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铁锋
- 作品数:51 被引量:296H指数:11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中应用研究
- 2024年
- 目的 探讨盐酸米托蒽醌与纳米碳注射液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中对甲状旁腺保护及淋巴结示踪效果的差异性,并研究盐酸米托蒽醌注射的最佳时间。方法 前瞻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7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甲状腺外科行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示踪剂腺体注射后和不同注射时间点注射后的染色满意度、淋巴结示踪效果、甲状旁腺辨识情况、原位保留情况、意外切除情况、自体移植情况、喉返神经损伤情况、手术时长及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血钙情况。结果 试验一:盐酸米托蒽醌组染色满意度评分较纳米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1),米托蒽醌组的被膜染色例数显著少于纳米碳组(5例vs.13例,P<0.05),且米托蒽醌组的气管食管沟染色例数(4例)较纳米碳组(10例)有减少趋势(P=0.067)。米托蒽醌组术中甲状旁腺检出量及原位保留量分别为(1.80±0.41)枚、(1.66±0.48)枚,纳米碳组为(1.73±0.45)枚、(1.57±0.50)枚,显著高于对照组(1.37±0.49)枚、(1.20±0.41)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二:米托蒽醌术前2 h和术中注射组的甲状旁腺检出量和原位保留量分别为(1.70±0.47)枚、(1.57±0.50)枚,(1.73±0.45)枚、(1.60±0.50)枚,显著高于术前24 h注射组(1.37±0.49)枚、(1.20±0.41)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注射组的手术时间为(46.77±9.71)min,与术前2 h组的(42.10±11.03)min和术前24 h组(41.73±10.42)min相比增加(P=0.064、P=0.086)。结论 盐酸米托蒽醌与纳米碳相比具有更好的术区清晰度,有更好的显露并保护喉返神经的潜力,且术前2 h为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的最佳时间。
- 陶星儒石臣磊石铁锋吴罡刘英明董加宇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旁腺
- 乳头状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方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评估乳头状甲状腺癌(PTC)颈淋巴结的转移方式及相关影响因素在颈部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甲状腺外科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3年期间行手术治疗的223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就患者性别、年龄、术前TSH水平、肿瘤直径、是否为多灶、是否侵及甲状腺被膜及其周围组织、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是否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肿瘤的T分期等因素与颈部不同区域的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及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多发病灶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及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保护因素(P〈0.05),多发病灶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Ⅱ-Ⅳ区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常见区域,其中Ⅲ区转移率最高,达100%;当出现跳跃性转移时,Ⅱ-Ⅳ区是转移高发区域。结论对年龄〈45岁的PTC患者应常规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如果患者同时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会显著降低;当原发肿瘤为多发病灶时,应加强术中对Ⅱ-Ⅳ区淋巴结的探查,尤其是Ⅲ区淋巴结;当可疑跳跃性转移出现时,Ⅱ-Ⅳ区淋巴结应是常规清扫范围。
- 石臣磊石铁锋秦华东
- 关键词:乳头状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
-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 V600 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20
- 2015年
- 目的:探讨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BRAF V600E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126例PTC患者中,BRAF V600E基因突变发生率为69.0%(87/126)。单因素分析显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BRAF V600E基因突变有关(P<0.05),而患者性别、年龄、多发病灶、肿瘤大小、腺外侵及、桥本氏甲状腺炎和肿瘤分期与 BRAF V600E基因突变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BRAF V600E基因突变有关(P<0.05)。当肿瘤直径≤10 mm时,BRAF V600E基因突变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无影响(P>0.05);当肿瘤直径>10 mm时,BRAF V600E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BRAF V600E基因突变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AF V600E基因突变是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对于术前检测BRAF V600E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肿瘤直径越大越应该重视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重要性,且应该常规清扫该区域淋巴脂肪组织。但当BRAF V600E基因突变阴性患者的肿瘤直径≤5 mm时,应该重新审视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
- 石臣磊秦华东丁超孙宇吕一辰石铁锋
- 关键词:BRAF突变
-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与甲状腺癌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探讨超声探测到的甲状腺结节内钙化与甲状腺癌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5年间行甲状腺手术患者4186例,对比甲状腺结节术前彩色超声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微小钙化和非微小钙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疾病中的发生率(P〈0.05)。微小钙化对于预测甲状腺癌更有意义(P〈0.01),它在≥45岁和〈45岁组间比例分别为2.4%和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钙化的恶性结节在单发与多发组间比例为70.7%和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探测到微小钙化病灶对诊断甲状腺癌的特异性高,特别是对乳头状甲状腺癌。微小钙化对诊断微小乳头状癌有重要临床意义。
- 秦华东石臣磊石铁锋
-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钙化甲状腺肿瘤
- 急性高血钙危象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急性高血钙危象早期手术治疗的疗效和意义。【方法】6例患者均在内科控制生命体征平稳后行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结果】术后6例患者血清游离钙和血甲状旁腺激素(PTH)均在术后24h内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对于诊断明确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并高血钙危象的患者,应尽快完善术前准备并尽早手术,术后能快速降低血清钙离子水平,降低高钙血症的危险。
- 秦华东石臣磊石铁锋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特殊临床症状及误诊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的特殊临床症状以及降低PHPT误诊率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4~2009年确诊为PHPT病例43例,15例曾被误诊,误诊率达34.7%.[结果]15例入院后均收入相关症状科室,经血、尿钙磷代谢、血甲状旁腺激素(PTH)、B超、放射性核素99Tc等检查后转入甲状腺外科.本组6例首发症状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占40.0%(6/15);骨及骨关节症状4例,占26.7 %(4/15);泌尿系统症状3例,占20.0% (3/15);神经精神症状2例,占13.3% (2/15).[结论]导致PHPT误诊的临床表现主要体现在骨及骨关节、泌尿系统及消化系统症状上,其中消化系统症状为著.对相关症状患者要反复进行血、尿钙磷代谢、血甲状旁腺激素(PTH)检查,可早期诊断,降低PHPT误诊率.
- 丁超秦华东石铁锋刘垚石臣磊
- 关键词:误诊
- 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甲状腺外科517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将PTC患者按照是否合并HT,分为HT组(n=1276)和非HT组(n=3896)。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HT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55岁,全部肿瘤直径和>1 cm,被膜侵袭,无结甲,高TNM分期(P<0.05)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全部肿瘤直径和>1 cm,TNM分期,中央区转移,中央区转移数量大于3枚(P<0.05)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HT的PTC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降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量明显减少,合并HT的PTC肿瘤进展期更低。
- 李晨张良马艳飞石铁锋
- 关键词: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
- 内毒素血症对部分肝切除大鼠的肝损伤机制探讨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内毒素(LPS)血症对部分肝切除大鼠的肝损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5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对照组(H组)及模型组(1组),每组各18只大鼠。假手术组仅行开关腹。模型组大鼠行70%肝切除,术后24h静脉注射LPS(0.5mg/kg)。对照组大鼠70%肝切除后24h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替代LPS。在既定时点,测血清AST与ALT;Western blot法测定肝组织TNF-α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水平;化学比色法测定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同步切取肝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指数。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ST、ALT在LPS注射后1h即升高,随时间递增明显,各时点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肝组织MPO活性随时间增高,各时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注射LPS后6h肝组织出现片状坏死区,伴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1h肝组织TNF—α表达及各时点血清TNF-α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各时点肝PCNA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内毒素血症能引起部分肝切除大鼠出现急性肝损伤;肝细胞坏死伴中性粒细胞浸润是这种损伤的重要形态学改变,可能与内毒素诱导肝脏TNF-α产生增加及肝组织MPO活性增高有关;内毒素还损害肝细胞增殖,不利于肝再生。
- 唐波乔海泉孙学英石铁锋孙亮
- 关键词:肝切除术内毒素急性肝损伤炎症介质肝再生
- 血红素氧合酶-1与器官移植
- 2006年
- 唐波乔海泉石铁锋
- 关键词:血红素氧合酶-1器官移植炎症细胞浸润慢性排斥反应移植器官抗氧化应激
- 几丁糖与透明质酸钠预防甲状腺术后粘连效果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对比研究几丁糖与透明质酸钠防止甲状腺术后粘连的效果。方法:对14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术中处理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成几丁糖组(术后创面涂2%几丁糖)56例、透明质酸钠组(术后创面涂1%透明质酸钠)52例、对照组(术后创面无任何处置)38例。手术后7 d出院,通过随访观察手术切口的凹陷程度以及吞咽异物感的程度来评定几丁糖和透明质酸钠预防术后粘连的效果。结果:随访时间1~6个月,平均3.5个月。几丁糖组术后发生粘连4例(7.1%),透明质酸钠组术后发生粘连10例(19.2%),对照组术后发生粘连19例(50.0%)。经统计学分析,几丁糖、透明质酸钠两组之间发生术后粘连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几丁糖、透明质酸钠两组发生术后粘连的比例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几丁糖与透明质酸钠均具有明显的防止甲状腺术后粘连的作用。
- 孙嘉阳秦华东石铁锋刘垚马艳飞
- 关键词:几丁糖透明质酸钠甲状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