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友
- 作品数:13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十七年城市文学中的反现代性叙事
- 2009年
- 激进现代性思维笼罩下的十七年城市文学,在激进狂欢的同时也走向了现代性的反面,体现出反现代性、反人性的特征。这具体表现在对物欲和个人价值追求的否定性书写,对正常情欲的压制和规训,私性生活时间与空间的隐匿和消亡等几个方面。
- 黄道友
- 关键词:反现代性叙事
- 对随机概念教学的一点思考被引量:1
- 2003年
- 概率是偶然与必然、确定与不确定的辩证统一,它有着独特的思想方法。学生初学概率,往往难以把握随机概念的实质意义。一方面,由于经验中缺少对随机问题的必要体验。另一方面,概率学习又是中学阶段从确定性数学到不确定性数学的转折,确定性的思维方式往往会妨碍随机概念的理解。
- 黄道友
-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路等可能性教学内容
- 现代性视阈下的17年城市文学被引量:2
- 2009年
- 在许多城市文学研究者的眼中,17年时期几乎是一个空白,同样在对20世纪中国文学性质的讨论中,17年时期也被认为是现代性最为缺乏的时期之一。认真考查17年时期的文学作品,发现不仅关于城市的书写大量存在,而且其现代性较其它时期更为突出,整体上呈现为一种现代性与反现代性相交融的悖论状态。
- 黄道友
- 关键词:17年文学反现代性
- 论方方小说的宿命意识
- 2009年
- 作为新时期的代表作家之一,方方的小说创作与池莉、刘震云、刘恒等作家的创作一起构成了八十年代后期中国文坛的新写实主义文学景观。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对于方方小说的研究着重于对所谓的“新写实主义”加以理论的提升,探寻其诸如“零度写作”、“自然主义”、“存在主义”、“原生态”、“日常生活”等方面的特质,
- 黄道友
- 关键词:方方小说新写实主义宿命代表作家文学景观
- 论十七年文学中的城市想象
- 2008年
- 十七年文学的城市书写包括对城市现实生活的想象,以及与现实想象同构的历史记忆。无论是表现现实,还是想象历史,这一时期的城市书写都表现出一种激进的现代性特征。这种特征体现在题材的选择,主题的确定,以及情节模式、人物形象和作品语言等诸多方面。
- 黄道友
- 关键词:工业题材
-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概率统计教学策略的研究
- 概率统计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科学,它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概率统计教学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概率统计教学不仅要适应它的学科特点,更应体现职教学生的学习特点.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 黄道友
- 关键词:职业教育概率统计教学策略
- 文献传递
- 汉味小说中的孝文化风景被引量:1
- 2009年
- 文学是文化最完整最鲜活最深层的表现形式之一,汉味小说是具有浓厚的武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学作品。通过对汉味小说的研读,我们能够了解孝道德在武汉地区丰富多彩的呈现形式,可以看到在这种丰富呈现背后内蕴的时代文化变迁轨迹和地域文化精神。
- 黄道友
- 关键词:汉味小说地域文化
- 宽容下的纵恶,坚忍中的麻木——“汉味小说”中武汉市民文化精神的一种状态被引量:1
- 2009年
- 以何祚欢"儿子"系列为代表的一些汉味小说,展示了武汉市民文化精神中宽容坚忍、勇于担当的一面。这似乎为俚俗、粗鄙的武汉市民文化增添了一丝亮色,然而也许正是这一点造成了恶俗、粗鄙的蔓延。发掘武汉市民文化中有价值的内容,引恶向善,贬丑溢美,以文学的手段表现更加丰富多彩的武汉地域文化特色,这是"汉味"作家创作的一个方向。
- 黄道友
- 关键词:宽容坚忍恶俗
- 社会参与在鲁迅文学活动价值生成中的意义
- 2009年
- 社会参与意识在鲁迅文学活动价值生成中具有怎样的意义?从人们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中能窥见文学创作观念、文学批评观念以及整个社会精神文化的变迁。正确认识社会参与意识在文学活动中的意义也有利于当前的文学创作和批评。
- 黄道友
- 关键词:社会参与意识
- 论方方小说的宿命意识被引量:5
- 2010年
- 1980年代后期,对方方小说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新写实主义"流派特征的理论探讨、人文立场的深度意义和地域文化特征等方面,比较而言,从生命意识的角度研究方方小说创作的人性内涵和文化意义还是一个有待深入的领域。方方小说创作中越来越浓厚的宿命意识暗合了时代文化变化的脉搏,与其区别于先锋作家的总体平实风格一起成为她的小说获得读者广泛认同的精神基础。
- 黄道友
- 关键词:小说创作宿命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