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明君

作品数:22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细菌
  • 13篇细菌L型
  • 7篇子宫
  • 5篇慢性
  • 4篇子宫内膜
  • 4篇细菌L型感染
  • 4篇内膜
  • 4篇宫内
  • 4篇宫内膜
  • 4篇杆菌
  • 3篇球菌
  • 3篇子宫颈
  • 3篇免疫
  • 3篇结核
  • 3篇结核分枝杆菌
  • 3篇宫颈
  • 3篇分枝杆菌
  • 3篇不育
  • 2篇咽炎
  • 2篇肿瘤

机构

  • 21篇蚌埠医学院
  • 3篇蚌埠医学院附...
  • 2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蚌埠铁路中心...

作者

  • 22篇李明君
  • 13篇姚敏
  • 12篇林特夫
  • 7篇夏佩莹
  • 7篇于东红
  • 7篇王萍
  • 6篇张世馥
  • 4篇黄谷良
  • 3篇汪万英
  • 3篇戴云海
  • 3篇詹晓东
  • 3篇张元和
  • 2篇何杰
  • 2篇李凤云
  • 2篇蒋玖
  • 1篇熊世刚
  • 1篇陆德源
  • 1篇赵发英
  • 1篇唐素兰
  • 1篇居弘

传媒

  • 13篇中国微生态学...
  • 4篇蚌埠医学院学...
  • 3篇检验医学
  • 1篇男性学杂志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4篇2001
  • 1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3篇1991
  • 3篇1990
  • 1篇198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菌L型感染与慢性子宫内膜炎被引量:4
1990年
本文应用微生物培养、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对876例子宫内膜进行了组织病理学研究。发现:1.子宫内膜细菌 L 型感染病例中,32.5%的内膜间质有淋巴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或伴有浆细胞浸润。尚有部分病例虽有感染,但无慢性炎细胞浸润。2.细菌学检查阴性病例,内膜间质无慢性炎细胞浸润。3.病原微生物培养显示70.8%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L 型感染。4.免疫组织化学证明子宫内膜间质细菌型和 L 型的检出率高于腺体。作者提出子宫内膜间质中淋巴细胞浸润或淋巴滤泡形成系细菌 L 型感染的病变特征。故也是慢性子宫内膜炎的诊断依据。
张世馥姚敏王萍林特夫夏佩莹李明君
关键词:子宫内膜炎细菌L型免疫组织化学
鏈球菌L型的诱导与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4
1989年
本文研究了乙型溶血性链球菌L型的诱导方法与生物学特性,发现诱导乙型溶血性链球菌L型不能用平板纸片法诱导,而必须先经青霉素G(0.39~6.25μg/ml)在液体培养基中诱导才能获得成功。稳定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L型在形态、溶血性、药敏和G+C含量均有改变,其G+Cmol%为36.23,而L型为42.96,二者的差别超过4~5%,提示在遗传结构上可能发生了一些改变。
居弘李明君黄谷良林特夫
关键词:链球菌生物学特性
全文增补中
肺癌组织中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检出与鉴定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了解肺癌组织中结核菌L型的存在情况,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用IK抗酸染色、免疫组化染色(ABC法)、液体培养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查肺癌组织的病理切片标本和新鲜活检、手术标本.结果肺癌组织切片标本中,抗酸染色结核菌L型检出率为48 0%(24/50),ABC染色结核菌抗原阳性率为58.0%(29/50),活检肺癌组织中,抗酸染色和ABC染色阳性率分别为29.4%(10/34)和35.3%(12/34).手术肺癌组织中,抗酸染色和ABC染色阳性率分别为33.3%(4/12)和41 6%(5/12),并有5例培养出结核菌L型,6例PCR检测阳性.肺癌组织中所检出的结核菌均为L型,未见典型结核杆菌.结论结核菌L型可能与肺癌的发生有关,但其确切关系及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戴云海林特夫李明君姚敏
应用分离培养与免疫组化检测子宫颈癌中的细菌L型被引量:2
1994年
本文应用微生物培养、革兰氏染色、免疫组化技术对50侧宫颈癌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宫颈癌细菌及L型培养阳性率为5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及其L型为主(26%),革兰氏染色L型检出率为66/,免疫组化L型抗原阳性率为68%,L型主要分布于间质和癌细胞内。
何杰张世馥姚敏洪先知李明君赵霞亚李燕华孙蕊黄方生
关键词:微生物培养免疫组化
原位核酸杂交检测宫颈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DNA被引量:13
1997年
应用病原微生物培养、改良革兰氏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核酸杂交等方法,对50例宫颈癌和33例慢性宫颈炎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宫颈癌病原微生物培养细菌及其L型阳性感染率为58%(29/50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及其L型多见(13/29例);宫颈癌和慢性宫颈炎组织切片革兰氏染色,细菌L型检出率分别为66%和45.5%;免疫组化染色(ABC法)金葡菌L型抗原阳性率各为68%和48.5%。L型主要分布于癌间质、癌巢及宫颈上皮下结缔组织内。12例宫颈癌金葡菌L型DNA探针原位杂交显示,10/12例癌细胞核内有金葡菌L型DNA杂交阳性信号,表明金葡菌L型DNA已进入宫颈癌细胞内,可能会在基因水平上影响宫颈上皮恶变,提示宫颈癌发生与金葡菌L型感染关系密切,值得进一步研究。
何杰张世馥姚敏李明君汪万英崔怀波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原位核酸杂交金黄色葡萄球菌
慢性子宫颈炎与细菌L型感染被引量:3
1991年
慢性子宫颈炎主要有类杆菌、乳酸杆菌和真菌感染。本文通过对119例慢性子宫颈炎的细菌学、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在98例宫颈组织中查见大量L型菌体,其感染率为82.4%。提示慢性子宫颈炎与细菌L型感染关系也很密切;并认为,细茵L型感染可能是慢性子宫颈炎经久不愈的重要原因之一。
于东红王萍姚敏林特夫李明君夏佩莹
关键词:子宫颈炎细菌L型
金黄色萄葡球菌L型特异性抗体的免疫组化试验在妇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上的应用被引量:4
1992年
本文对49例慢性子宫内膜炎、慢性宫颈炎等妇科疾病的病理切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型及L型的特异性杭体作酶免疫组化染色(PAP法)证明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各种妇科感染中,细菌型及L型混合感染占60%,单独细菌型感染占28.9%,单独L型感染占11.1%。本研究证明了金葡菌变异为L型后,有特异性杭原出现,并证明细菌L型的特异性抗原有一定的免疫学诊断价值。
夏佩莹李明君汪万英于东红姚敏
关键词:妇科感染
细菌L型的组织印片法检测
1993年
应用组织印片革兰氏、细胞壁染色的方法,检查36例慢性扁桃体炎、15例慢性咽炎组织中的细菌L型。结果表明,组织印片革兰氏染色和细胞壁染色L型菌的检出率相同,阳性率是90.2%,与对照组中同一标本的L型培养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L型检出率均具有一致性(P>0.05)。上述4种检查方法的L型检出率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故我们认为,组织印片法检测细菌L型简便、准确,是L型感染初步筛选的最佳方法,可用于L型感染的快速诊断。
于东红姚敏王萍洪先知李明君施法珍詹晓东
关键词:细菌L型
慢性扁桃体炎与细菌L型感染被引量:1
1991年
通常认为,慢性扁桃体炎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通过50例慢性扁桃体炎的病原微生物培养、组织切片细菌学及电镜等研究,发现慢性扁桃体炎组织中细菌L型也相当常见,L型培养阳性率是88.5%,且组织切片L型感染率与培养阳性率基本一致(P>0.05)。电镜在扁桃体组织间质及上皮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内均见到细菌L型。提示慢性扁桃体炎与细菌L型感染关系极为密切。并认为,L型侵入组织并在宿主细胞内生长的特性,可能是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
于东红姚敏王萍洪先知李明君詹晓东施德珍
关键词:慢性扁桃体炎细菌L型电子显微镜
子宫异常出血与细菌L型感染的关系被引量:2
1991年
通常认为,子宫异常出血由内分泌紊乱、内膜肿瘤和子宫内膜炎引起。通过对471例子宫异常出血内膜组织的细菌学及免疫组化等研究,我们发现绝大多数(85.7%)出血者原因不明,其中376例子宫内膜查见L型菌。本组细菌L型感染率为93.8%。提示子宫异常出血(包括绝经后出血)与细菌L型感染关系也很密切。并认为,子宫内膜细菌L型感染是导致子宫异常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选择作用于细菌胞膜的药物治疗细菌L型感染效果最好。
于东红张世馥姚敏王萍崔玲祥林特夫李明君夏佩莹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常出血细菌L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