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红伟

作品数:19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3篇胰腺
  • 7篇胰腺炎
  • 7篇腺炎
  • 6篇坏死
  • 5篇细胞
  • 5篇坏死性
  • 4篇蛋白
  • 4篇自噬
  • 4篇急性胰腺炎
  • 3篇迁移
  • 3篇迁移率
  • 3篇肿瘤
  • 3篇外科
  • 3篇感染性
  • 3篇高迁移率族蛋...
  • 2篇胰腺腺泡
  • 2篇胰腺腺泡细胞
  • 2篇胰腺肿瘤
  • 2篇引流
  • 2篇溶酶

机构

  • 19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南人文科技...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邵阳学院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岳阳市第二人...
  • 1篇武警湖南省总...

作者

  • 19篇朱红伟
  • 17篇余枭
  • 13篇李志强
  • 9篇余灿
  • 8篇李霞
  • 5篇黄利华
  • 5篇韩铎
  • 5篇黄珲
  • 4篇孙吉春
  • 3篇聂晚频
  • 1篇彭程
  • 1篇汪东文
  • 1篇李小荣
  • 1篇陈道瑾
  • 1篇李宜雄
  • 1篇肖体君
  • 1篇周剑宇
  • 1篇杨明施
  • 1篇金晓馨
  • 1篇宋军

传媒

  • 5篇中国普通外科...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邵阳学院学报...
  • 2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基因短发卡RNA的构建及干扰效果检测
2015年
目的 构建有效靶向小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基因的短发卡RNA(shRNA)载体.方法 针对小鼠HMGB1序列设计4条HMGB1干扰序列的shRNA载体:pYr-1.1-musHMGB1-sh1~4以及与哺乳动物基因组无同源性序列的shRNA作为对照(NC)组,Xho Ⅰ酶切鉴定其序列.然后利用质粒转染小鼠肝癌细胞株Hepal-6,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干扰效率.结果 经酶切凝胶电泳证实shRNA构建正确;质粒筛选结果表明,转染48h后,pYr-1.1-musHMGB1-sh1~4及NC组的荧光表达率为85%、78%、75%、70%、60%;FQ-PCR显示pYr-1.1-musHMGB1-sh1~4组及NC组转染Hepal-6细胞48h后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2±0.05、0.59±0.08、0.61±0.08、0.57±0.21、1.02±0.21.结论 成功构建表达靶向HMGB1的4条shRNA重组质粒载体,其中pYr-1.1-musHMGB1-sh1质粒对HMGB1基因的抑制作用最强,为研究HMGB1的功能提供实验基础.
朱红伟李志强黄利华余枭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RNA干扰
重症急性胰腺炎感染期脓肿处理方式的选择:附5例报告被引量:1
2021年
背景与目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胰腺感染坏死(IPN)是临床中比较棘手的情况。进阶式微创引流或清创策略已被广泛认可,但刻板地执行进阶式策略并不能使所有患者受益,对于部分患者,在进阶式策略的基础上进行"跳跃",直接进行开放清创更能提供救治机会。本文对5例SAP合并IPN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总结,以期为进阶式和跳跃式策略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SAP合并IPN患者的诊疗过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5例患者中,男3例,女2例;年龄37~54岁,平均(45.2±6.06)岁;住院时间22~108 d,平均(68±38.03)d。1例患者经进阶式策略治疗成功,2例患者采用进阶式策略治疗效果较差,最终家属放弃治疗,2例患者在进阶式策略的基础上进行跳跃式策略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结论:SAP合并IPN的治疗应注重个体化,力求"一人一策"。进阶式策略可使大部分患者康复,但对于患者出现爆发性器官功能衰竭、重症感染、腹腔内存在广泛脓腔时,切勿刻板执行进阶式策略,在充分评估后选择跳跃式策略更能使患者受益。
彭程臧龙军李志强朱红伟陈浪孙吉春聂晚频余枭
关键词:急性坏死性病灶感染清创术引流术
高分子迁移率族蛋白-1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L929细胞程序性坏死中表达的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建立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程序性坏死模型,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l)在其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小鼠重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rmTNF-α)(10ng/m1)、泛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抑制剂z-VAD—fmk(10μm0L/L)、程序性坏死抑制剂Nec-1(30μmol/L)处理L929细胞,建立程序性坏死模型。采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V-FITC)/碘化丙锭(PI)双染流式检测细胞生存和死亡率;电镜观察细胞死亡形态;Westernblot检测程序性坏死关键信号分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磷酸化混合系列激酶样结构域蛋白(pMLKL)及HMGBl在核内/胞质的改变,同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胞外HMGBl水平;免疫共沉淀检测HMGBl与RIP3之间相互作用。结果程序性坏死组PI阳性率明显增加,生存率下降[(32.76±2.00)%比(16.16±3.00)%;(61.77±3.00)%比(78.63%±3.50)%],抑制程序性坏死后PI阳性率明显下降,生存率上升[(1.76±0.50)%比(32.76±2.00)%;(96.73±7.00)%比(61.77±3.00)%]。程序性坏死组RIP3/pMLKL的表达上调(t=71.085,P=0.000;t=58.314,P=0.000),抑制程序性坏死后RIP3/pMLKL表达下调(t=-23.620,P=0.000;t=-36.616,P=0.000)。程序性坏死组核HMGBl的表达减少,胞质HMGBl表达增加,胞外HMGBl增加(t=-41.299,P=0.000;t=56.667,P=0.000;t=63.319,P=0.000),抑制程序性坏死后,胞外HMGBl减少(t=-31.095,P=0.000)。程序性坏死组HMGBl与RIP3结合减弱,抑制程序性坏死后HMGBl与RIP3结合增强(t=-20.201,P=0.000;t=18.529,P:0.ooo)。结论TNF-α联合z-VAD-fmk可诱导L929细胞程序性坏死,HMGBl从核内释放至胞质,通过被动方式释放至胞外,发挥其相关致炎作用。同时胞质HMGBl通过与RIP3相互作用可能对�
朱卫东余灿余枭李霞李志强朱红伟韩铎黄珲
关键词:程序性坏死
抑制自噬对艾塞那肽诱导的AR42J细胞凋亡的影响
2018年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对AR42J细胞株的损伤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5、10pm0I/L艾塞那肽处理AR42J细胞株24、48、72、96、120h,噻唑蓝(Mrrll)法检测细胞活力,筛选最佳浓度和时间作为后续实验条件。设置空白对照组(Nc)、艾塞那肽组(Ex一4)和Ex一4+z—VAD.fmk组,检测艾塞那肽是否可直接导致AR42J细胞凋亡;设置NC组、Ex一4组、3一MA组和Ex-4+3-MA组,探究3一MA能否抑制艾塞那肽诱导的AR42J细胞凋亡。3一MA为自噬抑制剂,z—VAD—fmk为凋亡抑制剂。细胞活力检测采用M1Tr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mblot检测caspase.3等凋亡相关蛋白以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以10pmoL/L艾塞那肽作用72h为后续实验条件。z—VAD—fmk预处理可明显抑制艾塞那肽的细胞毒性,两组细胞活力为(49.4±3.0)%比(81.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x一4组细胞凋亡率(28.2±1.4)%,高于Nc组的(3.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mblot也显示caspase一3表达明显上调,而z—VAD—fmk预处理则可明显抑制艾塞那肽引起的细胞凋亡和caspase一3表达增加。3-MA预处理可明显抑制艾塞那肽的细胞毒性,处理72h两组细胞活力为(49_8±2.5)%比(79.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朱卫东余枭李霞余灿朱红伟韩铎黄珲李志强
关键词:胰腺腺泡细胞凋亡
超声内镜下穿刺引流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附60例报告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引导下穿刺引流术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的60例行EUS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的IPN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腹腔内压(IAP)、相关临床评分、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分析术后并发症及随访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经EUS引导下穿刺引流术后,其生命体征、IAP、临床评分、实验室检查等指标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结果为:治愈10例(16.7%)、明显好转46例(76.6%)、无效4例(6.7%),总有效率达到93.3%;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6.7%,其中胰内瘘3例、肠外瘘1例、肠穿孔3例、出血3例,无手术相关的死亡。56例获随访,其中34例(60.7%)复查CT坏死灶基本吸收,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检验指标无明显异常;10例半年内胰腺炎复发;7例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4例死亡。结论:EUS引导下穿刺引流术在治疗IPN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刘云飞尚明铭罗东朱红伟李宜雄余枭
基于VR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仿真协同教学平台设计
2024年
为缓解医学实训教育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以腹腔镜手术——胆囊切除手术为例,基于协同虚拟现实技术研发了新型智慧手术教学平台。构建与真实手术场景高度逼真的虚拟环境、设计手术训练的翻转课堂模式、进行多人协同模拟手术的操作训练等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的沉浸式空间。为进一步验证其学习效果,基于训练体验和表现开展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和实验设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平台和模式能有效提升学员的学习兴趣和训练成效。
李伟民李芹田卫红朱红伟高文哲
关键词:虚拟现实探究式学习
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及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44只SD大鼠[(350±3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以5%牛黄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制作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液中不同炎性因子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胰腺组织中HMGB1的蛋白表达.结果 早期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造模3h后表达明显升高,6h达峰值,12 h后出现表达下调[IL-1β:(163.42±19.63) ng/L (6 h),IL-6:(168.98±19.97) ng/L (6 h),TNF-α:(1 438.60±94.78) ng/L(6 h),P<O.05].HMGB1在外周血清中,3h无明显表达,6h后持续升高[HMGB1:(192.46±34.29) ng/L(6 h),P<0.05].结论 HMGB1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晚于早期炎性因子IL-1、TNF-α、IL-6,可能在维持和促进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余枭余灿李霞黄利华朱红伟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高迁移率族蛋白-1炎性因子
艾塞那肽诱导自噬流受损引起大鼠胰腺损伤机制的实验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作用10周后,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内自噬的变化情况。方法50只SD雄性大鼠中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30只予以高糖高脂饲料喂养2个月后,再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5mg/kg)以诱导糖尿病模型,并将26例糖尿病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数量相当的2组,即糖尿病模型实验组13只和糖尿病模型对照组13只。另外20只大鼠常规饲养2个月后,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等分为正常大鼠对照组和正常大鼠实验组。之后。2实验组大鼠皮下注射艾塞那肽5μg/kg·次,2次/d,每日清晨8点和下午6点在餐前1h给药,2对照组大鼠在同样时间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10周后取胰腺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检测胰腺组织中GLP-1R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胰腺组织中LC3-Ⅰ、LC3-Ⅱ和p62的表达并计算LC3-Ⅱ/Ⅰ比值和p62的相对表达量,每例胰腺标本均行HE染色以了解病变情况。结果正常大鼠实验组有6只出现胰腺腺叶结构破坏、胰腺腺泡细胞萎缩和细胞间隔增宽等病理改变.糖尿病模型实验组11只大鼠有7只出现上述病理改变。2实验组GLP-1R表达高于2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LC3-Ⅱ/Ⅰ比值和p62/β-actin比值大于各组相应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长期作用于正常大鼠和糖尿病模型大鼠可上调胰腺腺泡细胞上GLP-1R的表达并诱导胰腺腺泡细胞自噬流受损.p62蛋白积累,而引起胰腺损伤。
朱卫东余枭李志强李霞余灿朱红伟黄利华韩铎黄珲
关键词:胰腺
异常自噬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近年来,随着对自噬在急性胰腺炎发生发展中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深入,有学者认为在急性胰腺炎中,自噬通路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正常进行而导致自噬泡大量积累,自噬泡中胰蛋白酶原被异常激活从而启动急性胰腺炎过程。目前,对急性胰腺炎中异常自噬的机制还未有统一认识,多数认为溶酶体功能障碍可能是异常自噬的原因。本文就异常自噬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和溶酶体功能障碍介导急性胰腺炎中异常自噬的机制作一综述,以期更好地理解自噬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
李志强朱红伟余枭
关键词:胰腺炎
逐级治疗时代下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外科治疗的进展
2020年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病程后期,相当比例的患者会发展为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或称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infected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INP),这些患者的病死率极高。而针对INP的治疗是十分棘手的难题。过去十年,胰腺外科专家提出了“外科逐级疗法(surgical step-up therapy)”,这一观念为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患者开放手术创伤及减轻感染与炎症程度等提供了许多新的方法与思路。尽管如此,如何进一步改善INP患者的预后与生存质量,如何选择逐级疗法中的治疗策略及各种干预手段的介入时机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解答;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逐级疗法与外科逐级疗法在INP患者治疗中孰优孰劣,也成为近年来讨论的热点话题。文章旨在综述INP外科逐级疗法的策略及各种干预手段的发展现状,同时针对外科与内镜治疗的特点,总结INP治疗的现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余枭高文哲孙吉春聂晚频李志强朱红伟刘云飞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