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华茂
- 作品数:75 被引量:229H指数:9
-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 基于移动终端的智能水果计数装置
-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智能水果计数装置,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图像处理单元,所述智能水果计数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水果的置物台、用于拍摄图像的图像采集单元、用于调节光线的照明装置和传递图像数据的通信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通过所述通信单元...
- 何秀文金耀刘仁鑫周华茂
- 文献传递
- 智能化水稻种子发芽器成套设备的研制现状及发展方向被引量:1
- 2014年
-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种子正常发芽是水稻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通过介绍水稻种子发芽器设备的研究现状,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 何秀文邹光响陈添兵周华茂姚明印黎文兵刘木华
- 一种轻便电动液压油茶果采摘机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轻便电动液压油茶果采摘机,包括底架、行走轮、伸缩架、设置在伸缩架上部的承载平台、设置在承载平台上的采摘装置以及驱动伸缩架垂直升降的驱动装置,采摘装置包括机架板、固定板、上旋转胶辊组件、下旋转胶辊组件、...
- 饶洪辉王玉龙刘木华黄登昇周华茂王晓
- 文献传递
- 以太网MAC层IP软核设计方法研究被引量:8
- 2007年
- 主要论述了在SOC产品开发中如何设计以太网MAC层IP软核。针对目前以太网MAC层IP软核设计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三种常用的IP软核设计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U型IP软核设计方法。并运用此方法先对以太网MAC层IP软核进行层次化的自顶而下设计,再对其进行自底而上地实现与集成,最后得到该IP软核整体。经过对该软核的测试与结果分析,验证了其能够实现以太网MAC层协议功能,达到了设计目标。该研究将对今后的以太网MAC层IP软核及相关产品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周华茂程小辉龚幼民
- 关键词: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IP软核设计方法
- 一种移动式油茶园墒情监测装置
- 一种移动式油茶园墒情监测装置,包括履带式移动底盘、电池、可伸缩式太阳能发电机构、旋转机构、电动螺旋松土机构、传感器测量机构及覆土机构,其中,履带式移动底盘前端设置有旋转机构、电动螺旋松土机构、传感器测量机构及覆土机构,履...
- 饶洪辉袁斌周华茂刘木华涂文涛
- 基于共振激发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快速检测茶叶重金属的装置
- 基于共振激发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快速检测茶叶重金属的装置,采用Nd:YAG激光器输出一束激光光束烧蚀茶叶样品表面产生等离子体,而后对目标分析元素进行选择性激发,再由波长可调谐激光器产生的另一束特定波长的激光再次激发该等离子体...
- 黄林姚明印罗子奕许方豪饶刚福陈添兵杨晖刘木华陈金印林金龙何秀文周华茂
- 文献传递
- 不同光谱预处理对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检测猪肉中铅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6年
- 为了研究适合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检测猪肉中重金属铅(Pb)元素含量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将配制的84个猪肉腿肌样品分为校正集和预测集,以相关系数(R)、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了5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对偏最小二乘法(PLS)建模预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元散射校正(MSC)预处理效果最好,定标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室分析元素检测值的相关系数(R)达到0.9908,RMSECV为0.302,RMSEP为0.282,主成分数为16,18个预测集样品的验证结果的平均相对预测误差(ARPE)为7.8%。说明MSC是LIBS检测猪肉Pb含量的有效光谱预处理方法,该研究为进一步实现食品中重金属快速定量分析提供了方法和数据参考。
- 陈添兵刘木华黄林周华茂王彩虹杨晖胡慧琴姚明印
- 关键词: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光谱预处理偏最小二乘法
- 一种自动分层式油茶果采摘机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分层式油茶果采摘机,包括承载平台、机架、多个分层采摘装置、多个采摘驱动装置和蓄电池,所述机架底部与承载平台顶部一端连接,所述蓄电池安装在承载平台顶部的另一端上,且用于给多个采摘驱动装置提供电能;所...
- 饶洪辉李庆松刘木华周华茂王晓王玉龙
- 文献传递
- 一种倒立伞型油茶果收集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倒立伞型油茶果收集装置,属于林果机械收集领域。一种倒立伞型油茶果收集装置,包括支撑机构、滑动机构和收集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伞架、伞杆,所述伞架的一端开设有开口A,所述伞杆通过固定于伞架上的带座轴承与伞...
- 饶洪辉黄登昇刘木华周华茂王晓陈斌
- 文献传递
- 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三位一体”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培养模式初探被引量:7
- 2018年
- 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定位是培养农业工程领域科技创新与技术开发、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等方面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直接决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课题组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校-企业-地方"三位一体"联合培养模式,探索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的保障体系。
- 姚明印刘木华周华茂陈添兵何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