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方亮
- 作品数:17 被引量:67H指数:4
-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药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不同途径给予Neuritin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口服与局部注射Neuritin对SD大鼠骨折模型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将9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口服组(Ⅱ组)、局部注射组(Ⅲ组),每组各30只。各组动物取右侧股骨,切断中段股骨后行髓内逆行克氏针内固定术制作骨折模型。Ⅰ组不予特殊处理,Ⅱ、Ⅲ组分别给予Neuritin口服、局部注射处理,并分别于1、2、3周处死,通过拍摄X线片、测量骨痂体积、做病理切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术后1周各组间变化差异不大,术后2周,Ⅱ、Ⅲ组与同期Ⅰ组比较,骨折愈合骨化速度有显著差异,均明显快于Ⅰ组(P<0.05);Ⅱ、Ⅲ组间亦有差异,Ⅲ组明显快于Ⅱ组大鼠(P<0.05)。骨痂体积测量显示:术后2周,Ⅱ、Ⅲ组与Ⅰ组比较,骨痂体积大小有显著差异,均明显大于Ⅰ组(P<0.05);Ⅱ、Ⅲ组间比较,Ⅲ组明显大于Ⅱ组大鼠(P<0.05)。HE染色显示:Ⅲ组早期即出现肉芽组织纤维化过程,相同时间点内其软骨细胞、成骨细胞明显多于Ⅰ、Ⅱ组(P<0.05)。结论口服与局部注射Neuritin后均可使动物骨折模型的骨痂含量增加,骨痂骨化速度增快,但局部注射途径更优于口服治疗。
- 刘京敏董金波王维山孙益明彭方亮张杰
- 关键词:骨折骨折愈合NEURITIN
- 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后处理技术在骨关节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后处理技术对于骨关节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1月本院所收治骨折患者53例,分别对其进行数字X线摄影检查(DR)和多层螺旋CT检查,并在工作站中对CT检查数据进行后处理,对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多重螺旋CT重建后处理技术对于骨关节骨折的总检出率(98.49%)明显高于数字X线摄影(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重建后处理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骨关节骨折诊断方法,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彭方亮陈磊陈凯
- 关键词:骨关节骨折影像学检查多层螺旋CT数字X线摄影
- 骨折愈合过程中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机体多层面、多途径调节,而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生长因子的参与。方法:通过对有关生长因子文章的筛查,选取近年发表的针对性和权威性的文章将其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折愈合过程中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并促进骨折愈合。结论: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特别是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发现,骨折愈合机制的研究也进入分子水平。目前,生长因子在骨折愈合中的骨发生、诱导、修复和骨量保持方面发挥着重要而关键的作用。因此,进一步明确作用机制,尤其是各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今后要研究的问题。
- 彭方亮董金波孙海军
- 关键词:骨折愈合
- 肱骨髁间骨折肱三头肌两侧入路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疗效对比研究
- 2017年
- 目的对比肱三头肌两侧入路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2种方式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就诊时间从1~66编号,奇数号为对照组,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方案进行治疗,偶数号为观察组,采用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方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术后随访1、3、6、12个月。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术后各时间点肘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方案对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更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实践应用。
- 彭方亮陈凯陈磊李刚于洪涛邵辉杨智
- 关键词:肱骨髁间骨折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 纤维环穿刺法在建立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大量研究表明椎间盘退变是主要原因之一[1]。而建立一种可靠的腰椎间盘突出动物模型为反复探讨及研究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制提供有利的条件进而发现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常构建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主要有应力型椎间盘突出动物模型、
- 何斌杨坚彭方亮李锋
-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穿刺法纤维环发病机制
- VSD负压引流技术结合游离植皮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研究VSD负压引流技术结合游离植皮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65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术前先采用VSD治疗,游离植皮术后继续给予VSD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打压植皮或传统打包加压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皮片成活时间、皮片成活率、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换药次数、疼痛评分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皮片成活时间短于对照组、皮片成活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的打压植皮或传统打包加压的技术而言,VSD负压引流技术结合游离植皮在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陈磊孙建华阮智方钦正彭方亮董金波
- 关键词:游离植皮皮肤缺损
- 比较传统教学法与TBL改良PBL教学法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骨科教学中传统教学法与TBL改良PBL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对比。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该院骨科实习的60名学生,将其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应用TBL改良PBL教学法,对比教学前后两组考核成绩、自我能力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成绩、实际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教学中应用TBL改良PBL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的掌握,培养其综合能力,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 彭方亮尤伟艳
- 关键词:骨科教学TBL改良PBL教学法自我评价
- 局部注射Neuritin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为了观察Neuritin在SD大鼠骨折模型中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将9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72只,对照组24只。各组动物取右侧股骨,切断中段股骨后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制作骨折模型。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实验组根据用药剂量实验组分为A、B、C 3组,各组分别每日给予Neuritin 0.1、0.05、0.025μm/L局部注射治疗,并分别于用药后1、2、4周处死,通过拍摄X线片、测量骨痂体积、做病理切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大体标本观察及X线拍片显示:实验组各组与同期对照组比较,骨折愈合骨化速度明显增快,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而A组显著快于C组大鼠(P<0.05)。(2)骨痂体积测量结果显示:同期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骨痂体积明显增大,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各组之间,A组明显大于C组大鼠(P<0.05)。(3)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实验各组在相同时间点内其软骨细胞、成骨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局部注射Neuritin后可使动物骨折模型的骨痂含量增加,骨痂骨化速度增快。
- 刘京敏史晨辉王维山孙益明彭方亮张杰董金波
- 关键词:NEURITIN骨折愈合局部注射
- Neuritin在大鼠脑外伤合并骨折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研究脑外伤合并股骨骨折的骨痂中Neuritin的表达及血清中变化,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加速对骨折愈合的作用,为临床难治性骨创伤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取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A组正常组8只、B组单纯骨折组40只、C组单纯脑外伤组8只及D组骨折合并脑外伤组40只,做股骨骨折和采用脑损伤液压装置建脑损伤模型,术后3、7、14、21、28天取血离心,ELISA法测血清中的Neuritin值。分时间处死B组和D组,取骨痂做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各时间点骨痂中Neuritin的变化和骨折愈合情况。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软骨细胞及成骨细胞的胞浆中有阳性表达,并显色强。D组1w至3w时的Neuritin阳性细胞百分数均高于B组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但4周时(P>0.05)。②血清浓度值:A组值(81.37±1.37),B组、C组、D组3天(94.94±3.77 107.28±3.46 118.35±1.43)逐渐升高,2周达到高峰(110.18±1.48131.89±3.26 161.48±1.46),然后下降,3d至3w时各组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4周下降为略高于正常(P>0.05)结论:血清和骨痂中Neuritin的表达显著升高。
- 彭方亮董金波吴迎波刘垚炜张志峰赵磊
- 关键词:脑外伤骨折愈合NEURITIN
-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合并胫骨骨缺损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合并胫骨骨缺损的手术治疗措施。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50方式不同分为A组(22例)和B组(28例),A组患者采用Ilizarov骨搬移术,B组例胫腓骨骨折合并胫骨骨缺损患者,根据治疗患者采用Ilizarov骨缩短-延长术,并比较不同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治疗有效率(85.71%vs.81.82%)高于A组,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9,P=0.709);两组患者皮瓣移植均成活,B组患者骨缺损端自然愈合率(67.86%vs68.18%)、二次清理后愈合率(17.86%vs27.27%)以及复植后愈合率(14.29%vs4.55%)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0.636、1.299,P=0.981、0.425、0.254);B组患者骨缺损端愈合时间[(0.88±0.19)年vs(1.21±0.16)年]明显少于A组(t=0.626,P=0.000);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0%vs54.55%)低于A组,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72,P=0.196)。结论Ilizarov骨搬移术与Ilizarov骨缩短-延长术均是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合并胫骨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但后者骨缺损端愈合时间更短。
- 彭方亮陈磊陈凯
- 关键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胫骨骨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