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艳
- 作品数:96 被引量:217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应用混合单抗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肺吸虫循环抗原
- 1993年
- 用混合单克隆抗体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9例痰检虫卵阳性肺吸虫病人,血清中循环抗原全部(100%)皆呈阳性反应。59例根据临床和实验室证据(三项以上免疫学试验呈阳性反应)确诊者,56例(94.9%)显示阳性。在治疗后6个月-3年患者的15例中,14例(93.3%)转为阴性,另一例仍呈阳性反应,因系采用硫双二氯酚治疗未完成疗程者。89名正常人和109例其它7种寄生虫病人,全部皆为阴性,本试验未出现任何假阳性和交叉反应。
- 张月清吴赵永温艳周茉章子豪张耀娟史志明Willy F. Piessens
- 关键词:循环抗原并殖吸虫病ELISA
- 建立麻风病早期诊断的筛查体系
- 温艳
- 旋毛虫ES抗原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被引量:11
- 2002年
- 目的 完成旋毛虫ES抗原 (Excretory -secretoryAntigen)中 4 3kDa分泌性糖蛋白基因和 5 3kDa分泌性抗原基因的克隆和测序 ,并与已发表的该两种基因的相关序列比较、分析。方法 通过RT -PCR ,从旋毛虫幼虫总RNA中扩增得到特异性片段 ,利用TA克隆将PCR产物克隆入 pUC -T载体中并进行测序及同源性比较。 结果 RT -PCR扩增得到 4 3kDa分泌性糖蛋白基因和 5 3kDa分泌性抗原基因 ,序列分析表明 ,其核苷酸序列与已发表的 4 3kDa分泌性糖蛋白基因和 5 3kDa分泌性抗原的同源性均为 99%。结论 成功提取了旋毛虫幼虫的总RNA ,并用PT -PCR方法克隆了 4 3kDa分泌性糖蛋白基因和 5 3kDa分泌性抗原基因 ,这为两基因的表达及在医学、兽医学中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 温艳劳为德刘思国高虹张传生甘绍伯
- 关键词:旋毛虫基因克隆免疫学基因序列
- 垂直的麻风机构与基层防保网结合发现病人的可行性被引量:1
- 1997年
- 文山县10个乡通过培训基层卫生人员普及麻风健康教育,由麻风机构与基层防保网结合,缩小人均覆盖面,发挥后者立足农村、面向群众、综合服务的优势。使发现麻风病人比前增加25.0%;发现家外传染的病人由36.1%提高到68.9%,畸残率(Ⅱ和Ⅲ级)由33.3%降为13.3%;发现一例的成本大大降低。还能减少发现病人的“死角”。
- 杨军杨荣德李锋龙恒刘聪华李廷光张家荣马加能高天星邓兴和王尚辉温艳
- 关键词:麻风病人流行病学
- 鼻拭子中麻风菌DNA的提取与检测被引量:1
- 2002年
- 翁小满范建英温艳
- 关键词:麻风菌DNA
- 旋毛虫病监测方法经济学评价研究
- 2002年
- 一、成果应用范围
该项研究成果可指导我们科学地、有效率地控制和预防旋毛虫病在高危人群、高发地区及猪群中的传播和发病,它不仅可以用高科技方法,在不给病人造成痛苦的情况下,诊断旋毛虫病,而且大规模应用,可以以最低成本、最低风险达到人群、猪群中旋毛虫病的有效控制.
- 温艳张月清司树辉赵燕平
- 关键词:旋毛虫病监测方法经济学
- 肝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防治工作及新诊断方法的综合性研究
- 甘绍伯张月清温艳周茉
- 自1990年7月至1992年8月该所与长春民族医院合作,在吉林省九台市朝鲜居民区进行了历时三年的肝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工作。课题组对这项研究工作进行了前睦性设计。在实践中获取了较充分的科研数据,并认真总结了工作中的经...
- 关键词:
- 关键词:肝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 新发和复发麻风患者中麻风菌的氨苯砜、利福平耐药基因的检测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检测麻风菌的氨苯砜、利福平耐药基因,以了解复发与耐药的关系。方法:在PCR扩增出麻风菌的氨苯砜耐药基因folP1、利福平耐药基因rpoB靶片段的基础上,采用直接测序和异源双链分析确定相应基因是否有突变。结果:在7例复发病例中,发现2例为DDS耐药菌株,但未发现有RFP耐药菌株。在35例新病人中,有22例和31例分别扩增出folP1和rpoB基因,但均未发现有DDS、RFP基因突变。结论:结合2例DDS耐药病例的临床病史分析提示,folP1基因不同突变,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DDS耐药。虽然本研究未发现有RFP耐药菌株,但是对复发病例开展DDS、RFP耐药检测却是十分必要的。
- 翁小满温艳王红斌李桓英
- 关键词:氨苯砜复发耐药基因利福平麻风RFP
- 上转换发光技术侧流免疫夹心法检测麻风患者和家庭接触者PGL-Ⅰ抗体水平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评估上转换发光技术侧流免疫夹心法(UCP-LFA)检测PGL-Ⅰ抗体对麻风接触者发病风险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UCP-LFA方法检测贵州59例麻风患者、87例家庭接触者和55例健康对照者的PGL-Ⅰ抗体水平。结果:麻风患者中PGL-Ⅰ抗体阳性率为81.4%、麻风接触者为5.7%、健康对照人群为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少菌型和多菌型PGL-Ⅰ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5.5%和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BⅠ阳性和BⅠ阴性患者的PGL-Ⅰ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3%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PGL-ⅠⅠg M抗体水平对麻风发病风险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张信辉杨梨丽杨琴赵廷芳杨昌明戴乾元康翁小满温艳Anouk.van HooijPaul CorstjensAnnemieke Geluk赖雅芳付云李进岚
- 关键词:麻风
- 从3例患者谈麻风病诊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 2010年
- 虽然麻风病诊断和治疗有明确的标准和方案,但临床上仍会遇到一些特殊问题,现将我们遇到的3例讨论如下。
- 翁小满石书舫陈小华温艳
- 关键词:麻风病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