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文波

作品数:50 被引量:164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儿童
  • 11篇手术
  • 11篇先天
  • 11篇先天性
  • 8篇外科
  • 7篇细胞
  • 7篇小儿
  • 7篇闭锁
  • 6篇结肠
  • 6篇腹腔
  • 5篇预后
  • 5篇食管
  • 5篇手术治疗
  • 5篇肿瘤
  • 5篇细胞瘤
  • 5篇母细胞
  • 5篇母细胞瘤
  • 5篇肛门
  • 4篇新生儿
  • 4篇胸腔

机构

  • 41篇上海交通大学...
  • 8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市儿童医...
  • 1篇包头市中心医...
  • 1篇交通大学

作者

  • 50篇严文波
  • 31篇施诚仁
  • 30篇王俊
  • 23篇潘伟华
  • 15篇邬文杰
  • 13篇吴燕
  • 12篇沈涤华
  • 10篇张弛
  • 9篇吴晔明
  • 9篇吕凡
  • 8篇王捍平
  • 7篇余世耀
  • 7篇周莹
  • 6篇蔡威
  • 4篇孙莲萍
  • 4篇黄寿蓉
  • 4篇施佳
  • 4篇谢伟
  • 3篇武志祥
  • 2篇陈杰

传媒

  • 14篇中华小儿外科...
  • 6篇实用医学杂志
  • 6篇临床小儿外科...
  • 3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6
  • 1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先天性膈疝左右侧病损比较和治疗方案探讨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是新生儿严重畸形之一,且往往合伴其他畸形,病死率高。本文通过回顾性资料分析了解左侧CDH与右侧CDH临床和治疗方案的比较。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06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31例CDH患儿,男73例,女58例,其中左侧111例,右侧20例,左侧CDH显多于右侧(占总数85%)。比较其出生体重、年龄、产前诊断、孕周、胎龄、入院血气PH指标、合伴畸形、肺动脉高压、呼吸机应用、术中治疗方案(含开腹手术、腹腔镜微创手术和胸腔镜手术)、术中补片使用、预后转归分析。资料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正态分布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Q)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随访0.5~8年(平均3.4年)。结果术后死亡21例,病死率16%,死亡原因主要是肺发育不全、肺动脉高压,本组中占56例(43%),且有心脏及其他脏器畸形者95例(73%),对大缺损的CDH,采用补片辅助修补,使用率19/131(15%)。左、右侧CDH分别作了比较。其中左侧CDH 111例,男67例,女44例,出生体重(3 222.26±460.59)g,产前诊断73/111(65.8%),合伴其他畸形80/111(72.1%),复发7/111(6.3%),补片16/111(14.4%),术后死亡18/111(16.2%);而右侧CDH男6例,女14例,出生体重(2 737.00±447.40)g,产前诊断16/20(80%),合伴畸形15/20(75%),复发1/20(5%),补片3/20(15%),术后病死率3/20(15%)。除了性别和出生体重有显著差别外(P〈0.05),其他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手术方法采用腹部开放手术、胸腔镜和腹腔镜三种手术方法,随访了20例CDH术后情况,因地址更改等因素,随访率仅20/110(18%),随访时间平均3.4年,也�
严文波潘伟华武志祥张旻中施诚仁王俊
关键词:膈疝预后胸腔镜
胆道闭锁患儿肝脏组织肥大细胞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患儿肝脏组织肥大细胞表达及其与肝脏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30例胆道闭锁患儿肝脏组织标本,肥大细胞采用甲苯胺兰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根据临床肝功能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并取非消化系统疾病死亡的新生儿尸检肝脏标本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肝组织肥大细胞表达情况。结果胆道闭锁患儿肥大细胞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预后不良组肥大细胞数显著多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肥大细胞参与胆道闭锁患儿肝脏损害、纤维化等病理过程,肥大细胞过度表达与胆道闭锁患儿肝脏的纤维化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王捍平沈涤华施诚仁丁道奎吴燕严文波孙莲萍
关键词:胆道闭锁肝脏组织肥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
新生儿颈面部海绵状淋巴管瘤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15年
淋巴管瘤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淋巴系统发育畸形的良性肿瘤,原则上分为毛细血管瘤性、囊性、海绵状性,75%在头颈部,本文报道的最近7年以来发生于颈面部海绵状淋巴管瘤20例均系新生儿患者,特别提出该病国内文献尚未见报导新生儿淋巴管瘤由产科病房直接转入小儿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
严文波王俊潘伟华邬文杰
关键词:海绵状淋巴管瘤颈面部小儿外科手术毛细血管瘤口腔底肺尖
婴幼儿硬膜下积液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评价硬膜下积液 腹腔分流术 (内引流术 )和持续外引流术对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顽固性硬膜下积液的疗效。方法  5 7例硬膜下积液患儿包括外伤性 2 4例、化脓性脑膜炎 2 1例、原发性 11例、Sturge Weber征 1例。根据积液性质 ,2 5例行外引流术 ,其中 5例积液增多改内引流术 ;3 2例直接行内引流术。结果  2 5例外引流患儿中 2 0例CT征象和临床症状好转 ,5例改行内引流其中 4例好转 ,1例症状无改善 ,CT显示脑萎缩 ;3 2例直接行内引流者 ,1例出现转流管阻塞经再通术后好转 ,余患儿临床症状好转 ,共计 2 6例治愈予拔管。内引流治愈率 70 % ,总有效率 97%。结论 内引流术手术创伤小 ,疗效满意 ,对非感染性和非血性硬膜下积液 ,可作为首选方法 。
孙莲萍金惠明施诚仁张存贵吴燕严文波
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硬膜下积液外科治疗内引流术
新生婴儿骶尾部畸胎瘤的诊治和预后——单中心104例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总结新生婴儿骶尾部畸胎瘤诊治情况与长期预后。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外科2000年9月至2021年9月间收治的104例年龄<3月龄的新生婴儿骶尾部畸胎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男37例,女67例;平均孕期38.96周,平均出生体重3369 g。均在收住院后尽早行肿瘤切除及尾骨切除术,同时对肿瘤及其边缘进行病理活检。出院后门诊随访每1次,观察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等指标及影像学复检,检查患儿生长发育、智力、大小便情况等。分类变量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104例中,良性成熟型96例(92.31%),恶性8例(7.69%),包括2例卵黄囊瘤,均无转移发生。平均瘤体直径6.93 cm。按Altman分型,Ⅰ~Ⅱ型占82.69%(86/104)。产前诊断率32.69%(34/104),以孕15~39周产前筛查检出。58例合伴其他畸形,心血管畸形占91.38%(53/58),其次为泌尿系畸形8.62%(5/58)。患儿平均住院天数24.18 d。平均随访7.84年,随访率73.08%(76/104),无死亡病例,复发1例。智力差6.58%(5/76),排便异常21.05%(16/76),排尿异常2.63%(2/76)。结论新生婴儿骶尾部畸胎瘤以良性为主,部分合伴畸形,早期诊断特别是产前诊断对治疗方案、评估预后有利。手术治疗长期随访预后好,复发少。
严文波潘伟华陈凯邬文杰黄寿蓉王俊施诚仁
关键词:畸胎瘤骶尾部畸胎瘤产前诊断随访
新生儿肠闭锁10年手术治疗和预后回顾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肠闭锁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总结44例新生儿肠闭锁的临床资料,十二指肠闭锁3例,空肠闭锁16例,回肠闭锁25例。病理类型,隔膜型5例,盲端型37例,多节段型2例。结果:存活38例,术后存活率86.4%。术后随访1~10年,疗效满意。术后死亡3例。结论:手术是治疗本病的唯一手段,手术方式应根据闭锁部位及类型选择。本病的疗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产前B超检查对于预后有益。
沈涤华施诚仁余世耀吴燕严文波
关键词:肠闭锁消化系统外科手术预后
小儿美克尔憩室的临床病理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研究美克尔憩室溃疡出血、穿孔的病理与临床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6年来57例小儿美克尔憩室,经病理证实。结果:证实57例美克尔憩室中31例含有异位胃黏膜或胰腺组织,26例无异位胃、胰腺组织。结论:57例经外科手术切除憩室,无并发症,无死亡。
严文波祝明洁施诚仁潘伟华金惠明余世耀
关键词:儿童美克尔憩室病理外科手术
腹腔镜再手术治疗小儿复发性食管裂孔疝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再手术治疗小儿复发性食管裂孔疝的疗效及预后。方法自2010年至2014年我们对6例复发性食管裂孔疝患儿实施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再修补、胃底折叠术。患儿年龄3个月至17月,平均9.6个月。术后复发时间3~9个月,平均6.2个月。术后复查食管钡餐造影(GI)和24 h 食管 PH 值监测进行评估。结果本组病例中,5例首次手术经腹腔镜完成,1例经右侧胸腔完成。6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再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2例修补膈肌脚的缝线脱落,2例一侧膈肌脚被缝线切割裂开,2例膈肌脚缝合不紧密,均通过缝线再次缝合,未使用人工补片。手术时间2~3 h。术中出血25 mL,无一例食管穿孔。随访1~4年,术后无呕吐、呛咳、肺炎等症状,吞咽功能良好,复查 GI 无复发,24 h 食管 pH 值监测无病理性反流。结论小儿食管裂孔疝经腹腔镜或经胸修补后复发者,通过腹腔镜再次修补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施佳王俊严文波潘伟华邬文杰吴晔明
关键词:食管裂孔腹腔镜再手术
复发性食管气管瘘的综合诊治经验
王俊潘伟华邬文杰谢伟严文波蔡威
结肠造瘘术后Ⅱ-Ⅲ期并Ⅰ期肛门成形术与经典Ⅲ期手术治疗先天性无肛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比较结肠造瘘术后Ⅱ-Ⅲ 期并Ⅰ期肛门成形术与经典Ⅲ期手术治疗先天性无肛的手术操作与术后疗效.方法 将新华医院2008-2013 年间收治的结肠造瘘术后先天性无肛患儿经腹腔镜辅助手术术中决定行Ⅱ-Ⅲ 期并Ⅰ 期肛...
陈杰邬文杰严文波王俊蔡威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