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万奇
- 作品数:48 被引量:2,447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拉萨河流域耕地不同尺度土壤水分影响因子被引量:6
- 2015年
- 土壤水分影响因子的尺度差异及作用是其尺度依赖性研究的基础.本文以青藏高原拉萨河流域耕地土壤为对象,通过遥感影像分析和野外调查,在全流域和小流域尺度上分别布设样点115和49个,采用土钻法分3层(0~20、20~40、40~60 cm)抽取土壤样本,获取土壤水分含量,然后运用生态学冗余分析和统计分析,筛选出影响耕地土壤水分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在全流域尺度,受气候、海拔影响,土壤水分呈西南-东北递增趋势,其中,河谷区耕地受河流侧渗补给影响,下层土壤水分高于上层;在小流域尺度,耕地土壤水分随海拔升高及坡度增大而减少,土壤贮水能力随石砾含量增多而减弱.研究结果为拉萨河流域耕地向高海拔扩张、作物结构调整、土地整理及灌溉设施布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 付国珍摆万奇姚丽娜
- 关键词:青藏高原拉萨河流域耕地土壤水分
- 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土地利用变化预测研究被引量:22
- 2003年
- 该文以奈曼旗 1 995年~ 1 999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 ,结合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驱动作用 ,采用GKSIM模型对奈曼旗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显示 ,奈曼旗的林地面积将从1 995年的 1 71 1 71hm2 增加到 2 0 1 5年的 1 973 63hm2 ;以耕地和园地为主的农业用地面积基本稳定在 1 80 0 0hm2的水平 ;草地面积在近几年的下降后基本保持稳定 ,约为 980 0 0hm2 ;非农业用地持续增加 ,到 2 0 1 5年达到3 1 0 0 0hm2 。其它用地面积从 1 995年的 3 2 675 9hm2 下降到 3 0 2 65 5hm2 。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趋势预示着 ,未来 1 5a,奈曼旗的生态环境将在总体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有所改善。
- 摆万奇丁贤忠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 黄河源地区牧民对草地退化的感知——以达日县为例被引量:19
- 2011年
-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黄河源地区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该区域草地退化被认为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牧民作为牧区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与最基本的决策单位,对草地退化的感知和应对措施对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牧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对黄河源地区达日县143户牧户进行调查,分析牧户对气候变化和草地退化的感知、响应、应对措施,以及牧户草场建设的参与性等。结果表明:牧民对气候变化感知敏锐,特别是极端天气变化感知强烈;牧户对草地退化意识较强,但对草地退化原因理解不够全面,需要政府的大力宣传及引导;牧民对草地退化治理措施感知各异,多从自身需求考虑,因此偏向于对自己有利的措施,如草场建设、补饲等措施增强了牲畜抵抗风险的能力,得到牧户认可;牧民对政府政策不完全认可,今后的工作应加强以牧民利益为主的措施,拓展牧民生计方式,才能真正调动牧民积极性,使当地的退化草地得以恢复,经济得到发展,从而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 张琴琴摆万奇张镱锂刘林山
- 关键词:草地退化气候变化青藏高原
- 大渡河上游地区土地覆被动态变化的尺度效应被引量:9
- 2009年
- 基于1967、1986、2000和2006年4期土地覆被数据,从50 m分辨率开始,按照50 m的间隔依次递增至2000 m,共生成40种粒度的格网,然后利用景观指数方法,对大渡河上游地区土地覆被随尺度变化的动态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800 m粒度能在准确保留土地覆被面积信息的同时,稳定地反映景观指数的变化规律,因此是分析该地区土地覆被及其变化典型特征的理想空间尺度。
- 摆万奇孙会首阎建忠
- 关键词:土地覆被变化景观指数
- 青藏高原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特征被引量:28
- 2020年
- 以1992、2001、2008和2015年4期青藏高原土地覆被数据为基础,运用ArcGIS10.5和Fragstats4.2等软件,构建基于景观格局和景观脆弱度的生态风险指数,借助地统计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开展青藏高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分析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特征,为青藏高原土地利用生态风险防范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①青藏高原景观生态风险分布具有聚集效应,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梯度分布规律,这与青藏高原的自然地带性关系密切;②1992—2015年间,青藏高原景观生态风险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表现为高风险区与较高风险区面积减少,以及低风险区与较低风险区面积扩大。变化的主要动因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过程和生态建设对青藏高原土地覆被结构的影响;③青藏高原各地类景观生态风险值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不同地类相接的边缘地带。低生态风险等级在林地中占比最大,高生态风险等级在裸地和冰川与雪被中占比较大。裸地和草地高生态风险等级面积下降率最大,反映出裸地和草地变化对青藏高原景观生态风险影响最为显著,在青藏高原的生态风险管理过程中应重点关注裸地和草地的结构和质量变化。
- 王洁王洁摆万奇
- 关键词:生态风险评价空间自相关青藏高原
- 青藏高原生态与环境问题分析
- 全球海拔最高的素有"世界屋脊"之称青藏高原,地域辽阔,在我国境内东西横跨31个经度,南北纵贯13个纬度,面积250余万km,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26.8%以上。它以其年轻的地质历史、活跃的新构造运动、剧烈的环境变化、对大气...
- 张镱锂郑度包维楷谢高地摆万奇李双成沈振西
- 文献传递
- 基于植被演替的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大渡河上游的森林采伐、更新和退化被引量:19
- 2005年
- 目前常用的土地覆被分类系统没有反映植被演替过程, 不能与生态调查数据有效整合来分析区域土地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 文中以大渡河上游地区为例, 在4年野外考察的基础上, 依据植被演替过程对土地覆被进行详细分类, 建立了新的土地覆被分类系统, 并采用多时相数据源, 分别生成3期(1967, 1986, 2000年)土地覆被数据库,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环境效应研究和生态建设提供了平台. 结果表明: (1) 土地覆被变化反映了云冷杉林采伐、自然演替和人工更新, 高山栎林和圆柏林在砍伐和放牧干扰下的大面积退化, 草甸退化、干旱河谷草地扩张、耕地撂荒和转变为果园等人为驱动的生态过程. 1967~2000年, 大渡河上游森林面积减少9.43%, 以草甸和草地、原始林和高寒灌丛为主的景观演变为草甸和草地、次生天然林、高寒灌丛、残次原始林、人工林和次生灌丛组成的景观, 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 (2) 大渡河上游的森林采伐迹地逐步恢复. 31年的森林采伐对象以云冷杉林为主, 其迹地仅6.86%自然演替为灌丛、草甸和草地或被开发为耕地, 其余均更新为人工林或自然演替为次生天然林, 采伐区的生态功能逐步恢复. (3) 在薪材砍伐、木炭烧制和牲畜过度放牧的驱动下, 自然恢复能力弱的高山栎林、圆柏林、亚高山草甸大面积退化,干旱河谷草地扩张, 严重削弱了区域生态屏障功能, 急需解决人为干扰问题并寻找有效的退化植被恢复途径与方法. 由于现有的天然林保护和生态重建措施忽视农牧民基本的生计问题, 要逆转干旱河谷与高山林线的植被覆盖与生态退化趋势, 关键在于帮助农牧民改变生计方式, 减轻或消除干扰压力.
- 阎建忠张镱锂张镱锂摆万奇刘燕华包维楷刘林山
- 关键词:土地覆被植被演替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森林采伐生态建设
- 行政单元与自然地理单元之间的数据耦合方法初探——以青藏高原人口统计数据为例
- <正>较高精度的数据对环境容量、生态安全研究、资源支撑能力、社会发展模式与途径、科学规划与决策、区域可持续发展方略等方面的研究,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利用统计数据和空间数据进行精确处理的方法很多,如使统计数据空间化...
- 张镱锂张玮摆万奇李双成郑度
- 文献传递
- 三江源地区植被指数下降趋势的空间特征及其地理背景被引量:62
- 2007年
- 利用8km分辨率的Pathfinder NOAA/AVHRR—NDVI数据,结合1km分辨率的DEM,1:250000道路、居民点、水系数据以及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植被指数变化总体态势、植被指数变化与海拔及与距道路、水源和居民点距离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三江源区1981~2001年间植被指数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三江源地区植被指数变化以下降趋势为主,下降区域占源区总面积的18.92%,增加区域占13.99%;②不同植被和冻土类型下的植被指数下降特征:灌丛区和森林区下降率最高,下降率与各类型区的居民点密度、生计方式有关;植被指数下降程度与冻土类型关系不明显;③植被指数下降的区域差异明显:下降率各区域分别为长江源区13.56%、黄河源区32.51%和澜沧江源区18.1%;④植被指数下降率随着距道路、河流的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小;下降率在距居民点18~24km的缓冲带上达到最高后随着距离增大而下降;植被指数下降率随着海拔高程的升高呈“低-高-低-高”态势,下降率与居民点的分布高度相关。
- 张镱锂丁明军张玮刘林山王兆锋阎建忠摆万奇郑度
- 关键词:植被指数青藏高原
- 大渡河上游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驱动力分析被引量:76
- 2004年
- 本文以1967年、1987年、2000年三期遥感资料和1∶25万数字高程模型(DEM)及多种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大渡河上游地区18665km2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驱动力。结果显示:1967~2000年,研究地区以林地为主导的覆被格局转变为以草地为主。其中,有林地面积的大幅度减少发挥着关键作用。33年间,有林地面积减少了319774hm2,所占比例从30.92%下降为13.78%。通过对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的分析,尤其是有林地斑块在破碎化过程中规则性的增强,同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论证了政策因素在该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文中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通过空间分析,在15个生物物理和社会经济因素中筛选出对不同地类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并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和影响大小。
- 摆万奇阎建忠张镱锂
- 关键词: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