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喜翔
- 作品数:65 被引量:268H指数:1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腔内和血管旁路手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的疗效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探讨腔内手术和血管旁路手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科收治的69例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病变56例,右侧病变13例;病变位于起始部65例,中段4例。结果 59例患者成功接受手术治疗,术中均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行旁路手术19例(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旁路9例,腋-腋动脉旁路10例),术后出现淋巴瘘及消化道出血各1例。腔内治疗40例(经股动脉穿刺顺行开通20例,联合肱动脉穿刺逆向开通20例),术后出现急性脑梗死及急性心肌梗死各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左侧肱动脉血栓形成1例,急诊行肱动脉切开取栓术。其余患者术后30 d内均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随访3~3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4.8个月,腔内治疗和旁路手术患者间累积通畅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腔内手术和血管旁路手术均可有效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王飞王辉郭建明高喜翔佟铸崔世军谷涌泉郭连瑞
-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闭塞腔内治疗血管旁路
- 可自动变形新型腔静脉滤器的研究探索
- 高喜翔
- 兼职教学干事在研究生“双轨合一”模式中的作用
- 2018年
- 随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面临着专业临床训练、科研培养时间减少,研究生分散不易管理等问题。科室兼职教学干事通过统筹管理的方法,能够帮助导师及研究生规范培养过程,在优化临床轮转计划、加强师生沟通、提高管理效率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 黄莹高喜翔王春梅
- 关键词:教学干事教学改革硕士专业学位
- 复杂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65例经验被引量:2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复杂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3月65例复杂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资料。其中腹主动脉瘤颈过短(〈2 cm)15例(23.1%),参照肾动脉将支架向腹主动脉近侧释放;瘤颈严重成角(≥60°)28例(43.1%),将腹主动脉拉直再释放支架;同时具有短瘤颈和严重成角10例(15.4%);涉及双髂总动脉瘤的保留髂内动脉的处理5例(7.7%),尽量保留一侧髂内动脉以防盆腔脏器缺血,2例分期行髂内动脉覆盖;入路动脉狭窄或者闭塞导致腔内覆膜支架的输送器到达预定位置困难5例(7.7%);合并其他特殊病变2例(3.1%)。均采用腔内覆膜支架修复,其中进口血管支架29例(44.6%),国产血管支架36例(55.4%)。结果手术均成功。23例(35.4%)即时内漏,其中Ⅰ型6例,Ⅱ型14例,Ⅲ型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住院时间7~15 d,平均8.2 d。随访60例(92.3%),随访时间1~8年,平均3.5年。死亡5例(8.3%),死亡原因均与该病无关。1例半年后支架移位,内漏,再次行腔内修复,置延长段支架后内漏消失,继续随访22个月,支架形态和位置良好,无支架移位和内漏发生。其他内漏均消失。左下肢缺血3例,原因为1例左侧髂分支支架移位导致闭塞,行股-股动脉耻骨上人工血管旁路移植后下肢缺血症状缓解,2例髂动脉打折,再次腔内治疗放置裸支架后缺血症状缓解。结论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和腔内治疗器材的不断完善,过去认为不能采用腔内治疗的复杂腹主动脉瘤也可以采用腔内治疗,对于复杂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中远期疗效。
- 谷涌泉郭连瑞齐立行俞恒锡佟铸郭建明高喜翔张建汪忠镐
- 关键词:腔内治疗内漏
- ε-己内酯与L-丙交酯共聚物降解性能及其生物相容性被引量:3
- 2010年
- 背景:ε-己内酯与L-丙交酯共聚物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并且降解速率可调范围大,作为组织工程人工血管材料方面受到人们的青睐。目的:了解ε-己内酯与L-丙交酯共聚物(PCLA)的降解性能及生物相容性。方法:通过调节单体的投料比制备不同组成、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ε-己内酯/L-丙交酯共聚物,以脂肪酶溶液作为降解液研究共聚物的降解性能;并且通过体内种植实验研究其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ε-己内酯与L-丙交酯投料摩尔比为75/25的ε-己内酯与L-丙交酯共聚物在降解过程中保持着较高的力学性能;并且组织相容性好,可用于制备组织工程人工血管。
- 高喜翔张建陈兵俞恒锡李建新张淑文孟艳韩健叶霖冯增国
- 关键词:共聚物Ε-己内酯L-丙交酯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物相容性
- 内膜剥脱联合支架成形治疗颈动脉串联病变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联合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动脉串联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诊治的9例颈动脉串联病变患者资料,男7例,女2例,平均年龄(66.0±4.2)岁;病程2~36个月不等,平均7个月。所有患者均有脑缺血症状.5例存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既往脑梗死2例,伴有冠心病2例,高血压病6例,下肢缺血1例;于充分抗血小板治疗后接受CEA联合CAS术。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残余狭窄均小于30%,无同手术期死亡患者。9例患者术前症状均得到改善,无新发脑卒中、脑出血事件。术后2例出现头痛、头晕的脑灌注症状,但出院前均缓解。9例患者随访4~19个月,平均(10.5±6.2)个月,无症状复发,1例术后6个月复查经颅多普勒超声提示颈动脉中度(50%~70%)再狭窄,无死亡患者。结论CEA联合CAS术治疗颈动脉串联病变是安全和有效的,但仍需更大样本远期随访研究进一步证实。
- 郭建明李俊峰谷涌泉郭连瑞俞恒锡齐立行崔世军佟铸高喜翔吴英锋刘梦霞张建汪忠镐
- 关键词:颈动脉无名动脉内膜剥脱术支架植入术复合手术
- 支架成形治疗合并对侧颈动脉闭塞的重度颈动脉狭窄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支架成形治疗合并对侧颈动脉闭塞的重度颈动脉狭窄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4月—2014年8月收治的26例对侧颈动脉闭塞、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接受颈动脉支架成形(CAS)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均CAS成功,术后残余狭窄均<30%。15例患者术中出现心率减慢或血压下降,嘱患者咳嗽或给予阿托品静脉推注后缓解。1例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支架急性闭塞,术侧大面积脑梗死,经内科治疗语言和肢体功能基本恢复。5例患者术后出现过度灌注,控制血压后于术后72 h内缓解。术后随访(28.5±10.1)个月,因心肌梗死死亡3例,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2例患者复发头晕症状,其中1例患者术后36个月超声复查发现支架内重度再狭窄,未接受相应治疗。2例患者术后再发脑梗死,经内科治疗后无严重后遗症。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事件。结论 CAS治疗对侧颈动脉闭塞的颈动脉重度狭窄病变安全、有效的。但应注意术前颅内侧支循环的评估和围手术期血压的控制。
- 郭建明谷涌泉郭连瑞佟铸崔世军高喜翔张建汪忠镐
- 关键词:颈动脉脑血管
- 斑块切除治疗股腘动脉Tosaka III型支架内再狭窄的初步研究
- 2017年
- 目的 探讨斑块切除治疗股腘动脉TosakaⅢ型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治疗的33例股腘动脉TosakaⅢ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组病例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症状和客观指标改善情况、靶血管通畅率.结果 至2016年1月,平均随访时间17.9个月,失访5例,完成随访28例,随访率84.9%.本组病例手术成功率为100%;靶血管一期通畅率,术后6个月为79.9%,术后一年为65.8%.结论 斑块切除治疗股腘动脉TosakaⅢ型支架内再狭窄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近期和中期疗效.
- 高喜翔谷涌泉郭连瑞佟铸李杨郭建明李建新张建汪忠镐
- 关键词:斑块切除术
- 准分子激光消蚀辅助普通球囊扩张治疗膝下动脉病变临床研究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旋切消蚀术(ELA)辅助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POB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ELA治疗的21例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57~88(76.1±9.5)岁。结果21例手术均获成功。无血栓形成、穿刺点血肿和围术期死亡病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改善,跛行患者跛行距离较术前增加50~200 m,6例静息痛患者静息痛均消失,溃疡愈合率为7/8。术后裸-肱指数(ABI)较术前明显改善。21例患者均获平均8.6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6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6.7%、80.0%。结论ELA联合POBA治疗膝下动脉硬化症安全,近中期疗效尚可,但仍需大样本随访观察远期疗效。
- 李杨李杨郭连瑞谷涌泉崔世军郭连瑞郭建明齐立行高喜翔
- 关键词:下肢动脉闭塞症膝下动脉
- 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指导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选择性应用转流管的单中心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监测在指导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术中选择性使用转流管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行CEA治疗的32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330例次手术)的临床数据,根据术前TCD评估将患者分为无需转流组(157例次)、可能需要转流组(92例次)和必需转流组(81例次)。评估TCD术前评估及术中监测在CEA的应用价值。结果共75例次(22.73%)使用转流管。症状性脑梗发生率为1.52%,其中转流患者为5.33%,未转流患者为0.39%。无需转流组、可能需要转流组和必需转流组分别有3.2%、15.2%和69.1%的患者进行转流操作,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0.64%、2.06%和2.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5)。结论TCD术中监测能安全、有效地指导CEA选择性使用转流管;术前评估对于术中精准转流有较高的指导价值,但术中实时监测仍是必要的。
- 武森森高喜翔张楠张帆郭聚龙崔世军佟铸郭建明邢英琦谷涌泉郭连瑞
-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经颅多普勒超声转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