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超
- 作品数:9 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甲状腺乳头状癌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清除的意义及方法
- 2015年
- 目的:评估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时,喉返神经后方食道旁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方法 :报道17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甲状腺全切除并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分析中央区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的转移情况。结果:178例患者中有23例表现出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有转移,右侧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右侧喉返神经后淋巴结转移和甲状腺癌直径>1 cm,腺体包膜外侵袭,多灶性甲状腺癌和同侧颈侧区淋巴结有转移时通常关系密切。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有腺体包膜外侵袭,癌灶直径较大,甲状腺癌多发灶,颈侧区淋巴结有转移时应将中央区喉返神经后方的淋巴结一起清除。
- 马艳飞张伟峰丁超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中央区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甲状腺外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82例PTMC患者,根据PTMC中央区淋巴结是否转移,将其分为转移组(n=212)和非转移组(n=470)。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被膜突破情况、病灶情况、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及肿瘤位置等因素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影响的差异,对单因素分析有差异的临床资料进行I。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央区淋巴结转移212例(31.09%),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470例(68.91%)。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45岁、女性、肿瘤直径大于5mm、突破被膜、多灶性、无桥本甲状腺炎、肿瘤位于甲状腺腺体下1/3是PTMC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女性、肿瘤直径〉5mm及肿瘤位于甲状腺腺体下1/3是PTMC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女性、肿瘤直径〉5mm及肿瘤位于甲状腺腺体下1/3是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此类患者需重点关注。
- 刘洋石铁锋石臣磊丁超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乳头状淋巴转移淋巴结切除术
- 环氧化酶-2在甲状腺癌、桥本氏甲状腺炎及非毒性甲状腺肿中的表达及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在甲状腺乳突状癌、桥本氏甲状腺炎及非毒性甲状腺肿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选取9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应用分子生物学分析法从细针抽吸活组织检查和术后组织取材检查提取RN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分别分析c DNA反转录和COX-2基因表达。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OX-2 mRNA表达明显高于桥本氏甲状腺炎和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COX-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组(P<0.05);细针抽吸活组织检查和术后活组织取材检查甲状腺乳头状癌和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COX-2基因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OX-2对肿瘤转化具有重要作用。
- 丁超秦华东石铁锋
- 关键词:甲状腺癌免疫组化环氧化酶-2
- “医患沟通”课程演绎法教学案例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通过介绍演绎法教学的内涵,分析“医患沟通”早期接触临床课程的意义,将演绎法教学教育理念结合医学人文特点进行重新解读,并通过引入演绎法教学方法对“医患沟通”早期接触临床课程进行改革。以某医科大学“医患沟通”早期接触临床课程为例进行教学框架设计,从教学内容、教学流程以及教学效果评估三个方面进行经验分享。同时,结合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发现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策略,以期为医学人文课程的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 付洋綦海丁超尹梅
- 关键词:医患沟通医学人文课程
-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 V600 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20
- 2015年
- 目的:探讨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BRAF V600E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126例PTC患者中,BRAF V600E基因突变发生率为69.0%(87/126)。单因素分析显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BRAF V600E基因突变有关(P<0.05),而患者性别、年龄、多发病灶、肿瘤大小、腺外侵及、桥本氏甲状腺炎和肿瘤分期与 BRAF V600E基因突变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BRAF V600E基因突变有关(P<0.05)。当肿瘤直径≤10 mm时,BRAF V600E基因突变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无影响(P>0.05);当肿瘤直径>10 mm时,BRAF V600E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BRAF V600E基因突变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AF V600E基因突变是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对于术前检测BRAF V600E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肿瘤直径越大越应该重视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重要性,且应该常规清扫该区域淋巴脂肪组织。但当BRAF V600E基因突变阴性患者的肿瘤直径≤5 mm时,应该重新审视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
- 石臣磊秦华东丁超孙宇吕一辰石铁锋
- 关键词:BRAF突变
- 依达拉奉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过程中TNF-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通过检测TNF-α的表达变化,研究依达拉奉对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逆转作用。【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常温下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开始前1h和开始时对实验组大鼠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再灌注0、1、2、4h测定肝脏过氧化脂质(LPO)水平和谷草转氨酶(AST)变化RT-PCR法检测肝组织TNF-amRNA含量,并测定肝组织TNF-a和血清TNF-α水平。对缺血肝组织行TUNEL染色,观察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再灌注1、2、4h实验组大鼠肝脏LP0水平和AS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再灌注1h时缺血肝组织TNF-α mRNA、TNF-α和血清TNF-α水平均达到峰值,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细胞凋亡数目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实验组肝细胞凋亡数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迭拉奉能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降低肝I/R损伤;并显著减少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产生,抑制炎性反应的发生,减少肝细胞的凋亡。
- 丁超石臣磊秦华东石铁锋
- 关键词:局部缺血
- Toll样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及治疗进展
- 2012年
-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手和脚的多个关节疼痛、僵硬以及进行性骨和软骨的破坏,甚至严重畸形,同时也有许多关节外表现。RA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与遗传、环境因素,感染和组织损伤等具有相关性,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TLRs)是介导感染和损伤重要组成部分,参与RA发生发展过程_1]。现就TLR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靶向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于惠铭张志毅梅轶芳丁超
-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受体细胞表面
- 依达拉奉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逆转作用的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影响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TNF-α的表达情况,探讨依达拉奉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逆转作用。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编号,根据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前40为一组,后40为一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建立常温下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开始前1 h和开始时对实验组大鼠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10 ml,对照组则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再灌注后0、1、2及4 h测定肝脏脂质过氧化物酶(LPO)和肝脏谷草转氨酶(AST)浓度;应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TNF-αmRNA含量,并测定肝组织和血清中TNF-α水平;应用TUNEL染色法检测缺血肝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再灌注后1、2及4 h,实验组大鼠肝脏LPO及AST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再灌注后1 h时肝组织TNF-αmRNA表达量、肝组织和血清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且达峰值,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后各时相实验组肝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降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显著减少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产生,抑制炎性反应的发生,减少肝细胞的凋亡。
- 石臣磊秦华东丁超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依达拉奉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凋亡
- BRAF^(V600E)突变与乳头状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中BRAF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年间符合条件的PTC手术患者126例,提取患者石蜡切片中的DNA样本,用荧光PCR法检测BRAF基因V600E(BRAFV600E)的突变情况,分析BRAFV600E突变与PT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26例PTC患者BRAFV600E突变的发生率为69.0%(87/126)。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BRAFV600E突变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期和BRAFV600E突变有关(均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肿瘤直径≤10 mm时,BRAFV600E突变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肿瘤直径>10 mm时,BRAFV600E突变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高于突变阴性患者(P<0.05)。结论:BRAFV600E突变是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对于术前检测BRAFV600E突变阳性患者,肿瘤直径越大越应该重视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 石臣磊丁超秦华东孙宇吕一辰石铁锋
- 关键词:突变淋巴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