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健

作品数:30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麻风
  • 15篇麻风病
  • 9篇麻风菌
  • 7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5篇基因分型
  • 5篇杆菌
  • 4篇流行病学调查
  • 4篇菌株
  • 3篇血清
  • 3篇误诊
  • 3篇麻风杆菌
  • 3篇基因
  • 2篇综合征
  • 2篇麻风分枝杆菌
  • 2篇抗体
  • 2篇抗原
  • 2篇扩增
  • 2篇健康
  • 2篇健康教育

机构

  • 29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江苏省疾病预...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约翰霍普金斯...
  • 2篇科罗拉多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贵州省疾病预...
  • 1篇广东省皮肤病...
  • 1篇科罗拉多州立...
  • 1篇西昌市皮肤病...
  • 1篇四川省皮肤病...

作者

  • 30篇刘健
  • 21篇温艳
  • 20篇翁小满
  • 13篇李桓英
  • 10篇邢燕
  • 7篇陈小华
  • 7篇袁联潮
  • 4篇王峥
  • 3篇田秀君
  • 2篇谷俊朝
  • 2篇张颖
  • 1篇曾祥宗
  • 1篇刘金香
  • 1篇尤元刚
  • 1篇李进岚
  • 1篇袁连潮
  • 1篇周晓鸽
  • 1篇张连华
  • 1篇孙秋宁
  • 1篇时淑舫

传媒

  • 13篇中国麻风皮肤...
  • 4篇热带医学杂志
  • 3篇中国皮肤性病...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误诊为淋巴瘤和嗜血细胞综合征的麻风1例
2015年
患者,男,26岁。发热、脾大、骨髓象异常4个月,上肢肿胀、疼痛10天。皮肤科检查:右侧眉毛脱落,左侧眉毛稀疏。双手无名指、小指活动障碍。双上肢血管超声示:双侧上臂尺神经节段性增粗并回声减低,骨髓及皮肤组织抗酸染色阳性。曾被误诊为淋巴瘤和嗜血细胞综合征。
刘健陈暄威林于樱曾祥宗谷俊朝
关键词:麻风淋巴瘤嗜血细胞综合征肝脏骨髓
建立实时定量PCR检测临床样品中的麻风杆菌DNA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建立实时定量PCR检测麻风病的方法,评价该方法对于麻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17种可培养的分枝杆菌和4种常见球菌和杆菌检测RT-PCR的特异性,并系列稀释已知量的菌液至10-9以检测RT-PCR的敏感性。临床标本40例,包括TT 2,BT 17,BL 17,LL 1,I 3例。其中取皮损组织26份,常规组织液27份及血液样品34份。结果 RT-PCR最低检测限约为4.9个麻风菌/反应,17种其他分枝杆菌和4种细菌常见球菌和杆菌DNA均未扩增出RLEP片段。检测皮损、组织液和血液三种标本,发现皮损标本中麻风菌量最多;BI值与皮损中麻风菌DNA的Ct值之间存在负性相关,提示RT PCR可作为参考值用于定量患者麻风菌载量。结论用RLEP RT-PCR定量麻风菌细菌负荷,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邢燕温艳袁联潮刘健张颖李桓英
关键词:麻风病实时定量PCR组织液皮损组织
麻风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与化学预防的实施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评价化学预防的保护性,本研究依据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对两个麻风病高流行村麻风病接触者和一般人群实施利福平化学预防。方法:采用临床查体、检测血清酚糖脂-1(PGL-I)抗体和鼻分泌物麻风菌,了解人群的麻风菌感染状况,为评价预防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YG村临床普查率达98%,发现早期病人2例;接触者血清PGL-I抗体阳性率76%,麻风菌鼻携带率35%,预防服药率达98%。HG村临床普查率91%,发现早期病人1例,人群血清PGL-I抗体受检率54%,其中血清PGL-I抗体阳性率33%,服药率达85%。结论:对亚临床感染率较高的人群实施化学预防很有必要。预防后的发病率与血清学等实验室数据可为评价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温艳刘健张连华潘江武杨寿先李桓英翁小满
关键词:麻风病化学预防
贵州兴义市麻风菌株基因分型及传播链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根据麻风菌株基因型分析传播链特点。方法对2004—2009年贵州省兴义市发现的50例新发和复发麻风病患者的菌株17个串联重复序列(VNTR)位点分型,结合患者地理分布分析病例感染、传播之间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根据AC8b、AC9、AC8a、6-7等位点基因型,兴义市流行的麻风菌有6种基因型相似的聚类株,兴义菌株在rpoT、21-3、27-5、23-3和(GGT)5位点的拷贝数完全一致,但2号和5号聚集株在12-5位点和18-8位点的拷贝数分别是4,为兴义市所特有菌株;为聚集株的26例患者中,有7例为复发病例,21例有明确的感染传播关系;1号和4号聚类株内的15例患者(57.7%)主要分布在兴义市东南部,4号聚类株为聚集在同一自然村内的布依族患者;家内患者之间感染的菌株基因型不相同。结论兴义市多种菌株与特有菌株长期共存是兴义麻风病高流行的重要因素,具有麻风易感体质的家内成员可感染周围存在的不同菌株而发病;为阻断传播,针对家内接触者和高发乡村加强发现早期病例和进行化学预防很有必要。
李进岚王永红王正华邢燕刘健翁小满
关键词:麻风菌基因分型传播链
麻风5例误诊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提高麻风及麻风反应的诊断率,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曾被误诊的麻风患者临床与实验检查资料,探讨可靠的诊断依据和剖析误诊原因。结果 2例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曾被误诊为"结节病"或"其它分枝杆菌肉芽肿",是忽视了对皮损区痛、触、温觉与外周神经检查所致。1例漏诊的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患者因未能选择活动性及有代表性的皮损活检,错失了特异性病变的诊断依据所致。另2例瘤型麻风并Ⅱ型麻风反应的患者,其中1例被误诊为"变应性血管炎"20余年,长期服用激素治疗导病情恶化,另1例被误诊为"淋巴瘤",但肝脏和骨髓检查提示为瘤型麻风,内脏受损。结论全面认识麻风的皮肤、黏膜、神经与内脏受累可能性,强调对疑似麻风患者应予以感觉、神经功能与皮肤组织液、活检抗酸染色检查的重要性。
翁小满刘健马东来孙秋宁袁联潮
关键词:麻风误诊分析
RT-PCR检测16S rRNA基因片段对麻风菌活性的评价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麻风病患者皮损组织中麻风菌16S rRNA基因片段判断麻风菌活性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BI值和联合化疗(MDT)的疗期对27例麻风患者分组,以RT-PCR法检测皮损组织中麻风菌16S rRNA的特异性片段。结果:(1)无论BI高低,未经治疗的患者16S rRNA均为阳性。(2)MDT治疗、BI≥3~6者的11例患者中:有9例16SrRNA为阳性,MDT疗期小于和大于6个月的两组中均各有1例患者16S rRNA阴性。(3)MDT治疗、BI≤2的6例患者:有1例MDT小于6个月病人其16S rRNA阳性,其余5例患者16SrRNA均为阴性。结论:随MDT治疗的进行,麻风菌16S rRNA阳性患者比例减少;诊断时BI值越低的患者中,经治疗后皮损中麻风菌16S rRNA阴转的比例增大,提示麻风菌16S rRNA与患者皮损中麻风菌活性具有相关性。
温艳翁小满陈小华刘健汪顺泉蒋永祥范建英陈康林李桓英
关键词:麻风菌RT-PCRRRNA
RT-PCR方法扩增麻风菌16S rRNA在麻风疗效考核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采用RT-PCR方法检测麻风患者治疗前、中、后皮损组织中麻风菌16S rRNA,观察组织中麻风菌活性,建立评价短程联合化疗(MDT)疗效的指标。方法收集14例麻风患者治疗前、中、后皮损组织,根据临床型别和MDT疗期分组,建立RT-PCR方法扩增麻风菌16S rRNA特异片段。结果 4例少菌型(PB)患者,完成治疗后3例阴转,1例虽未阴转,但该病例分型不详,不排除多菌型(MB)的可能;4例MB患者经治疗6~8个月,其中3例检出麻风菌16S rRNA;6例MB患者,2例完成24个月治疗后患者阴转,另4例经12个月的治疗后,2例阴转,1例呈弱阳性,1例阳性。结论对同一患者在不同疗期采用RT-PCR检测16S rRNA,显示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麻风菌活菌量也随之下降,该方法可评价MDT疗效,结合患者的细菌密度指数,可为确定疗期提供依据。
温艳刘健陈小华李桓英翁小满
关键词:麻风菌RRNAMDT
地理信息系统在乳腺癌流行病学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GIS)因其将空间数据信息(地图)及社会属性信息(数据库)有效结合起来,对其他学科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应用GIS研究乳腺癌的流行病学,可以分析影响乳腺癌分布的各种因素,明确其空间分布和时空趋势,并进行空间聚类分析,重建历史暴露现场,监测居住环境与乳腺癌的关系,并以此帮助决策者进行针对性的卫生决策。本文就应用GIS对乳腺癌的研究进展做一讨论。
刘健谷俊朝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乳腺癌流行病学
云南省丘北县麻风菌株基因分型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验证云南省丘北县麻风菌株与流行病学间的关联性。方法:对2003-2007年发现的106例新麻风患者菌株进行了6个VNTR位点分型,以系统发育树分析与流行病学的关联性。结果:丘北菌株依据(GTA)9等位基因型可分为两大菌群。第一枝由(GTA)9位点从9到13个重复数组成的A、B和C聚集株,主要分布在该县北部和西北部;第二枝由(GTA)9重复数高达20以上的D、E菌株组成,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南部。A至F聚集株内,至少有两个或以上有多个患者的家庭。第一菌群内患者间有明显的流行病学关联,但第二菌群内患者则缺乏关联性。结论:(GTA)9等位基因高度多态菌群来源与异质性的原因不清楚。以家庭和邻居关联的麻风病传播在丘北县很常见,有多个患者的家庭,感染菌株可能来自相同的传播链。
翁小满刘健王峥温艳洪炳和杨寿先VARALAKSHMI VISSA
关键词:麻风病麻风菌基因分型
北京市科普活动人群热带病健康知识现状和需求调查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一般人群对热带病健康知识了解的状况和需求,探讨一般人群健康教育的最佳教育和服务模式。方法采用科普活动现场随机抽样、现场问卷的调查方法,运用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问卷所列11种常见热带病认知程度较高的是:广州管圆线虫病、麻风病、疟疾、登革热、血吸虫病,但最高认知度也只达到所调查人群的50%。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与其他组人群相比,在大部分热带病的认知度上(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20~39岁年龄组与其他年龄组进行分析,只有一项结果显示显著性差异;在获取知识途径上,分析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和20~39岁年龄组人群,通过网络、书籍、报刊获取知识比率较大。调查人群中有291(69%)人不了解也不知道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是专看热带病的医院。95%(399/420)的人认为很有必要开展热带病的健康普及教育。结论相关部门应关注,向一般人群提供适宜的热带病健康教育普及、咨询和服务。
温艳潘春枝陈小华张素辉刘健袁联潮
关键词:热带病健康教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