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萍

作品数:14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急性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血浆
  • 3篇聚体
  • 2篇髓系
  • 2篇髓系白血病
  • 2篇综合征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瘤
  • 2篇金淋巴瘤
  • 2篇霍奇金
  • 2篇霍奇金淋巴瘤
  • 2篇非霍奇金
  • 2篇非霍奇金淋巴...
  • 1篇低通气
  • 1篇低通气综合征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机构

  • 14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泉州市第一医...
  • 1篇三峡大学人民...

作者

  • 14篇林萍
  • 9篇谢若腾
  • 8篇张雅兰
  • 6篇张学亚
  • 3篇刘巧灵
  • 3篇蔡晶晶
  • 3篇林晓容
  • 2篇黄荣富
  • 2篇叶小翠
  • 1篇蔡俊峰
  • 1篇郑淑霞
  • 1篇庄伟煌
  • 1篇陶耕
  • 1篇骆云龙
  • 1篇官瑞婷
  • 1篇林建安
  • 1篇郑静

传媒

  • 6篇中国实验血液...
  • 5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海峡药学
  • 1篇世界睡眠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流式细胞术在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微量残存病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早幼细胞白血病(APL,M3)微小残留病变(MRD)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三色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CD15、CD13、CD11b、CD33、CD34、CD45),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50例初诊时经形态学及流式免疫分型诊断为M3的白血病患者及其中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的20例骨髓标本,同时检测正常对照骨髓标本10例。结果对于初发M3,以CD45/SSC(侧向角散射)设门,96%M3白血病细胞群表达CD15-、CD11b-、CD13+、CD33+;经治疗达到CR者以CD45/SSC设门,通过检测MRD,在MRD阳性组中复发率为57.0%,明显高于MRD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快速、简单、有效地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微量残存病的方法。
谢若腾林萍骆云龙蔡晶晶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转急性髓系白血病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认识,并探讨JAK2 V617F基因突变与疾病转化的关系。方法:对本院3例ET转AML患者在转变前后进行骨髓形态学、细胞遗传学、JAK2 V617F基因检测及转变后进行免疫学检测,比较转变前、后的特点,以及临床特征、诊治经过。结果:例1患者诊断ET 5年后转化为AML-M2a,患者放弃治疗出院;例2患者诊断ET 6年后转化为AML,化疗1个疗程后骨髓部分缓解,后血小板持续上升达702×10^9/L,呈ET骨髓象,1年后AML复发,再行化疗未缓解;例3患者诊断ET 7年后转化为AML-M6a,患者放弃治疗出院。3例ET转化为AML的形态学异形性较初诊急性白血病更明显,单纯依靠形态学均未能准确分型,结合免疫学检测后才能较准确分型。例1和例2 ET患者转变前、后JAK2 V617F基因均阳性,例3患者ET时期阳性,转AML后阴性。例1患者ET转化AML后,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复杂染色体核型,而例2和例3患者均显示为正常核型。结论:ET转化的AML形态学异形性较初诊的急性白血病更显著,需结合免疫学检测才能较准确分型;ET转化为AML可能未涉及JAK2 V617F基因突变,可能与异常染色体核型的出现相关;ET转化的AML病情凶险,化疗疗效差。
林萍谢若腾张雅兰张学亚
关键词: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髓系白血病JAK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检测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的监测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至2017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OSAHS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随机招募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外周D-D水平。结果:观察组外周D-D水平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观察组D-D水平正常(组)与升高(组)血氧饱和度(<90)的时间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OSAHS的发生机制和溶解纤维蛋白存在相关性,血氧饱和度在本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叶小翠林萍黄荣富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血氧饱和度
以骨髓侵犯为首发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类型及实验室检查特点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以骨髓侵犯为首发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类型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9年7月以骨髓侵犯为首发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81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常规、乳酸脱氢酶(LDH)、EB病毒结果、骨髓象特征、免疫分型类型、基因、遗传学特点等。结果:81例患者中,B细胞淋巴瘤73例(90%),T细胞淋巴瘤5例(6%),NK/T细胞淋巴瘤3例(4%)。套细胞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分别为17例(21%)和16例(19.7%),淋巴浆细胞淋巴瘤7例(8.6%)。B症状者44例(54.3%),血象异常者65例(80.2%)。17例患者行基因检测,5例检出MYD88基因突变。25例行染色体检查,结果显示,检出t(8;14)(q24;q32) 5例、复杂核型3例、正常核型17例。EB病毒阳性者23例(28.4%),乳酸脱氢酶(LDH)增高者42例(51.9%)。骨髓淋巴瘤细胞比例占1%-92%,其中32例诊断为淋巴瘤白血病,6例骨髓淋巴瘤细胞出现类似髓外肿瘤细胞骨髓转移的成堆成团分布。结论:以骨髓侵犯为首发表现的NHL以B细胞淋巴瘤为主,病理类型以套细胞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多见,多伴血象异常;骨髓淋巴瘤细胞可出现成堆成团分布,不同类型的淋巴瘤细胞可做出方向性的诊断。
林萍黄荣富谢若腾张雅兰庄伟煌张学亚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侵犯EB病毒淋巴瘤细胞
47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指导临床更好地防治医院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72例NHL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菌特点、药敏实验结果及感染危险因素。结果:472例患者中有97例(20.6%)发生医院感染,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41.2%,其次为口腔、上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及血液。共分离出病原菌71株,革兰阴性(G-)菌占52.1%,革兰阳性(G+)菌占28.2%,真菌占19.7%。超广谱β-内酰胺酶在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6.4%和22.2%,G-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33.3%,其余G-菌对其敏感率均为100%。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发现1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G+菌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及万古霉素敏感率均为100%。真菌感染以白念珠菌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医院感染与住院天数、肿瘤有无累及骨髓、临床分期、有无化疗、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瘤类型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表明,住院天数≤7 d是医院感染的保护因素,而临床分期(Ⅲ、Ⅳ期)、肿瘤累及骨髓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0.5×109/L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NHL患者医院感染率高,常见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天数、临床分期、有无骨髓侵犯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杜秀环张学亚林晓容刘巧灵陶耕林萍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医院感染病原菌
EDTA抗凝剂依赖性假性白细胞减少一例被引量:1
2017年
患者女,52岁,以"左上肢乏力2 d"为主诉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患者入院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乏力,伴爬楼梯时气喘,双腿绵软无力,走平路时需扶支撑物慢行,左上肢乏力持续无缓解,余症状休息数分钟后缓解,门诊完善头颅CT:考虑脑梗死可能,拟"脑梗死"收入院.平素间歇性排血便,未正规诊治.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全身皮肤黏膜无苍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腹体检(-).完善血常规、凝血全套、生化全套、肿瘤标志物、彩超、MRI、CT等相关检查后诊断:(1)乙二胺四乙酸(EDTA)相关性假性白细胞减少;(2)脑梗死 ;(3)结肠癌并不完全性肠梗阻,全身多发转移(肝、脾、右侧肾上腺等);(4)心肌损伤原因待查:①急性冠脉综合征?②感染相关?(5)贫血、血小板减少、凝血异常: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肿瘤骨转移?(6)肺部感染.
林萍谢若腾郑静
关键词:EDTA抗凝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不完全性肠梗阻急性冠脉综合征肿瘤骨转移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hs-CRP、Cys-C及D-二聚体联合检测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 (Cys-C)及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对8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无斑块组及有斑块组,后者又分为稳定斑块组及不稳定斑块组)及8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浆Hcy、hs-CRP、Cys-C、D-二聚体浓度测定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Hcy、hs-CRP、Cys-C及D-二聚体浓度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中均高于对照组,有斑块组高于无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种指标浓度均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呈正相关;4种指标联合测定的阳性率远高于单项测定的阳性率。结论血浆Hcy、hs-CRP、Cys-C及D-二聚体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情发展及诊断相关,4种指标联合测定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张雅兰林萍
关键词:HCYHS-CRPCYS-CD-二聚体
EB病毒相关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2024年
目的 探讨EB病毒相关胃癌(EBVaGC)的发病率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采用EBV编码RNA(EBER)原位杂交方法评价GC中EBV状态,检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1年6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382例手术切除胃癌标本中EBVaGC所占的比例,根据既定标准评估HER2表达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状态,并分析其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在382例胃癌患者中31例(8.1%)被确定为EBVaGC。与EBVnGC相比,EBVaGC在年龄小于65岁患者中更常见(P<0.001),肿瘤常发生于胃体或远端胃(P=0.023),常为低分化癌(P=0.001);13例伴有淋巴样间质的胃癌中有10例(76.9%)EBV阳性(P<0.001);所有EBVaGC患者均为错配修复完整(pMMR)或微卫星稳定(MSS),少量患者(6.5%)表达HER2(P=0.034)。结论 EBVaGC具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多见于65岁以下的低分化、肿瘤发生于胃体或远端胃和伴有淋巴样间质癌的患者。
杜秀环林晓容刘巧灵林建安陈烽林萍张雅兰陈婧
关键词:EB病毒胃癌临床病理特征
探讨血浆D_2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研究血浆D2聚体在相关疾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收集的823例临床标本进行D2聚体水平检测,并分成3组:正常值组(<0.4μg· mL -1)、异常低值组(0.4~4μg· mL-1)、异常高值组(>4μg· mL -1) ,比较各相关疾病间血浆 D2聚体含量的差异。结果下肢静脉栓塞患者血浆D2聚体水平异常高值的出现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结论血浆D2聚体水平与相关疾病密切相关,并与血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蔡晶晶林萍谢若腾
关键词:聚体
细胞形态学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细胞形态学(包括细胞化学染色)在初诊急性白血病中的诊断价值,以提高细胞形态学的重视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4月-2018年6月确诊的11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按形态学分型、免疫学分型,分别比较与最终诊断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单纯形态学分型的诊断符合率为76.5%,单纯免疫学分型的诊断符合率为79.8%,2者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胞形态学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基石,在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中具有与免疫学分型相似的价值,应得予足够的重视;MICM综合诊断,可提高最终诊断率,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林萍谢若腾张雅兰张学亚
关键词: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急性白血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