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8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
  • 7篇照射
  • 5篇细胞
  • 4篇染色
  • 4篇染色体
  • 4篇染色体畸变
  • 4篇甲苯
  • 4篇Γ线
  • 3篇射线
  • 3篇射线照射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Γ射线
  • 3篇Γ射线照射
  • 3篇Γ线照射
  • 3篇FE
  • 2篇造血
  • 2篇造血系统
  • 2篇生物效应
  • 2篇年龄

机构

  • 20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21篇王兰金
  • 13篇张鸿源
  • 7篇范正平
  • 6篇田伍训
  • 6篇赵山银
  • 6篇王德恒
  • 6篇蔡平
  • 5篇陈铁河
  • 5篇朱炳钗
  • 4篇王月兴
  • 4篇潘燕
  • 3篇吕家本
  • 2篇戴寿荣
  • 2篇汪家春
  • 2篇潘明达
  • 2篇蔡平
  • 2篇曾坤荣
  • 1篇曾宪英
  • 1篇鲁永杰
  • 1篇朱伟

传媒

  • 8篇辐射研究与辐...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2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国辐射卫生
  • 1篇核技术
  • 1篇工业卫生与职...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上海体育学院...
  • 1篇核电子学与探...
  • 1篇海军医学杂志
  • 1篇实验动物与比...

年份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3篇1993
  • 2篇1992
  • 3篇1990
  • 2篇198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苯和低剂量电离辐射联合作用对家兔造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1993年
本文每日以两种不同剂量水平(1.82mg/kg和18.2mg/kg)的苯给家兔皮下注射染毒,同时复合低剂量率(5.4cGy/d)钴—60γ射线外照射,连续90天,研究了两种因素对血液、造血系统的复合作用。结果表明,苯和电离辐射同时作用后对家兔造血系统的损害可产生相加作用。
范正平王兰金张鸿源蔡平温泉法周扣珍姜海虹
关键词:电离辐射造血系统
^(60)Coγ射线辐射和苯复合诱发离体人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研究被引量:2
1993年
报道γ射线辐射和苯复合诱发离体人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研究。结果表明:苯能诱发染色型体畸变和单型体畸变,没有观察到双着丝粒等互换畸变。苯能提高辐射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率。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对于一给定γ剂量,随苯浓度的增加,苯复合辐射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相应增高。总畸变细胞随苯浓度变化的关系可拟合成直线回归方程。双+环、无着丝粒、总畸变、畸变细胞、总畸变细胞随γ剂量变化的关系均可拟合成幂函数回归方程。
张鸿源蔡平王兰金
关键词:Γ辐射染色体畸变淋巴细胞
大鼠口服^(59)Fe后吸收率的测定
1992年
本文作者改进了Saulov等(1953)的双同位素法,只用一种同位素和探测器,采用全身计数测量技术,对10只雄性Wistar系大鼠进行口服59Fe民后胃肠道吸收率的测定,并以通常采用的血样法。
赵山银王德恒田伍训胡跃新王兰金
关键词:FE同位素法测量技术
~(60)Coγ射线慢性照射复合苯注射对家兔的生物效应研究被引量:4
1994年
为了探讨γ射线复合苯作用的生物效应规律,对家兔进行了多项指标的研究。健康雄性家兔30只,年龄6—7个月,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低苯组和低复组、高苯组和高复组共6组,每组5只。每天每只家兔分别于皮下注射0.6ml花生油、0.6ml花生油+0.06ml苯、0.6ml花生油+0.6ml苯,每周5d,持续14周。其中,照射组、低复组、高复组注射后进行γ射线照射,剂量率为0.899mGy/min,每天1h,每周5d,持续14周。结果表明:(1)苯对造血功能的影响与注射苯的剂量关系密切,苯和γ射线的复合作用加重了家兔造血功能的损伤。(2)γ射线和苯都能诱发的染色体畸变和SCE。血液淋巴细胞的检出率要比骨髓细胞的高;γ射线诱发染色体畸变要比诱发SCE明显得多,随γ射线剂量(2.1576—3.7758Gy)增加,染色体畸变率有所增高,但线性相关不明显;苯诱发SCE似乎要比诱发染色体畸变明显,且血液淋巴细胞无着丝粒畸变率和SCE频率与苯注射累积剂量(21.12-36.96g)呈线性正相关;苯能提高γ射线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率,对双+环主要是协同作用,在无着丝粒主要是相加作用;苯和γ射线复合诱发SCE,在低复组显示有加强作用;(3)?
张鸿源王兰金范正平蔡平温泉法张贵波
关键词:Γ-辐射染色体畸变SCE造血系统生殖系统
不同方式γ线照射诱发猕猴PHA-激活淋巴细胞微核效应的比较研究
1989年
本文研究了急性一次、分次累积和慢性连续γ线照射对猕猴外周血PHA-激活淋巴细胞微核的效应。发现多分次及慢性照射所诱发的微核效应变化规律极为相似,较急性组轻微得多。不同方式γ线照射期间,各组PHA-激活淋巴细胞做核率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显著增高,并于停照后6个月恢复到照前水平。该结果表明,PHA-激活淋巴细胞核不仅对急性,而且对慢性辐射损伤的评价,都是一项极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吕家本朱炳钗王宗伍王兰金陈铁河
关键词:Γ线照射淋巴细胞猕猴微核效应
沉淀法分离尿中芳香基硫酸酯酶及其活性测定被引量:5
1995年
本文报道一种测定尿芳香基硫酸酯酶(Arylsulfatase,ARS)的沉淀预处理测定法。利用沉淀剂将ARS分子从尿液中沉淀出来,而抑制酶活性的物质仍然留在上清中,从而使ARS摆脱抑制物的干扰,使其催化活性得以发挥。以5-硝基-α-羟基苯硫酸酯(NCS)为底物,经ARS水解产生5-硝基儿茶酚(NC),后者在碱性条件下呈红色,比色测定即可求得ARS活性单位。对沉淀剂、缓冲液系统、离子强度、激活剂和试剂稳定性等分别进行了探讨。本法线性范围在0~8.32U/L左右,灵敏度介于透析法与层析法之间。批内和批间误差(CV)分别为1.14%和1.29%,显色后16小时内吸光度值无明显变化。试剂在4℃60天或50℃7天对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
陈铁河曾坤荣王兰金朱炳钗
关键词:硫酸酯酶同工酶比色法尿液
年龄对^(85)Sr在大鼠体内滞留、分布及剂量的影响
1990年
^(85)Sr注入静脉后,大鼠全身Sr的滞留可拟合成二项指数方程,方程参数在幼年组与成年、老年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而成年与老年组之间差异不明显,慢库室的生物半排期Tb_2从幼年至老年组依次减小。骨滞留方程中,幼年组的生物半排期明显小于成年组和老年组。估算的全身及红骨髓剂量,幼年组是成年组的4.2倍,是老年组的6.2和5.9倍。剂量累积速度以幼年组最快,成年和老年组大致相等。
田伍训王德恒张鸿源温泉法胡跃新赵山银王兰金蔡平李勇刘同水
关键词:年龄
^(59)Fe在幼年和成年大鼠整体及器官中的滞留动态
1990年
缺铁性贫血是世界各国包括我国最常见的一种贫血。在儿童,其发病率很高,不容忽视。儿童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婴幼儿生长发育快,对铁的需要量较多,而摄入量不足。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王德恒田伍训张鸿源温泉法胡跃新赵山银王兰金蔡平李勇刘同水
关键词:体内代谢
复方红景天口服液提高运动能力及消除疲劳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0
2000年
采用实验对比的方法 ,探讨复方红景天口服液对提高运动能力及消除疲劳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口服液能明显提高实验对象大运动量训练期间及不同负荷量时的Hb ,对运动期间的BUN有显著的降低作用 ;能提高实验对象的抗缺氧能力及力竭游泳时间 ;降低定量负荷时的BLA。提示 ,复方红景天口服液具有一定的提高运动能力及消除疲劳之功效。
汪家春潘明达戴寿荣王兰金曾宪英朱伟张慧
关键词:复方红景天口服液BLABUN大运动量训练力竭游泳
慢性γ线照射复合苯、甲苯和CO吸入对家兔某些生物效应的观察(论著)
1997年
目的:探索γ线和多种化学因素复合作用的生物效应规律。方法:按四因素二水平正交表L8(27)设计,用家兔在密闭舱内进行8次试验。γ线二剂量水平分别为0.0375和0.0075Gy/d,苯、甲苯、一氧化碳(CO)的二浓度水平分别为182±33和40±15mg/m3、407±68和90±30mg/m3、278±8和93±4mg/m3。实验每天2小时,每周5天,持续8周。结果:(1)甲苯引起淋巴细胞明显减少,CO导致白细胞总数、血小板、血红蛋白明显减少,γ线和甲苯对血小板减少以及γ线和苯对血红蛋白降低,都呈现明显的交互作用。(2)γ线、苯和甲苯都能单独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以及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但未发现CO对诱发染色体畸变、微核和SCE有明显影响。(3)γ线和苯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γ线和甲苯以及苯和甲苯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都呈现明显的交互作用。(4)在8次复合试验的细胞遗传效应中,各指标均以四因素为高水平组合的①号试验最高,但即使是四因素皆为最低水平的⑧号试验,各指标亦均高于对照组,且除SCE外,染色体畸变和微核都有统计学差异。⑤γ线、甲苯和CO均可引起睾丸重量指数?
张鸿源王月兴王兰金潘燕范正平
关键词:毒理Γ线甲苯生物效应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