)(P<0.05);观察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下降>50%的有23例,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2年生存率为68.42%,显著高于对照组42.11%(P<0.05)。结论 RF术前行TACE能够提高老年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王永中何洪涛郭占军范海燕李智岗李顺宗赵俊京
- 关键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原发性肝癌
- 线粒体D-环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癌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
- 2012年
- 目的探讨线粒体D-环区(D-loop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2004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住院行食管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55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其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线粒体D-loop区测序。通过电话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计算5年生存率,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参照基因数据库AC_000021号从已完成的食管癌患者线粒体D-loop区1 000 bp序列中找出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分析不同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患者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本组55例患者均完成了5年的随访,共生存20例。不同性别、年龄(以55岁为界)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找出8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发现,仅16278和16399位点与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期有关。16278T型食管癌患者与16278C型患者、16399G型食管癌患者与16399A型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413和11.225,P<0.05)。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16278T/C〔OR=3.638,95%CI(1.191,11.111)〕和16399G/A〔OR=5.096,95%CI(1.647,15.769)〕是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线粒体D-loop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可作为食管癌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有助于早期判断食管癌患者预后,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对估计生存期较短的术后患者可给予更积极的辅助治疗,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 范海燕杨华李胜棉郭占军
- 关键词:线粒体DNA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
- 舒丽启能联合普乐拜尔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分析
- 2003年
- 目的:观察舒丽启能联合普乐拜尔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40例门诊患者,均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其中腹泻型32例、便秘型8例。予舒丽启能0.1 g、3次/日,普乐拜尔1.5 g、3次/日口服,观察用药期间腹痛、腹泻、腹胀和便秘缓解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数据处理采用x2检验。
- 张瑞星姚树坤范海燕
- 关键词:普乐拜尔肠易激综合征
- 复方甘草酸苷对原发性肝癌肝功能损害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寻找对原发性肝癌肝功能损害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钾镁极化液+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照组给予钾镁极化液+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疗程均为2wk^4wk。结果: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的下降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1例因呕吐而停药,治疗组在用药过程中有1例出现头晕,2例出现恶心,均不影响继续治疗。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能明显改善原发性肝癌肝功能。
- 张瑞星殷飞高洪生范海燕刘俊宝
- 关键词:复方甘草酸苷原发性肝癌肝功能疗效
- 氧化损伤、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在消化系统肿瘤发病及预后评价中价值
- 李胜棉郭占军王翠菊范海燕张兰等
- 研究采用基因转染、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等多种分子生物学及病理学方法,通过临床随访,观察了氧化损伤、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肝胆胰,食管)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主要内容包括:1.胰腺癌:(1)线粒体蛋白Sm...
- 关键词:
- 关键词:消化系统肿瘤肿瘤细胞学
- 线粒体D-loop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发病年龄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线粒体D-loop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发病年龄关系。方法 2003—2005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完成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线粒体D-loop区测序55例,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患者发病年龄的关系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比较使用Log-rank检验。结果经Log-rank检验,单核苷酸多态位点16266C/T基因型与发病年龄有关,多态位点16266T基因型患者发病早于16266C基因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粒体DNA D-loop区基因多态性位点可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发病年龄的预测标记,同时线粒体D-loop区多态性位点有助于识别早发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
- 范海燕李胜棉张瑞星杨华郭占军高咏梅
- 关键词:食管肿瘤单核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