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苏
-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2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物理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青藏高原北缘地壳磁异常特征与区域构造被引量:1
- 2017年
- 根据地面、航空、海洋和卫星磁测资料构建的最新一代高阶地磁场模型NGDC-720-V3,计算青藏高原北缘地区地壳磁异常7要素和X、Y、Z 3分量的垂直梯度和水平梯度,分析磁异常及其梯度的空间分布规律,磁异常与该区地质构造的关系以及与该区其他地球物理场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青藏高原北缘的地壳磁异常较弱,磁异常梯度较小,基本呈东西走向分布,并且具有北高南低的趋势,可以清晰地看出盆—山构造特征.青藏高原北部磁异常的强弱与重力异常值的大小呈反相关关系.在对磁异常与温度场的相关性的研究中发现强磁异常地区地温梯度高于弱磁异常地区的地温梯度,磁异常越强的地区地温梯度越大.在对磁异常与地震波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强磁异常地区的地壳结构有利于地震波传播,弱磁异常地区的地壳结构减缓地震波传播.
- 王苏王苏赵淑芳林凤仙
- 关键词:青藏高原北缘地球物理场
- 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地壳结构与动力学模式研究综述被引量:24
- 2015年
- 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川滇地区壳幔变形特征及地球动力学模式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多年来一直受到各国地球科学家的高度关注.青藏高原演变的"下地壳流模型"模拟得到的地表速度和变形场与GPS观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该模型在当前国际地学界很流行,因而寻找下地壳流存在与否的证据,是深部地球物理学必须面对的一个科学问题.本文综合了川滇地区GPS观测、震源机制解和Pms相分裂的结果,旨在探讨川滇地区地壳演变模式的合理性;另外,从层析成像、接收函数反演和大地电磁测深结果分析,认为川滇地壳内存在大范围的低速层,但分布的几何形态较复杂.在云南地区,这一壳内低速区似乎被小江断裂和金沙江—红河断裂限制在特定的区域内.
- 王苏徐晓雅胡家富
- 关键词:地球动力学模型地壳结构
- 利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瑞丽—龙陵断裂两侧S波速度结构被引量:4
- 2007年
- 利用研究区(23.9°~25.1°N,97.8°~99.0°E)内瑞丽—龙陵断裂两侧4个流动数字地震台记录到的宽频带远震P波波形数据进行接收函数反演,得到了台站下方0~100km深度范围内地壳、上地幔的S波速度细结构。结果如下:(1)在研究区内,以瑞丽—龙陵断裂为界,其西北侧Moho面深度为38~40km,东南侧Moho面深度约为38km。(2)断裂两侧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存在显著差异,西北侧台站下方地壳和上地幔均存在大范围低速区;东南侧台站下方上地幔中无明显低速层,地壳内存在低速层,但范围和速度差都较小。(3)断裂两侧台站下方地壳和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的较大差异,证明它们分属不同的构造单元。(4)研究区内的S波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非均匀性。
- 傅竹武王苏刘建华胥颐
- 关键词:接收函数S波速度结构地壳上地幔
- 2010年玉树Ms7.1级地震序列的时空特征研究
- 2017年
- 以2010年玉树Ms7.1级地震序列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震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玉树Ms7.1级地震的余震活动主要沿着主震的发震断裂分布,并向两侧破裂扩展;震级为1到3之间的余震活动最多,且余震活动基本发生在震源深度20 km以内,其中15 km以内的余震活动占多数。在此基础上,采用最大似然估法,计算得到玉树地震序列的b值随震级、深度和时间的变化特征。
- 林凤仙解朝娣赵淑芳徐晓雅徐晓雅
- 关键词:玉树MS7.1级地震地震序列
- 塔里木盆地地壳磁异常与区域构造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根据高阶地磁场模型NGDC-720-V3,研究塔里木盆地地壳磁异常的展布规律,磁异常的二维小波分解特点,讨论磁异常与地质构造的联系。结果显示:塔里木盆地磁异常较强,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和南天山磁异常较弱。盆地南部磁异常的空间分布与该区岩石圈区域构造基本吻合,反映出典型的山脉夹盆地的地形特征。磁异常的不同高度分布和小波分析显示,盆地磁性地壳结构分为上中下3层。盆地下磁性壳层为正磁性基底,具有全盘性。中磁性壳层的北部为负磁性基底,南部为正磁性基底,并在局部区域镶嵌负磁性物质。上磁性壳层分布小的不均匀的磁性体。
- 徐晓雅林凤仙石宝文王苏王苏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地磁场模型小波分解
- 云南地区的地幔过渡带结构及其动力学意义被引量:2
- 2017年
- 计算云南及周边地区48个宽频地震台记录的8600个远震P波接收函数,并根据参考地球模型将接收函数从时间域转换到深度域.在转换深度550 km处,将1°×1°面元内的接收函数叠加成一道信号,共获得了沿纬度28°,27°,26°,25°,24°和23°N的6个共转换面元叠加剖面,其叠加深度在0~800 km之间.结果表明:(1)在26°N以北的地区,410和660 km间断面的平均深度分别为407~408和663~667 km,地幔过渡带的平均厚度处于255~259 km之间,过渡带的厚度接近全球平均厚度250 km;(2)在26°N以南的地区,410和660 km间断面的平均深度分别为412~426和675~703 km,地幔过渡带的平均厚度处于262~279 km之间,明显大于全球平均厚度250 km.云南地区410和660km间断面的加深显然与印度板块在缅甸弧下方的俯冲有关,然而,从云南地区地幔过渡带的结构来分析,本文认为印度板块沿缅甸弧向东俯冲主要发生在26°N以南地区.
- 薛明王苏徐晓雅胡家富
- 关键词:地幔过渡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