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杰
-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5
-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被引量:8
- 2015年
- 为体外建立一种高效、稳定的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三代后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第三代细胞的表面抗原;取第三代细胞,分别向成骨、成软骨诱导分化。结果显示:流式细胞术检测CD29、Scal-1、CD45的阳性率分别为97.1%、87.1%、0.7%;在成骨培养基的诱导下,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在成软骨培养基的诱导下,阿利辛蓝染色阳性。由此可知,通过此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纯度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 张猛冯文磊王艳杰徐芳洁张宏伟陈雪玲吴向未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成软骨分化
- 血管内皮前体细胞通过旁分泌功能促进间充质细胞成骨分化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前体细胞(EPC)促进间充质细胞(MSC)成骨分化的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与扩增6-8周龄C57 BL/6小鼠EPC、MSC,提取血管内皮前体细胞的条件培养基(EPC-CM)并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水平;为探讨EPC和EPC-CM对MSC成骨分化的影响,实验分为MSC/EPC组和MSC组,并根据加入的EPC-CM浓度不同分为0 EPC-CM组、25% EPC-CM组及50% EPC-CM组,诱导14d后茜素红染色检测各组钙盐沉积情况;在50%血管内皮前体细胞条件培养基下,分别加入上述6个细胞因子的中和抗体,检测血管内皮前体细胞条件培养基中参与促进间充质细胞成骨分化的细胞因子.结果 血管内皮前体细胞表面抗原VEGFR2、CD34、CD133的阳性率分别为79.3%、79.5%和76.4%,并且能在基质胶上形成血管样结构;血管内皮前体细胞分泌VEGF、TGFβ1、PDGF、IGF-1、SDF-1、bFGF;MSC/EPC组矿化结节形成明显多于MSC组,钙盐半定量检测示MSC/EPC组吸光度(A)值大于MSC组A值(0.733±0.032与0.236±0.020,P<0.001);50% EPC-CM组矿化结节形成多于25%EPC-CM组,25% EPC-CM组多于0 EPC-CM组;半定量分析显示50% EPC-CM组A值高于25%EPC-CM组(0.637±0.028与0.336±0.024,P<0.001),25% EPC-CM组A值高于0 EPC-CM组(0.336±0.024与0.239±0.013,P=0.004);在50%血管内皮前体细胞条件培养基下,加入VEGF、TGFβ1、IGF-1抗体的3组矿化结节相对于PBS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血管内皮前体细胞可能通过分泌VEGF、TGFβ1、IGF-1促进间充质细胞成骨分化.
- 张猛张宏伟冯文磊王艳杰印双红陈雪玲吴向未
- 关键词:血管内皮前体细胞骨髓间充质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Micro-CT影像在肝脏血管增强造影中的应用
- 目的: 1.初步探讨注射方式、造影剂、造影剂量以及Micro-CT系统参数角增量、分辨率对小鼠肝脏血管增强造影的影响,初步总结Micro-CT小鼠肝脏增强造影扫描方案。 2.建立肝泡球蚴感染小鼠动物模型,验证上述扫描...
- 王艳杰
- 关键词:造影剂活体成像肝泡球蚴病肝脏疾病
- 文献传递
- 改良差时贴壁法分离培养鉴定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内皮前体细胞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索同时从小鼠骨髓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内皮前体细胞(EPCs)及对其鉴定的方法。方法小鼠骨髓细胞经改良差时贴壁法分离,以48h为时间点,48h内贴壁细胞传至3代后行成骨、成软骨、成脂分化诱导实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表面标记;48h后收集未贴壁细胞,传至3代后行血管形成实验,传至5代后行CD31免疫荧光细胞染色实验,FCM检测其表面标记。结果第3代48h内贴壁细胞可诱导分化为骨、软骨和脂肪细胞,FCM检测Sca-1、CD29、CD45、CD11b阳性率分别为(98.30±0.75)%,(97.47±1.32)%,(1.87±0.15)%,(1.03±0.71)%;第3代48h后贴壁细胞在基质胶上可形成血管样结构,第5代48h后贴壁细胞特异性表面抗原CD31呈阳性表达,FCM检测CD34、CD13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阳性率分别为(88.90±1.18)%,(92.73±2.90)%,(87.63±1.79)%。结论采用改良差时贴壁法可同时分离培养扩增小鼠骨髓MSCs和EPCs,且简便高效稳定可重复。
- 冯文磊张猛印双红徐芳洁王艳杰陈雪玲吴向未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内皮前体细胞骨髓流式细胞术小鼠
- 共培养体系间充质干细胞对同源内皮祖细胞增殖和血管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临床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可能归因于细胞旁分泌对细胞存活和血管形成的作用,文中探讨小鼠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非接触共培养体系中对同源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增殖和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小鼠骨髓细胞经差速贴壁法分离MSCs与EPCs,以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MSCs和EPCs表面标记物,以成骨成脂成软骨诱导分化对MSCs进行功能鉴定,以成血管对EPCs进行功能鉴定。取第3代MSCs和EPCs,按1∶1的细胞比例接种入Transwell共培养系统中,以下室接种EPCs上室接种MSCs为实验组,同时设置相同密度单纯EPCs接种于下室为对照组。采用MTT比色法和Ed U荧光标记法检测MSCs对EPCs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计数血管样结构数目和联结点数目检测MSCs对EPCs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第3代MSCs经FCM检测高表达Sca-1,CD29低表达CD45,CD11b;经诱导可向成骨成软骨成脂方向分化。第3代EPCs经FCM检测高表达CD34、CD133和VEGFR2,在基质胶上可形成血管样结构。MTT比色法和Ed U荧光标记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在72 h后显著增强(P<0.05);实验组DNA合成期的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增多[(89.00±5.30)vs(76.00±3.38),P<0.01)]。倒置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EPCs生成的血管样结构和联结点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增加[(13.53±2.33)vs(10.80±1.82)、(16.60±2.23)vs(13.07±2.81),P<0.05]。结论利用差速贴壁法可同时分离纯化扩增MSCs和EPCs。EPCs在和MSCs非接触共培养时其增殖能力和血管形成能力都得到提高。
- 冯文磊张猛徐芳洁王艳杰陈雪玲吴向未
-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形成
- 改良小鼠尾静脉注射器联合微量注射泵在Micro-CT碘海醇增强造影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本研究组改良的穿刺设备及其他类型的穿刺设备在基于碘海醇的小鼠Micro-CT腹部增强造影中的效果。方法 100只昆明小鼠尾部热浴后,使用小动物麻醉机进行麻醉,并监测生命体征。应用5组设备行尾静脉穿刺:1常规1ml注射器及2.5#诺和锐针头;2常规1ml注射器及4.5#针头;3常规输液器7#针头;4常规输液器5#针头;5改良4.5#针头及输液连接装置,评价5组的优缺点并记录穿刺成功率。经Micro-CT扫描,记录图像采集率以及扫描后小鼠死亡率。结果 5组设备穿刺成功率、图像采集成功率以及小鼠死亡率均有差异(P<0.05)。综合比较各组成功率和小鼠死亡率,第5组为最优,能较好的对图像进行采集并且最大程度地减少小鼠的死亡。结论改良的尾静脉穿刺设备联合微量注射泵及小动物麻醉机的综合方式,能显著提高尾静脉穿刺和图像采集成功率以及降低小鼠死亡率,很好地应用于Micro-CT增强造影中,降低了实验动物成本。
- 王艳杰阿不来海提张宏伟吴向未冯文磊张猛
- 关键词:小鼠尾静脉注射碘海醇
- 全程护理模式对肝包虫外囊切除术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观察全程护理模式对肝包虫外囊切除术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与护理的180例肝包虫外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使用全程护理模式,比较2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能够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高效的护理,且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对疾病的认识。
- 李莉王艳杰吴向未彭心宇
- 关键词:全程护理模式知晓率满意度
- 内皮祖细胞条件培养基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s)条件培养基(CM)对同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功能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小鼠骨髓细胞经差速贴壁法结合专用培养基分别培养扩增MSCs和EPCs,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MSCs和EPCs表面标记物,以成骨、成脂和成软骨诱导分化对MSCs进行功能鉴定,以成血管对EPCs进行功能鉴定。将MSCs分为0%EPCs-CM组(对照组,采用LG-DMEM培养)、50%EPCs-CM组(采用50%EPCs-CM+50%LG-DMEM培养)和100%EPCs-CM组(采用100%EPCs-CM培养)。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MSCs的增殖活性;采用茜素红染色检测各组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结果:FCM法检测,第3代MSCs高表达Sca-1、CD29,低表达CD45、CD11b;经诱导可向成骨、成软骨和成脂方向分化。第3代EPCs高表达CD34、CD133和VEGFR2;在铺有基质胶的96孔培养板中可形成血管样结构。与对照组比较,50%EPCs-CM组和100%EPCs-CM组MSCs增殖活性明显增加,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茜草色素红染色法检测,培养21d后50%和100%EPCs-CM组MSCs的钙结节数量和钙盐沉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差速贴壁法可同时分离MSCs和EPCs,EPCs-CM能促进M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 冯文磊张猛徐芳洁印双红王艳杰陈雪玲吴向未
-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细胞增殖成骨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