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志成

作品数:51 被引量:181H指数:7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小儿
  • 15篇手术
  • 14篇先天
  • 14篇先天性
  • 14篇腹腔
  • 13篇腹腔镜
  • 10篇儿童
  • 9篇结肠
  • 6篇外科
  • 6篇先天性巨结肠
  • 6篇巨结肠
  • 5篇再灌注
  • 5篇手术治疗
  • 5篇畸形
  • 5篇灌注
  • 4篇诊治
  • 4篇治疗小儿
  • 4篇十二指肠
  • 4篇憩室
  • 4篇外科手术

机构

  • 51篇苏州大学
  • 2篇合肥市妇幼保...
  • 2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苏州市立医院
  • 1篇苏州市吴江区...

作者

  • 51篇顾志成
  • 28篇孙庆林
  • 14篇吴缤
  • 11篇汪健
  • 9篇朱杰
  • 7篇张锡庆
  • 7篇朱雪明
  • 6篇陈建雷
  • 6篇朱振伟
  • 5篇朱锦祥
  • 4篇王兴东
  • 4篇甄允方
  • 3篇刘维明
  • 2篇盛茂
  • 2篇许朝颖
  • 2篇陈菊霞
  • 2篇周珉
  • 2篇蔺小培
  • 2篇邱小强
  • 2篇徐永根

传媒

  • 11篇中华小儿外科...
  • 8篇临床小儿外科...
  • 5篇苏州大学学报...
  • 4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2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苏州医学院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国航天医药...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医学信息(内...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8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2
  • 4篇2001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益生菌对新生SD大鼠NEC模型肠道iNOS水平的影响
顾志成蔺小培
腹腔镜治疗小儿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10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0例十二指肠梗阻,术中分别在脐周,右上腹及右中腹置入5 mm trocar,将回盲部、小肠推移至左侧腹,显露十二指肠,分别予以解除梗阻,回复扭转肠管,并切除阑尾。结果15例术中证实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其中1例合并环状胰腺,1例合并十二指肠闭锁),2例为环状胰腺,3例为十二指肠闭锁,其中1例肠旋转不良合并环状胰腺患儿中转手术,其余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操作完成,手术时间为65~180 min;平均时间为109.5 min,术后留置胃管时间为3~5 d,术后恢复出院时间为8~12 d;术后均无明显呕吐、腹胀、迟发性肠穿孔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3个月,喂养及体重增长情况与正常儿童无显著差异。结论腹腔镜治疗小儿十二指肠梗阻是安全有效的,较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切口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特点。
朱杰孙庆林顾志成朱振伟吴缤陈建雷
关键词:腹腔镜小儿十二指肠梗阻
78天婴儿卵巢囊肿蒂扭转坏死一例被引量:1
2010年
患儿,女,78d,主因“反复呕吐伴体检B超发现腹部肿快8小时”入院。患儿人院当天上午因哺乳后即出现呕吐,反复四次,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急性肠套叠”,行腹部B超发现非肠套叠“同心圆”征象,而是一“右肾上极囊性均质回声”。遂于当天下午来本院,门诊予以腹部CT平扫提示:肠系膜囊肿?肠重复畸形?收入院进一步诊治。
冉旭东孙庆林顾志成吴缤
关键词:扭转坏死急性肠套叠婴儿反复呕吐腹部CT平扫肠系膜囊肿
P-选择素在肠缺血再灌注致大鼠多器官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肝、肺组织P-选择素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分别为假手术组和缺血40min/再灌注30min、再灌注60min、再灌注240min4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制作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小肠P-选择素表达的变化,同时检测肠、肝、肺组织及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肠、肝、肺组织中P一选择素为低表达,肠缺血再灌注后各组可见P-选择素不同程度表达明显增高,细胞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其灰度值水平明显提高,为假手术组的2倍左右(P〈0.01)。血MPO活性假手术组为(46.16±6.19)U/L,再灌注30min达高峰(148.83±22.80)U/L(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各组肠、肝、肺组织MPO活性都有明显增高(P〈0.01),各组在缺血40min/再灌注60min时增加幅度最大。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活性在肠缺血再灌注后各组都有明显升高(P〈0.01)。结论(1)肠缺血再灌注可导致肠、肝、肺组织P-选择素表达的早期上调,P-选择素在肠缺血再灌注导致肠及远隔脏器肝和肺组织损伤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肠缺血再灌注不仅引起肠组织本身损伤,还引起远隔脏器肝和肺的炎症和损伤。
王兴东顾志成孙庆林刘维明季正华朱雪明张志德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过氧化物酶P-选择素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脏组织的病理形态学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通过研究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脾脏病理学改变,探讨小儿ITP脾脏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光镜观察39例儿童ITP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对白髓组织进行形态测量,部分病例作了电镜超微结构检查,并与28例对照组脾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9例儿童ITP中,有11例(28.2%)在白髓组织内出现明显的次级淋巴滤泡增生现象,而对照组为16例(57.1%);白髓平均面积ITP组较对照组减少,而每mm2白髓数目较对照组略有增多,粒细胞浸润及泡沫细胞增生现象在ITP组均较对照组明显。超微结构显示ITP脾脏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活跃,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有吞噬现象。结论ITP脾脏病理学改变缺乏特异性,但仍有一定的特点,主要是吞噬细胞系统的功能活跃,包括巨噬细胞及粒细胞均有明显的增多并表现有活跃的吞噬现象;脾切术前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能对白髓内淋巴组织的增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病理学改变的个体差异可能与ITP脾切除术后的疗效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朱雪明顾志成王兴东
腹腔镜及传统手术诊治美克尔憩室32例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回顾性分析32例小儿美克尔憩室外科诊治的临床资料。总结小儿美克尔憩室的外科诊治特点。结果:全部手术切除治疗,其中开腹手术26例,腹腔镜下切除6例。手术前憩室诊断正确率31.2%。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腹痛、反复血便14例(43.8%)。病理检查有异位迷生组织者10例(31.2%)。提示小儿美克尔憩室大多可终生无症状,但部分憩室可发生一些并发症,临床表现复杂,手术前病因诊断困难。腹腔镜在小儿美克尔憩室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优势。
李万顺顾志成
关键词:美克尔憩室腹腔镜
N-乙酰半胱氨酸在肠缺血再灌注肝损伤中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 N-乙酰半胱氨酸 (n- acetylcysteine,NAC)在肠缺血再灌注时对 P-选择素 (P- selectin) m 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及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肠系膜上动脉夹闭的方法制作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肠、肝 P-选择素表达的变化 ,同时检测血、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移酶的活性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 6 0分钟肝组织 Ps- m RNA表达最高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其蛋白表达在肠缺血再灌注 6 0 min时增多。再灌注时给予 NAC治疗后肠、肝组织 Ps- m RNA及蛋白为低或不表达。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 T)活性再灌注 30 min升高之后下降 ,再灌注 2 4 0 m in后达最高峰 2 71 .0 0± 2 9.89u/ l(P<0 .0 1 ) ,再灌注时 NAC治疗后明显下降。血清 MPO活性 I4 0 m in/ R30 m in达最高峰 1 4 8.83± 2 2 .80 u/ l(P<0 .0 1 ) ,再灌注时 NAC治疗后也明显下降。结论  NAC可抑制 p-选择素的表达 ,降低中性粒细胞 (PMN)与局部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相互作用和激活 。
刘维明顾志成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P-选择素
胃神经鞘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分析胃神经鞘瘤的发病概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核心期刊所报告的61例胃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本文共统计61例,男31例,女30例,确诊年龄10至75岁,有确切年龄统计的40例,病例中位年龄57岁。因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就诊者共48例,占78.7%;因呕血或黑便就诊者共38例,占62.2%;因发现腹部肿块就诊者14例,占23.0%。肿块生长于胃体28例,占45.9%;胃底18例,占29.5%;胃窦11例,占18.0%;幽门管1例,占1.6%;胃体与胃底交界处1例,1.6%;胃体与胃窦交界处1例,占1.6%,其中恶性4例。所有病例均经免疫组化确诊,无依据影像学及临床表现确诊者。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良性者无复发病例报告,恶性者预后差。结论胃神经鞘瘤多发于中老年人,绝大多数属于良性,病程较长,多因上腹部各种症状就诊。术前诊断困难,活检是唯一的确诊方法,良恶性均需手术治疗。本例患者发病年龄小(仅10岁),发病部位特殊(幽门管),实属罕见。
杨俊家孙庆林顾志成
关键词:胃神经鞘瘤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术在治疗儿童血液病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和开腹脾切除术(open splenectomy,OS)治疗儿童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3年1月至2013年11月行脾切除治疗儿童血液病73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不同,将其中35例腹腔镜脾切除术(LS组)与38例开腹脾切除术(OS组)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术后随访1个月~10年。结果LS组与0S组均完成手术。LS组有33例患儿成功实施脾切除术,2例小切口辅助中转开腹手术。LS组和os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26±38)min和(100±4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6.7±20.6)ml和(33.2±16.8)ml,术后平均恢复饮食的时间约为1.5d和112.5d,副脾发现率分别为42.8%(15/35)和31.5%(12/38)。两组比较,平均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饮食的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3/35),OS组为13.2%(5/38)。LS组治疗血液病长期疗效和OS组相似。结论①小儿腹腔镜脾切除术切实可行、安全有效,LS可替代OS成为治疗儿童良性血液病的措施。②LS与OS相比具有副脾发现率高、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伤口小而美观等优点。
顾志成朱雪明吴缤朱杰陈建雷黄顺根汪健孙庆林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脾切除术血液病
一种小儿腹腔用扇形拉钩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儿腹腔用扇形拉钩,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该小儿腹腔用扇形拉钩,包括主杆,所述主杆的左端转动外壁安装有扇形杆的右端,所述扇形杆的上表面转动安装有弯曲部,所述主杆的内部设置有弯曲调节机构,所述扇形杆的内...
蔡鹏赵浩伟朱振伟朱杰陈建雷顾志成蒋玉良王旗朱梦磊周小刚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