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主题

  • 10篇儿童
  • 6篇结肠
  • 5篇小肠
  • 5篇巨结肠
  • 5篇激光
  • 4篇肿瘤
  • 4篇细胞
  • 4篇先天
  • 4篇先天性
  • 4篇CO_2激光
  • 4篇肠道
  • 3篇低功率
  • 3篇预后
  • 3篇手术
  • 3篇先天性巨结肠
  • 3篇患儿
  • 3篇肛门
  • 3篇闭锁
  • 3篇便秘
  • 2篇大细胞

机构

  • 31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37篇沈涤华
  • 27篇施诚仁
  • 13篇吴燕
  • 12篇严文波
  • 10篇王捍平
  • 9篇余世耀
  • 6篇吴晔明
  • 6篇周莹
  • 5篇王俊
  • 4篇潘伟华
  • 4篇孙莲萍
  • 3篇吴燕
  • 3篇金惠明
  • 3篇蔡威
  • 2篇丁道奎
  • 2篇葛莉
  • 2篇潘伟华
  • 2篇张忠德
  • 2篇王捍平
  • 2篇吕凡

传媒

  • 8篇实用医学杂志
  • 7篇中华小儿外科...
  • 5篇中国激光医学...
  • 4篇临床儿科杂志
  • 3篇为了孩子(2...
  • 2篇为了孩子(0...
  • 1篇国外医学(外...
  • 1篇海军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胆道闭锁患儿肝脏组织肥大细胞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患儿肝脏组织肥大细胞表达及其与肝脏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30例胆道闭锁患儿肝脏组织标本,肥大细胞采用甲苯胺兰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根据临床肝功能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并取非消化系统疾病死亡的新生儿尸检肝脏标本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肝组织肥大细胞表达情况。结果胆道闭锁患儿肥大细胞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预后不良组肥大细胞数显著多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肥大细胞参与胆道闭锁患儿肝脏损害、纤维化等病理过程,肥大细胞过度表达与胆道闭锁患儿肝脏的纤维化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王捍平沈涤华施诚仁丁道奎吴燕严文波孙莲萍
关键词:胆道闭锁肝脏组织肥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
巨结肠经一期肛门拖出术和Duhame1-Grob's术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经肛门一期拖出术(TEPT)和传统Duhamel-Grob’s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近期、远期并发症。方法315例巨结肠病人经历了经肛门一期拖出术,385例巨结肠病人经历了。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变类型、合并畸形...
沈涤华施诚仁吴燕严文波
文献传递
10例婴幼儿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目的 探讨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总结分析2004以来我科收治,经病理确诊8例;临床拟诊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在膝帼窝部3例,...
王捍平周莹沈涤华吴燕施诚仁吴晔明蔡威
关键词:婴幼儿
宝宝腹股沟有肿块是怎么回事?
2023年
玲玲在给3岁的儿子大宝洗澡时,突然发现大宝右侧腹股沟区局部有凸起,但大宝睡觉、吃饭和玩耍并无异样,也没有出现呕吐和哭阔。洗完澡,玲玲特意再次查看了大宝的右侧腹股沟区,没有发现明显异常。玲玲以为是前一次看错了。三个月后,大宝感冒咳嗽剧烈,他告知玲玲,右侧腹股沟区有肿块并且疼痛。这时玲玲才意识到这个肿块有问题,第一时间赶往医院。
沈涤华
关键词:右侧腹股沟感冒咳嗽肿块
名医坐堂
2014年
我家宝宝刚6个月,昨晚发现宝宝有块骨头翘起来了,左边比右边严重.打听下来周围有好几个宝宝都有这种情况,说是肋骨外翻,原因嘛,有的说是因为缺钙,注意补钙就好了;有的说是坐早了和经常站的原因,别让宝宝站时间太长和坐时间太长;有的说没事,是因为宝宝太瘦显的。我家宝宝会连续翻身,已经出了两颗牙。体重从5个月到6个月倒是没增长,到现在也就15斤,平时也不闹。请问医生到底会是什么原因.要不要去医院看?
沈涤华
关键词:幼儿教育学前教育亲子游戏故事
儿童胰腺肿瘤手术方案探讨
2024年
目的探讨儿童胰腺肿瘤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20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及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因胰腺肿瘤接受手术治疗的29例患儿临床和随访资料,其中男6例,女23例;年龄为(10.6±2.6)岁,范围在3~15岁。病理类型以实性假乳头状瘤最为常见(25例),其余为2例胰母细胞瘤,1例胰岛素瘤和1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所有患儿均根据肿瘤部位行胰腺部分切除术。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胆漏和出血各1例,经保守治疗逐渐好转,无术中术后死亡和发生胰瘘的患儿,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6.9%(2/29)。29例患儿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50.8个月,随访时间生存率为100%,发生术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内分泌功能不足及胆肠吻合口狭窄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3%(3/29)。未发现胰腺内肿瘤复发,但3例出现术后新发的肝脏转移灶,复发率为10.3%(3/29)。结论胰腺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小儿胰腺肿瘤安全有效的方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利用端端胰腺残端包埋术进行胰空肠吻合能有效降低术后胰瘘的发生率。儿童胰腺肿瘤整体预后良好,即使是出现术前转移或术后复发的患儿也可取得良好预后。
程橙吕凡黄顺根沈涤华王悍平施佳吴晔明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预后
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和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被引量:2
2005年
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与EGF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在缺血再灌注时可以被诱导和激活,对肠道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并可以减轻肠道上皮细胞凋亡,促进上皮细胞修复和重建。
沈涤华施诚仁
关键词: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上皮细胞凋亡EGF受体细胞修复肠道
儿童腹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5例报告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儿童腹腔炎性成肌纤维细胞瘤(IM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000-2005年间上海新华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5例手术病理证实为IMT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外科处理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均有较长时间的发热史,其中3例有反复腹痛发作史;肿瘤都位于腹腔肠系膜和后腹膜;3例伴有贫血(Hb60~120g/L);病损最大径3.5~15cm。4例成肌纤维细胞瘤均为致密的梭形细胞型;显示波形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肌特异性蛋白阳性;5例肿瘤完整切除,随访4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儿童IMT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由增生的成肌纤维细胞和浸润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组成。因其有局部浸润性生长和复发倾向的生物学特性,宜对患儿进行长期随访。
沈涤华施诚仁葛莉吴燕余世耀严文波
关键词:肿瘤肌组织腹腔儿童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肠道内Smoothelin的表达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肠壁中Smoothelin(SM)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方法 自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随机选取53例经病理证实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中切除的肠段样本(狭窄段即无神经节细胞段、移行段和扩张段即有神经节细胞段).男33例,女20例,年龄3月龄~4岁(平均年龄1.3岁).取材分别为狭窄段、移行段和扩张段肠壁组织各1.0cm3大小,迅速用pH7.4的PBS液冲洗,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脱水,-80℃保存.同时留取相同部位的肠壁组织做组织HE染色病理学检查外,辅以PGP9.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符合HD诊断.采用RealTime-PCR和免疫蛋白印记法方法从RNA和蛋白水平对SM在HD患儿肠道组织内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参与HD发病过程的可能机制. 结果 SM mRNA表达在先天性巨结肠病扩张段、移行段和狭窄段分别为(27.13±16.44)×10-3、(21.60±10.02)×10-3和(19.66±9.92)×10-3;蛋白表达分别为43.13±12.44、36.83±9.43、23.63±4.97.移行段和狭窄段SM mRNA和蛋白均低于扩张段(P〈0.05).结论 SM可能参与HD的发病过程.
沈涤华施诚仁吴晔明管文斌戴薇薇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聚合酶链反应
先天性巨结肠小肠结肠炎肠道乳酸菌群的检测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通过对巨结肠小肠结肠炎、无肠炎患儿及正常儿童大便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进行检测,初步探讨乳酸菌群和先天性巨结肠小肠结肠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患儿共30例,1个月~7岁,平均年龄1.2岁。根据术前术后有无小肠结肠炎临床症状分为HD小肠结肠炎组和HD非肠炎组,其中肠炎10例。并选同龄儿10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采集各组的新鲜大便,立即置入无菌离心管,-20℃冻存,24 h内抽提粪便内细菌基因组DNA。结果由于粪便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绝对值不呈正态分布,故取其对数值(log_(10))进行方差分析。各组双歧杆菌对数含量:巨结肠肠炎组7.07±0.85和巨结肠非肠炎组8.36±0.80、正常对照组8.46±0.9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结肠非肠炎组和正常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乳酸杆菌对数含量:巨结肠肠炎组5.51±0.65、巨结肠非肠炎组5.79±0.82,分别和正常对照组6.47±0.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本实验结果提示在巨结肠患儿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这可能是肠炎发生的原因之一。
沈涤华施诚仁周莹余世耀吴燕严文波孙莲萍
关键词:巨结肠先天性小肠结肠炎双歧杆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