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立萍

作品数:84 被引量:555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4篇肝炎
  • 46篇病毒
  • 45篇乙型
  • 37篇乙型肝炎
  • 32篇肝炎病毒
  • 26篇疫苗
  • 2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7篇免疫
  • 14篇乙型肝炎疫苗
  • 13篇基因
  • 12篇乙肝
  • 12篇流行病
  • 12篇流行病学
  • 11篇接种
  • 10篇表面抗原
  • 8篇血清
  • 8篇基因型
  • 6篇毒性肝炎
  • 6篇疫苗接种
  • 6篇免疫效果

机构

  • 65篇中国疾病预防...
  • 19篇广西壮族自治...
  • 9篇隆安县疾病预...
  • 7篇广西医科大学
  • 6篇北京大学
  • 4篇云南省疾病预...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北京市疾病预...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3篇广州市疾病预...
  • 3篇南京大学医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河北省疾病预...
  • 2篇四川省疾病预...
  • 2篇西藏自治区疾...
  • 2篇遂宁市疾病预...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84篇沈立萍
  • 46篇毕胜利
  • 30篇王锋
  • 24篇张爽
  • 20篇王富珍
  • 15篇张国民
  • 12篇崔富强
  • 12篇张勇
  • 11篇郑徽
  • 10篇杨进业
  • 8篇董邕辉
  • 8篇梁晓峰
  • 8篇莫兆军
  • 8篇方孔雄
  • 8篇李荣成
  • 7篇缪宁
  • 7篇邱丰
  • 7篇余陶
  • 6篇李艳萍
  • 6篇韦少超

传媒

  • 22篇中华实验和临...
  • 13篇中国疫苗和免...
  • 11篇中华流行病学...
  • 4篇病毒学报
  • 4篇广西预防医学
  • 2篇中国计划免疫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应用预防医学
  • 1篇疾病监测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健康生活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年份

  • 7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乳头瘤病毒与食管癌病原学关系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与我国食管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汇总了国内有关HPV与食管癌相关的论文,选择采用PCR方法检测的论文对发表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我们以检测方法为PCR、标本为石蜡包埋标本、论文中列出或提示了引物序列的15篇论文作为入选论文。15篇文献涉及蜡块标本共980份,按照只要检出一个HPV型别即为HPV阳性进行计算,检出阳性例数为460例,各地HPV检出率为8.3%~69.8%,HPV平均检出率为46.9%(95%CI:43.8%~50.0%)。在以上980份样品中,检测范围包括了HPV16型的样品有556份,阳性份数为139份,各地检出率为4.4%~63.4%,平均检出率为25.0%(95%CI:21.4%。28.6%);检测范围包括HPV18型的样本有485份,阳性份数为33份,各地检出率为0%~19.0%,HPV18型的平均检出率为6.8%(95%CI:4.6%~9.0%)。以上15篇论文中,使用同一引物的文献只有4篇,共检测406份石蜡包埋标本,HPV阳性率为20.3%-67.6%,平均检出率为40.2%(95%CI:36.0%-45.4%)。结论我国食管癌组织中有HPV存在,并且HPV感染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重要病因。
李淑英李颖沈立萍吴晓舟赵晓瑜周玲刘宏图曾毅
关键词:乳头瘤病毒食管肿瘤
某工厂1起戊型病毒性肝炎暴发调查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调查某省份某工厂1起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暴发的发生原因。方法通过病例搜索、病例和对照问卷调查、卫生学调查,了解暴露因素和传播过程;采用血清学和基因检测,确定戊肝病毒(HEV)感染和基因型。结果本次暴发中该工厂职工的戊肝罹患率为5.53%(22/398),暴发持续时间为25d。工人的两个居住小区罹患率分别为6.56%、8.28%(χ2=0.28,P=0.60);工厂9个车间罹患率为2.70%-28.00%(χ2=23.19,P=0.003);男、女罹患率分别为7.58%、0.83%(χ2=7.36,P=0.007);各年龄组罹患率为4.00%-8.70%(χ2=0.81,P=0.85)。病例组和对照组饮用桶装水比例分别为33.33%、27.12%(χ2=0.17,P=0.677),食用食堂以外可疑食物比例分别为16.67%、8.47%(χ2=0.21,P=0.644)。疫情发生前2个月内食堂存在多次猪内脏食品未完全做熟现象。工厂职工血清抗HEV-IgG阳性率为13.94%(63/452),其中1份血清HEV-RNA阳性,鉴定为4型HEV。结论本次暴发由4型HEV基因型引起,可能通过食用未熟的猪内脏食品传播。
张国民孙校金孙伟周莉薇周荣军王锋马岳王富珍沈立萍尹遵栋刘吉祥
关键词:戊型病毒性肝炎戊型肝炎病毒
2020年四川省1-14岁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血清流行率和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了解2020年四川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流行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1-14岁儿童,采集血清标本,使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测定HBsAg,分析HBsAg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四川省1-14岁儿童HBsAg阳性率为1.65%(16/968);1-4岁、5-9岁、10-14岁儿童分别为0.56%(2/354)、2.26%(7/310)、2.30%(7/3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HBsAg阳性、未测或状态不详的儿童较母亲HBsAg阴性的儿童的HBsAg阳性率高[OR(95%CI):12.94(1.09-153.54)、6.32(1.37-29.19)]。结论2020年四川省1-14岁儿童HBsAg流行率显著下降;需加强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的乙肝母亲传播阻断措施。
刘力进漆琪李银乔刘家洁童文彬沈立萍杨庆张恺陈阳陈莉龙飞泽仁娜姆罗云康刘宇
关键词: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影响因素儿童
中国1~4岁儿童首针乙型肝炎疫苗未及时接种者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 分析中国1-4岁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首针HepB(HepB1)未及时接种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在全国31个省份160个国家级疾病监测点,采用分层二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通过问卷调查1-4岁儿童的出生日期、性别、民族、出生地点、HepB接种史等,并采集静脉血3 ml进行HBsAg检测。运用SAS 9.4统计软件分析HepB免疫儿童中HepB1未及时接种者的年龄、性别、民族、城乡、地区分布及影响因素,以及HepB1不同接种时间与HBsAg流行率的关系。结果 共分析1-4岁儿童12 587人,HepB1未及时接种率为10.12%,出生地点、民族、城乡、居住地区、年龄是影响儿童HepB1未及时接种的主要因素。HepB1未及时接种率3-4岁儿童(11.13%)高于1-2岁儿童(8.97%);农村(12.05%)高于城市(8.19%);西部地区(13.41%)高于中部地区(9.27%),中部地区又高于东部地区(7.72%);少数民族(18.06%)高于汉族(8.77%);在医院外出生者(57.66%)高于在医院内出生者(9.27%)。调查1-4岁儿童HBsAg流行率为0.31%。HepB1及时接种儿童HBsAg流行率(0.25%)低于HepB1未及时接种儿童(0.89%)。结论 中国1-4岁儿童HepB免疫儿童HBsAg流行率降至0.5%以下,HepB1及时接种率达到90%。西部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在医院外分娩的婴儿是现阶段HepB接种的重点关注对象。
王富珍张国民沈立萍刘建华郑徽王锋缪宁孙校金梁晓峰崔富强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专家建议
2024年
为了实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发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新发感染的作用,中华预防医学会组织专家制定了《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专家建议》。该建议旨在科学地指导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提升人群免疫屏障、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和乙型肝炎发病率。
中华预防医学会促进消除病毒性肝炎工作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崔富强高志良杜娟方钟燎李杰林炳亮刘志华卢庆彬饶慧瑛沈立萍吴疆周乙华庄辉
关键词: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新型冠状病毒BA.2亚单位疫苗的原核表达和免疫效果评价
2024年
目的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制备针对新型冠状病毒BA.2变异株亚单位疫苗并评价其免疫原性。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同时构建BA.2变异株RBD以及RBD与TT-P2表位串联的重组质粒, 通过蛋白纯化技术获得重组蛋白So和Sot。蛋白So/Sot作为免疫原与Al(OH)_(3)佐剂混匀后对小鼠进行肌肉注射免疫以评价细胞和体液免疫效果。结果原核系统成功表达目的蛋白且透析复性后获得高纯度可溶性蛋白。Sot组分泌IFN-γ和IL-4的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数(213.7±0.6和311.7±1.5)均显著高于So组(94.3±16.8和185.7±4.2)(P<0.001)。Sot组诱导小鼠产生的血清抗体水平高于So组, 针对BA.2毒株的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 GMT)分别为588和337(P<0.05)。Sot蛋白能诱导产生Th1/Th2混合型免疫应答但以Th2型为主。结论原核系统表达的蛋白亚单位疫苗具有良好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原性, 为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蛋白亚单位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闫宇涵苏秋东伊瑶沈立萍毕胜利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亚单位疫苗原核表达免疫原性
国产抗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抗体免疫球蛋白M检测试剂的比较
2014年
目的为中国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监测,筛选合适的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 Antibody to Hepatitis B Virus Core Antigen,Anti-HBc-IgM)检测试剂。方法选择市场销量较大的三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nti-HBc-IgM检测试剂,平行检测参比系统各3次,比较各试剂的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变异系数,以评价试剂的可靠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计算ROC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部分(Partial)AUC(pAUC)、固定特异度下灵敏度[Sensitivity at a Fix Specificity,Se(FPR=e)],以评价试剂的真实性。结果三种试剂的ICC均接近于1,一致性均好,两两比较中A试剂稳定性最好,变异性最小(Bootstrap法,P<0.05)。B试剂ROC位于最上方,AUC中位数最大,和A、C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Bootstrap法,P<0.05);B和C、A试剂的pAUC中位数和Se(FPR=0.05)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符合国家标准的三种试剂,以雅培试剂作为参照相比,综合评价结果,B试剂较好。
张爽王锋尹文娇张硕赵守军毕胜利沈立萍
关键词:可靠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PD-1/PDL1信号通路与乙肝病毒慢性感染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自然史可分为康复、表面抗原(HBsAg)无症状携带者、慢性乙肝、急性乙肝、乙肝后肝硬化、乙肝相关性肝癌等。慢性乙肝(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HBV感染发病的常见状态,CHB的预后主要取决于病毒感染时机和宿主的免疫状况。
沈立萍毕胜利
关键词:慢性感染信号通路PD-1乙肝相关性肝癌无症状携带者乙肝后肝硬化
乙肝病毒感染者HBV基因突变与疾病进展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在不同疾病进展阶段的HBV全基因序列以及关键位点突变情况, 了解HBV基因特征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无症状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以及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四种乙肝感染者的血清样本和基本信息, 采用巢式PCR法扩增样本获得HBV全基因序列, 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样本基因型别, 结合各型别参考序列分析样本的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成功扩增256份样本, 包括无症状HBV携带组68例、CHB组118例、LC组15例和HCC组55例, 检出B、C、D、I和C/D重组型5种基因型。结果发现有56个核苷酸位点突变率在四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除发现C105T、A1762T/G1764A、G1899A等一些既往报导的关键位点突变以外, 还发现HCC组的T791A、C1485T、C1023T等位点突变率显著高于其他组;无症状HBV携带组的T2150G、T2151C显著高于其他组;发生缺失突变的序列共计24条, 分布在前S区和前C区, HCC组的缺失突变率显著高于其他组。结论本研究发现T791A、C1485T、C1023T等核苷酸位点置换突变可能与HBV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HCC患者较非HCC患者更容易发生HBV基因缺失, 研究结果为了解病毒变异与HBV感染相关疾病进展的关系提供参考。
韩素雅张爽唐林苏秋东王富珍王锋郑徽邱丰李红艺王宇沈立萍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突变基因型
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免疫后16~18年的长期免疫效果定群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评价新生儿乙肝疫苗普种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长期免疫效果,探讨乙肝血源疫苗免疫持久性。方法出生队列定群研究结合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象为1987—1989年出生并接种乙肝血源疫苗的人群,用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法检测HBV感染标志,结果与前期数据比较分析。结果(1)1987—1989队列的免疫人群在免疫7年、14年、18年后的疫苗保护效果分别为89.7%,94.8%和87.8%,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保护性抗体水平分别为57.37%,32.80%,36.67%,免后14、18年的抗体保持在一致水平;(2)乙肝血源疫苗接种16~18年后,平均HBsAg阳性率为1.99%;保护性抗体水平为36.67%,总表面抗体阳性率为62.91%。结论新生儿普种乙肝血源疫苗可有效预防HBV感染,疫苗免疫18年后保护效果稳定,不必进行人群加强免疫。
沈立萍杨进业李艳萍莫兆军方孔雄韦少超李荣成董邕辉张勇毕胜利
关键词:乙型肝炎血源疫苗表面抗原表面抗体远期效果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