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地
- 作品数:20 被引量:73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中国西部、北部地区410例汉族病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肝病转归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型与肝病转归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中国西部、北部地区汉族HBV感染者DNA含量104以上者410例,煮沸法提取HBV基因组模板,PCR扩增S区基因,应用自动测序仪测定目的基因序列,进行基因分型,应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C型占91.95%,B型占6.83%,B、C混合型占0.24%,D型占0.98%。疾病进展研究分4种情形对基因型C、基因型B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慢性病毒携带者(ASC),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B,CHB),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统计显示,感染基因型C后CHB更易发展为LC和(或)HCC,有统计学意义,但两基因型之间LC发展为HCC差别无统计学意义。LCvs.(CHB+HCC)统计显示:两组在基因型方面虽无统计学差异,但从Means Plots可以看出感染基因型C向肝硬化或肝细胞癌方向发展的趋势更明显。结论中国西部、北部汉族HBV感染者中以感染基因型C为主,且感染基因型C较基因型B更容易发展为严重的肝病。
- 黄中红田国宝崔建军田地于敏席宏丽陆海英曾争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转归
- 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易感或拮抗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7年
-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世界范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HBV感染后,机体对病毒的清除能力以及疾病的进展和不同临床转归,除了与病毒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间基因组的差异.本文就近年来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易感或拮抗基因的研究进展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主要包括影响机体免疫应答的基因、人类白细胞抗原(HLA)、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等,同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前景作一展望.
- 崔建军曾争田国保田地陆海英
- 关键词:遗传基因乙型肝炎病毒
- Toll样受体及其基因多态性与感染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07年
- Toll样受体是近年来发现的跨膜信号传递受体,他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PRRs)在先天免疫中通过对病原体相关的分子模式(PAMPs)的识别发挥作用,通过刺激信号的级联反应诱导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产生,在抗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基因多态性影响机体对疾病的遗传易感性,TLRs的位点多态性与炎性应答损伤和感染性疾病的遗传易感性相关.目前多数研究表明TLR4的Asp299Gly和Thr399Ile,TLR2的Arg753Gln和Arg667Trp多态性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相关,其他TLRs的基因多态性也有研究.本文就TLRs家族的功能及其基因多态性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 田地曾争陆海英田国保崔建军
- 关键词:TOLL样受体基因多态性感染性疾病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混合感染者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进展被引量:5
- 2011年
- 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有相同的传播途径,HIV/HCV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应用显著减少了与HIV感染相关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而HCV混合感染引起的慢性肝脏疾病日益成为HIV/HCV混合感染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因素。HIV/HCV混合感染者HCV相关肝病的风险增加,有效的抗HCV治疗对延长这一人群的生存期至关重要。本文就抗HCV治疗对象的评估、治疗时机的选择、治疗的方法、治疗监测和疗效评估以及治疗注意的问题作一综述。
- 田地徐小元
- 关键词:HIV感染肝炎病毒属
- 某地区有偿供血人群HIV/HCV混合感染者HIV-1细胞嗜性的研究
- HCV感染引起的慢性肝脏疾病日益成为HIV感染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因素。HCV感染后,体液和细胞免疫参与机体的抗病毒应答,由于HIV-1的突变率较高,HIV/HCV混合感染者免疫环境的改变是否影响HIV-1细胞嗜性的转换目...
- 田地李林李天一李敬云徐小元
- 关键词:有偿供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基因变异细胞活性
- 干扰素信号传导通路与其基因组多态性网络模型的建立被引量:5
- 2008年
- 通过检索Pubmed、Embase数据库,整合文献资料,运用Teranode Design Suite(TDS)生物软件,建立干扰素(IFN)发挥生物学作用的信号传导通路。应用SNP Trawler软件搜索通路中相关基因的SNP信息,并以属性形式在通路模型中给以显示。结果构建了融合基因的遗传信息尤其是SNP相关信息的IFN发挥生物学作用的信号传导通路的网络模型,此模型共包含JAK-STAT,MAPK-p38和PI3K3条主要传导通路,干扰素通过不同的信号传导通路发挥不同的生物活性,其中Ⅰ型干扰素通过这3条通路发挥抗病毒、抗细胞增殖及免疫调节等重要作用,而Ⅱ型干扰素则通过JAK-STAT和MAPK-p38路径发挥生物学作用,Ⅲ型干扰素则仅通过PI3K通路发挥生物学作用;这3条传导通路包含98个基因和19693个SNPs,组成了复杂的基因间相互作用网络。此通路模型的成功建立,一方面为研究SNP对IFN生物学作用的影响而预测IFN疗效提供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为实现个体化诊疗、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及开发新的药物奠定基础。
- 崔建军田庚善田地曾争
- 关键词:干扰素信号传导通路基因多态性
- APOBEC3G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后疾病转归的关系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载脂蛋白B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3G(APOBEC3G)基因多态性与慢陆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焦磷酸测序,检测202例HBV感染自然痊愈者(对照组)、21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1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APOBEC3G基因rs8177832位点多态性,确定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同时通过建立DNA池技术初步对APOBEC3G基因的另外4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tagSNP)rs17000736、rs17496046、rs9622924和rs2899313进行疾病相关性的初步筛选;HBVDNA检测采用实时定量PCR。结果rs8177832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以A/A为主要存在形式,其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乙型肝炎组中携带G等位基因的患者HBVDNA水平为6.25log10拷贝/ml,携带A等位基因的患者为5.54log10拷贝/ml,t=2.111,P=0.036。rs127000736和rs9622924两位点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分别只有G/G和C/C一种单-基因型存在,rs17496046和rs2899313两位点分别以G等位基因和A等位基因为主,这4个tagSNP(rs17000736、rs17496046、rs9622924和rs2899313)在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中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汉族人群APOBEC3G基因中rs8177832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HBV的复制有关,但这5个tagSNP可能与HBV感染后疾病的进展无关。
- 田地曾争田国保崔建军
- 关键词:乙型基因载脂蛋白B
- 河南省既往有偿献血人群HIV-1天然耐药突变特征
- 鲍毅田地郑颖颖席宏丽刘丹于敏徐小元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CH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老年CHC患者(≥60岁)(N=16)与中青年CHC患者(<60岁)(N=46)接受PEG-IFNα-2a 180μg/周,利巴韦林800~1000mg/d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基线、病毒应答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差异。结果老年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青年患者[(P=0.044,OR(95%CI)=3.264(1.005~10.599);P=0.000,OR(95%CI)=2.875(1.935~4.271)]。两组患者SV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1)。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CHC患者年龄与SVR率无明显关联。结论 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老年CHC是安全有效的。
- 郑颖颖范晓红王力芬田地霍娜陆海英吴赤红徐小元魏来
- 关键词:丙型慢性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
- 甲胎蛋白检测在HBV感染相关疾病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检测在HBV感染相关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和作用。方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合并肝癌(290人)、慢乙肝合并肝硬化(333人)、慢乙肝(361人)、无症状HBV携带(113人)及正常健康者(240人)血AFP水平,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AFP升高的因素,用Spearmen等级相关方法分析AFP升高幅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五个观察组中,AFP>20ng/mL的阳性率分别为70.7%、44.4%、16.3%、2.7%和0%;AFP>200ng/mL阳性率分别为46.6%、9.3%、1.7%、0.9%和0%;AFP>400ng/mL阳性率分别为37.4%、4.8%、0.8%、0%和0%;AFP>1000ng/mL阳性率分别为26.6%、1.5%、0.6%、0%和0%。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慢乙肝、饮酒量、饮酒年数、年龄及ALT和AST与AFP>20ng/mL相关;慢乙肝与AFP>200ng/mL相关;AST与AFP>400ng/mL相关;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与AFP>1000ng/mL相关。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发现AFP升高幅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r=0.533,P<0.01)。结论:AFP升高在不同HBV感染相关疾病组的临床意义有所不同;慢乙肝、饮酒、年龄及肝功能等因素可影响AFP的水平;AFP>400ng/mL高度提示肝癌的发生。
- 陆海英曾争田地崔建军田国宝田秀兰于敏秦小芹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硬化甲胎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