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静 作品数:18 被引量:31 H指数:3 供职机构: 北京协和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深低温停循环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重度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深低温停循环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重度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的围术期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分析我院北楼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全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术后48小时内SIRS评分,将患者分为非重度组(N组,SIRS评分≤3分)和重度组(S组,SIRS评分为4分),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各项临床指标,计算患者术后重度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发生率,并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找出该类手术病人术后重度SIRS的围术期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118例患者,男性92例(77.9%),术后有50例(42.4%)发生重度SIRS。与非重度SIRS组相比,重度SIRS组术后ICU停留时间(4.54±3.27d vs2.84±2.46d,P=0.002)及住院时间(11.92±4.68d vs9.93±3.23d,P=0.007)明显延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高血压(OR=2.901,95%CI=1.121-7.507,P=0.028)及手术时间(OR=1.006,95%CI=1.001-1.021,P=0.033)是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发生重度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深低温停循环下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重度SIRS的发生率较高(42.4%),并延长患者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前患有高血压及手术时间是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重度SIR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军 王古岩 杨艳 周荟 杨丽静 石晟 王萌 张丛雅 王越夫关键词:深低温停循环 主动脉弓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微创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微创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要点,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我院从2012年7月至2012年8月连续进行该手术10例,包括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手术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及微创体外循环下进行,术中常规行食道超声检查,并应用洗血球机行自体血液回收。转机前半量肝素化(200-240IU/kg),维持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在300秒以上。转机期间谨防进气,适当补液,维持合适的血容量和体外循环流量。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出院,无术后并发症,无死亡。体外循环时间(93.7±19.9)min,阻断时间(54.8±18.5)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4±5.7)h,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时间(39.3±19.4)h,24小时胸管引流量(424±156.2)mL。围术期仅1例输入血制品,为浓缩红细胞2单位。结论掌握微创体外循环的方法和原理,加强容量管理和体循环阻力的调控,谨防进气,是麻醉处理的关键。 杨丽静 王古岩 杜英杰 李立环 孙鹏 吉冰洋 郑哲关键词:微创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麻醉处理 术中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心脏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作用 杨丽静 杜英杰 王古岩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心脏瓣膜术患者血液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比较低、中、高三种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择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成3组:低剂量组(n=49),负荷量10 mg/kg,维持量2 mg/(kg·h);中剂量组(n=51),负荷剂量为15 mg/kg,维持量为8 mg/(kg·h);高剂量组(n=50),负荷剂量为30 mg/kg,维持量为16 mg/(kg·h)。记录术后胸管引流量,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的使用情况,以及住院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低、中、高三组患者术后6 h引流量[(324.90±196.05)vs.(303.73±185.03)vs.(255.31±121.81)ml]、24 h引流量[(611.67±281.56)vs.(601.50±304.33)vs.(555.82±239.16)ml]和总引流量[(744.48±350.90)vs.(712.20±359.15)vs.(658.67±290.07)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剂量下,异体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的使用率及使用量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中、高三种剂量的氨甲环酸对瓣膜手术患者术后出血、输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术中推荐应用低剂量。 杜英杰 王古岩 杨丽静 石佳 吉冰洋 郑哲关键词:氨甲环酸 心脏瓣膜手术 血液保护 术后出血 输血 右美托咪定对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重度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影响 2019年 目的探索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定对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患者术后重度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及早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患者522例,根据术中是否连续输注右美托咪定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medetomidine Group, D)和非右美托咪定组(Non-dexmedetomidine Group, Non-D),其中约474 (90.80%)例患者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出现重度SIRS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Non-D组发展为重度SIRS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D组,[50%(24/48) vs 29.54%(140/474),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未使用右美托咪啶是术后重度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48,95%CI=1.360-4.773,P=0.003)。D组术后需血液滤过支持治疗的患者比例明显少于Non-D组,10.76%(51/472) vs 20.83%(10/48),P=0.038。D组术后死亡率为2.32%(11/472),Non-D组死亡率为2.08%(1/48),P=1.000。D组与Non-D组术后平均机械通气时间(20.0h vs24.5h,P=0.112)、平均ICU停留时间(3.0d vs3.0d,P=0.837)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1.0d vs 11d,P=0.518)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右美托咪定的抗炎作用可以降低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重症SIRS的发生率。 李军 杨丽静 王春蓉 石晟 张丛雅 方仲蓉 雷桂玉 王古岩 王越夫关键词: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抗纤溶治疗中的变化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应用氨甲环酸抗纤溶治疗中的变化,同时观察氨甲环酸对围术期出血和输血的影响与NE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入选101例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例)和试验组(n=51例)。试验组麻醉诱导后20min给予氨甲环酸负荷剂量10mg/kg,随后给予维持量10mg/(kg·h)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输注。试验组和对照组各顺序取20例受试者,在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即刻、术后6h和术后24h四个时间点分别取静脉血3ml,ELISA法测定NE。记录术后出血量、输血量、实验室检查、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围术期临床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浆NE手术后6h分别为(130.65±107.69)ng/ml和215.71±78.16ng/ml,手术后24h分别为(381.79±173.36)ng/ml和(608.67±229.72)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术后总引流量分别为(737.22±270.57)ml和(1167.64±480.64)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的异体血制品输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红细胞输注量分别为(2.15±1.92)11和(4.98±4.32)U,血浆分别为401.57±398.52ml和664.4±563.02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NE水平在手术后6h和24h显著升高,氨甲环酸可以显著降低NE的升高,且可以显著减少围手术期出血量和异体血制品输注量。 吕红 张昱 袁素 陈芳 石晟 杨丽静 康文英 石佳关键词:心脏手术 氨甲环酸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远隔缺血预处理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015年 远隔缺血预处理是一种较新的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策略,一种器官或组织的短暂缺血,可减轻远隔器官的致死性心肌损伤。通过肢体行远隔缺血预处理具有简单、无创、经济等优点,因此临床可行性更高。本文就远隔缺血预处理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做一简要综述。 杨丽静 王古岩关键词:心肌保护 心血管手术 心脏手术 远隔缺血预处理加后处理对心脏移植患者供体心脏的保护作用 目的:明确远隔缺血预处理加后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and remote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C+RIPostC)对心脏移植患者的供体心脏... 杨丽静关键词:远隔缺血后处理 心脏移植 供体心脏 心肌保护 文献传递 深低温停循环下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围术期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数据,使用RIFLE标准定义急性肾损伤及其损伤程度,将患者分为非急性肾损伤组(肾功能正常组)和急性肾损伤组(包括风险期、损伤期、衰竭期),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各项临床指标,计算患者深低温停循环下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急性肾损伤的围术期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130例患者,男性94例(72.3%),年龄(48.8±10.0)岁。术后有67例(51.5%)的患者处于损伤期或衰竭期,其中共17例(13.1%)患者行术后血液透析治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OR=1.055,95%CI=1.003-1.110,P=0.039)、术前诊断为主动脉夹层(OR=21.770,95%CI=1.888-251.050,P=0.014)及围术期红细胞输入总量(OR=1.108,95%CI=1.002-1.225,P=0.046)是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其中需要临床干预的发生率为51.5%(包括损伤期和衰竭期)。患者年龄、术前诊断为主动脉夹层及围术期红细胞输入总量是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杜英杰 王古岩 黄耀华 杨丽静 吉冰洋关键词:主动脉弓 深低温停循环 体外循环 急性肾损伤 深低温停循环后急性肾损伤机制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后急性肾损伤与内质网及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2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以下五组:A组(深低温:15℃~20℃,n=6),B组(亚深低温:20℃~25℃,n=6),C组(中低温:25℃~30℃,... 杜英杰 王古岩 杨丽静 石晟 李军 吉冰洋 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