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特夫
- 作品数:86 被引量:306H指数:11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的淋巴细胞功能检查
- 2001年
-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组健康人淋巴细胞功能。方法 采用α-醋酸萘酯酶法 (ANAE)检测幼儿组、儿童组、青年组和中老年组健康个体外周末梢血。结果 各组 ANAE阳性淋巴细胞 (x± s)分别为 (32 .14±18.12 ) %、(6 4.5 6± 9.6 4) %、(70 .44± 9.2 5 ) %和 (6 5 .2 6± 9.2 4) %。结论 幼儿组成熟
- 冯锡才宋秀宇林特夫
- 关键词:淋巴细胞年龄因素健康人外周血
- 溶血离心培养法检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分支杆菌及其L型被引量:22
- 2000年
- 目的 建立一种自血液中分离分支杆菌及其L型的新方法。方法 肺结核患者的外周血直接或溶血离心后取沉淀种入 92 3TB和 92 3TBL液体培养基培养 ,培养物用免疫酶染色 (ABC法 )鉴定。结果 6 5份标本分支杆菌和分支杆菌L型血培养的阳性率、总检出率分别为 15 %、2 6 %、32 % ;溶血离心培养法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直接培养法 (P <0 0 5 ) ;相应痰培养中 ,抗酸杆菌和抗酸菌L型的阳性率、总检出率分别为 38%、2 0 %和 5 2 % ,高于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培养的阳性率 (P <0 0 5 ) ;但血、痰配对检测总阳性率可达 6 5 %。结论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存在分支杆菌及其L型 ,并以L型为主 ;溶血离心液体培养结合免疫酶染色可常规用于检测血液中分支杆菌及其L型 ;结合痰标本检测 。
- 朱明利夏佩莹张元和林特夫王恩举黄礼年
- 关键词:肺结核外周血分支杆菌血液培养
- 新型隐球菌L型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 1992年
- 本文制备了新型隐球菌L型高渗培养基。新型隐球菌L型的特征为:革兰氏染色性改变;大小不一;能通过孔径0.8μm的滤器;电镜检查细胞壁有不同程度的缺损。在高渗液体培养基中,新型隐球菌L型缓慢生长、不易回复;在高渗平板上则易回复。稳定、不稳定隐球菌L型的生化反映与其酵母型相似,但稳定L型的同化能力及尿素分解能力减弱。新型隐球菌形成L型后,其形态、培养特性及生化反映发生变异,这在菌种鉴定与临床检验时要注意。
- 张宏黄谷良林特夫张元和唐素兰
- 关键词:新型隐球菌生物学性状
- 解脲脲原体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1990年
- 本文研究了4株解脲脲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发现解脲脲原体在不含血清的液体培养基中加有青霉素3.1×10~3—1.2×10~4u/ml即可生长2—4代;在半固体培养基培养时,除指示剂变色外无肉眼可见生长现象。解脲脲原体不同株对醋酸铊敏感性不一,当浓度<0.1mg/ml时,无抑制生长作用。
- 李宁丽黄谷良林特夫
-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枝原体生物学特性
- 幽门螺杆菌L型及其致病性(英文)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对幽门螺杆菌L型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进行研究。方法 :在体外用羧苄西林诱导幽门螺杆菌形成L型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分别取幽门螺杆菌原菌与L型感染实验小鼠以测定其生物学特牲与致病性。取 136份胃癌与 30份慢性胃炎患者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和细菌分离。结果 :体外诱导的L型与原菌在特性上差别很大 ,但仍能以免疫酶染色与PCR法识别。实验动物感染 ,在体内的L型呈圆球体 ,大多在胃与十二指肠黏膜引起间质性炎症 ,一只脾脏并见有恶性病变。临床胃癌标本检查见L型亦呈圆球体状 ,77.3%患者幽门螺杆菌抗原阳性。慢性胃炎胃液分离 ,除见有幽门螺杆菌外 ,并有多种细菌和L型存在。结论 :幽门螺杆菌L型形态多变 ,其中以圆球体多见于病变部位 ,且导致间质性和肿瘤的形成。但与慢性胃炎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 黄谷良林特夫贾继辉叶和平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肿瘤胃炎
- 幽门螺杆菌L型培养基的研究被引量:2
- 1994年
- 根据细菌L型的一般特点,以布氏肉汤为基础,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和统计分析,研制出适合HP-L型生长的液体培养基,其成份包括:蛋白胨1%,胰蛋白陈1%,葡萄糖0.1%酵母粉0.2%,小牛血清10%,D-蛋氨酸0.02%,NaCl1.5%,MgSO4·7H2O15mM,CaCl210mM。HP-L型固体培养基则在此液体培养基的基础上,除去小牛血清另加0.8%琼脂和15%羊血浆,HP-L型在此培养基上诱导成功,形成典型的“油煎蛋”菌落,在常规Skirrow平板上则不能生长。
- 贾继辉黄谷良林特夫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L型正交试验培养基
- 临床标本钩端螺旋体L型的分离与形态学鉴定被引量:2
- 1995年
- 应用钩体L型培养基成功地从钩体病神经系统后发症患者的血液和/或脑脊液标本中分离到钩体L型,将L型阳性培养物转种于钩体L型固体平板培养,发现其菌落形态呈丝状(F)型。对所分离到的L型进行形态学鉴定表明:L型呈球状体、螺旋状的丝状体等多形性改变,电镜下见L型失去部分或全部细胞壁,L型经免疫标记技术鉴定证实为钩体的L型。
- 汤郡林特夫马登宏张郁文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形态学鉴定
- 细菌L型感染的意义和研究进展(一)被引量:13
- 2006年
- 林特夫黄谷良
- 关键词:细菌L型
- 溶脲脲原体的抗原分析
- 1992年
- 溶脲脲原体的十四个血清型已分为A、B两组,A组均含有16KDa和17KDa多肽;B组仅含有17KDa多肽;16KDa和17KDa是溶脲脲原体组特异性的表面表达抗原。14个血清型中已知型8和9型特异性蛋白抗原的分子量是96KDa和41KDa。人类溶脲脲原体的尿素酶是种特异性抗原,分子量为76KDa,用其尿素酶的单克隆抗体可特异地检测人类溶脲脲原体。
- 吴爱武黄谷良林特夫
- 关键词:溶脲脲原体抗原
- 钩端螺旋体L型的鉴定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为鉴定钩端螺旋体L型菌株。方法用电镜检查、SDS-PAGE及斑点免疫结合试验(DIBA)鉴定一株自钩体脑动脉炎患者血及脑脊液标本中分离到菌株。结果电镜显示该菌株细胞壁有缺陷,形态呈多形性,SDS-PAGE显示该菌株表达的蛋白质带型与钩体的相似,缺失了部分条带,无新的蛋白带出现 SDIBA显示该菌株弱阳性。结论 多种方法均鉴定该菌株为钩端螺旋体L型。
- 宋秀宇林特夫张树波
- 关键词:电镜斑点免疫结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