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杰
-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通心络胶囊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变化的影响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通心络胶囊治疗对LPA含量、TIA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经临床和CT或MRI确诊的TIA患者92例,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组、阿司匹林组、合用通心络胶囊及阿司匹林组(合用治疗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1例为健康对照组。通心络胶囊组服用通心络胶囊每天3次,每次4粒,连续服用30天。阿司匹林组服用阿司匹林片每天1次,每次100 mg,连续服用30天。合用治疗组服用通心络胶囊每天3次,每次4粒,阿司匹林片每天1次,每次100 mg,连续服用30天。全部患者于发病24小时内及治疗30天结束时测定血浆LPA含量,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通心络胶囊对TIA患者血浆LPA含量变化的影响,并随访6个月内TIA发生率和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发病24小时内血浆LPA含量分别为通心络胶囊组(4.91±0.92)μmol/L,阿司匹林组(4.55±0.98)μmol/L,合用治疗组(4.67±0.94)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64±1.02)μmol/L(均P<0.01);治疗后血浆LPA含量分别为通心络胶囊组(2.56±1.03)μmol/L,阿司匹林组(2.49±0.99)μmol/L,合用治疗组(1.52±0.85)μmol/L,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以合用治疗组下降最为显著。合用治疗组TIA发生率(23.3%)低于通心络胶囊组(41.9%)和阿司匹林组(54.8%)(均P<0.05);3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极低。结论TIA患者血浆LPA含量增高明显,通心络胶囊与阿司匹林均可显著降低血浆LPA含量并可减少TIA发生,二者合用效果更佳。
- 刘南海黄晓峰彭文杰刘春棋江丽霞
- 关键词:脑缺血发作短暂性溶血磷脂素类植物制剂
- 发作性睡病1例报告
- 2010年
- 刘铮黄樱彭文杰廖永玲
- 关键词:发作性睡病晕厥发作软弱无力肢体抽搐心内科
- 弓形虫性脑炎6例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彭文杰刘铮
- 关键词:疾病病症
- 通心络胶囊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 目的探讨LPA在TIA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通心络对其血浆LPA含量的影响,及通心络在TIA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的TIA患者92例,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治疗组、阿司匹林治疗组、合用通心络胶囊及阿司匹林...
- 刘南海黄晓峰彭文杰刘春棋江丽霞
- 关键词:脑缺血溶血磷脂素类通心络胶囊阿司匹林
- 消瘦、皮疹、四肢麻木、无力
- 2008年
- 刘铮彭文杰黄樱黄旭华刘琳
- 关键词:四肢麻木皮疹无力四肢乏力感冒治疗球蛋白增高
- 质子磁共振波谱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 2012年
- 目的: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0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所有病例入组时检测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采用1H-MRS技术,检测海马、扣带后回、顶叶等部位,指标为NAA、mI、Cho、Cr,计算NAA/Cr、NAA/mI、Cho/Cr比值,实验组予胆碱酯酶抑制剂石杉碱甲片口服,0.1 mg,一日2次,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不给予痴呆治疗药物。治疗结束后观察MMSE评分及MRS各项检测指标的变化,并随访1年,统计MCI转化为痴呆的比率。随访结束后,将对照组分为已转化痴呆组与未转化痴呆组两个亚组,回顾性分析两个亚组入组时海马、扣带后回、顶叶等部位NAA/Cr、NAA/mI、Cho/Cr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实验组MMSE评分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实验组海马、扣带后回、顶叶的NAA/Cr、NAA/mI、Cho/Cr等指标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转化为痴呆的比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后对照组亚组分析,入组时已转化痴呆组海马、扣带后回NAA/Cr、NAA/mI低于未转化痴呆组、Cho/Cr高于未转化痴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扣带后回差异最为明显。结论: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测扣带后回发现NAA下降、mI及Cho升高,NAA/Cr、NAA/mI比值下降与Cho/Cr比值升高,有助于痴呆的早期诊治。
- 刘南海刘页玲黄晓峰刘少强陈惠彭文杰李新维
- 关键词:质子磁共振波谱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早期诊治
- 弓形虫性脑炎6例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弓形虫性脑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对6例临床诊断的弓形虫性脑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弓形虫病是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人群感染率较高,脑弓形虫患者有家畜接触史,大多数为隐性感染。可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肢体瘫痪,常伴有多处淋巴结肿大及全身肌痛、肝脾肿大。由于弓形虫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又无特征性,故确诊需借助于免疫学及病原学检查,颅脑CT或MRI检查对诊断有帮助。只有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才能延缓病情发展,有效地降低重症弓形虫病患者的死亡率。
- 彭文杰刘铮
- 关键词:弓形虫脑炎磺胺嘧啶阿奇霉素
- 简易标准化病人参与的“自学-讨论-模拟诊治”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被引量:8
- 2007年
- 刘铮黄樱彭文杰钟善全
-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病人参与临床思维能力诊治
- 针刺加药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针刺加中药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通心络组、针刺加通心络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0例。针刺穴位以内关、三阴交、水沟为主,病灶对侧手足阳明经穴为配穴,每次30min,每次选手足阳明经2对腧穴给予电针,每日1次,共治疗20d;通心络胶囊每次服4粒,3次/d,连续服20d;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及改善血液循环。以定磷法测定4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含量,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标准分别判定4组患者的疗效。结果:4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浆LP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针刺加通心络组低于其它组(P<0.01);疗效比较,针刺加通心络组患者治愈+显著进步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1)。结论:针刺治疗能促进脑梗死患者缺损神经功能恢复,并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浆LPA含量,且与通心络胶囊具有协同作用。
- 刘南海黄晓峰田克瑶李熳陈伟朱长东黄旭华冯李长彭文杰
- 关键词:脑梗死针刺治疗通心络胶囊血浆溶血磷脂酸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