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南海
- 作品数:36 被引量:106H指数:6
- 供职机构: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银膏散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 2016年
- 目的:探讨银膏散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银膏散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和药物的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西药配合银膏散治疗病毒性脑炎安全有效,优于单用常规西药治疗。
- 田克瑶刘南海赖世军朱长东胡诚
-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临床疗效
- 斑马鱼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2017年
-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多年来,啮齿动物已广泛应用于AD的研究,提高了我们对该疾病的认识,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斑马鱼作为一种新型模式生物,在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弥补了啮齿动物的不足。本文就斑马鱼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章健刘南海
- 关键词:斑马鱼阿尔茨海默病早老素Γ-分泌酶淀粉样前体蛋白
- 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的影响及其治疗作用机制,分析达到预防脑梗死复发效果所需强化治疗的最短时间。方法选取经临床和CT/MRI确诊的发病7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阿司匹林片口服,每次100mg,每天1次。治疗组加用通心络胶囊口服,每次4粒,每天3次.连服60d。全部患者于发病72h内及治疗30、60d时测定血浆LPA含量。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血浆LPA含量变化的影响,并随访2个月内脑梗死的复发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浆LPA含量均明显降低,治疗组更为明显,治疗30d时血浆LPA含量则已降至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60d内脑梗死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以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浆LPA含量,与阿司匹林合用可能有较好的预防脑梗死复发的效果。建议急性脑梗死发病后的强化治疗时间不少于1个月。
- 刘南海黄晓峰钟建林刘春棋邱芳
- 关键词:溶血磷脂素类通心络胶囊阿司匹林
- 人参果总皂苷佐治癫痫的临床作用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人参果总皂苷在癫痫药物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为癫痫的药物治疗寻求更好的方法。方法选择癫痫患者87例,分为常规治疗组42例和人参果总皂苷组45例,常规治疗组依据癫痫的发作类型选用抗癫痫药物(AED)进行系统治疗,人参果总皂苷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振源胶囊(为人参果提取的人参果总皂苷制成的胶囊剂)2粒/次,3次/d口服。接受治疗后,连续随访观察24个月或以上,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人参果总皂苷组完全控制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0.0%和86.7%,恶化率为2.2%,常规治疗组完全控制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3.8%和73.8%,恶化率为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人参果总皂苷组为8.9%,常规治疗组为19.1%。人参果总皂苷组治疗后痫样放电消失和减少50%的好转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人参果总皂苷能够增加AED的疗效,减轻其不良反应,可以作为较好的癫痫药物治疗时的合用药物。
- 李美金黄晓峰刘南海
- 关键词:癫痫药物治疗
- 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的比较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 (lysophosphatidicacid ,LPA)含量的变化规律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脑梗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确诊的脑血栓形成、脑出血患者于发病 3天内、发病 2周时、发病 4周时取静脉血测定LPA含量 ,动态观察其变化过程。LPA检测采用有机溶剂提取 ,分离LPA ,用定磷法测定。结果 :脑血栓形成患者发病 3天内血浆LPA含量显著高于脑出血组及健康对照组 ,分别为 1 0 .6 3μmol/L± 3.6 7μmol/L ,2 .6 7μmol/L± 1 .4 0 μmol/L ,2 .0 4 μmol/L± 1 .0 1 μmol/L ;脑血栓形成组LPA的增高可持续 2周 (发病 2周时含量为5 .31 μmol/L± 1 .94 μmol/L) ,发病第 4周时降至正常水平 (2 .0 9μmol/L± 1 .0 1 μmol/L) ,总体规律为发病时明显增高 ,而后呈逐渐下降趋势。脑出血组发病 2周时含量 2 .5 4 μmol/L± .91 μmol/L、发病四周时含量 2 .2 8μmol/L±1 .0 4 μmol/L,与出血发病 3天内含量及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LPA可以作为鉴别脑梗死与脑出血的一个指标 。
- 刘南海朱祖余刘春棋黄晓峰邱芳
- 关键词:出血性脑血管病溶血磷脂酸
- 溶血磷脂酸在健康体检中的价值探讨
- 2017年
-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岁以上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其中之一项或多项的体检者200名,检测其血压、血糖、血脂、血浆LPA含量。随访观察6个月,每月测定血浆LPA、血糖、血脂各一次,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记录其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的服药情况及治疗效果。以血浆LPA含量2.20μmol·L-1为正常值的上限,分为LPA升高组与LPA正常组两组,以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为主要终点事件,以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其它急性血栓性疾病为次要终点事件。以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分组,比较两组间血浆LPA含量及血压、血糖、血脂的控制情况。结果:LPA升高组发生主、次要终点事件均高于LPA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LPA值、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TC、TG、LDL均高于LPA正常组,HDL低于LPA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终点事件发生组事件发生前LPA值明显高于无终点事件发生组,其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TC、TG、LDL均显著高于无终点事件发生组,HDL低于无终点事件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压、血糖、血脂等卒中危险因素控制不良时,血浆LPA含量升高。血浆LPA含量越高提示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他急性血栓性疾病的风险越大。健康体检时检测血浆LPA含量有助于积极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 章健黄晓峰刘页玲罗江洪刘南海田克瑶朱苏兰黄旭华马华谋
- 关键词:溶血磷脂素类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
- 中老年头痛病人脑血管病变特点被引量:5
- 2013年
- 头痛广泛地存在于临床各种疾病上。全世界每年大概有6亿左右的头痛病患者,大约有46%的成年人曾经经历过头痛的发作。在神经内科门诊患者最常见的主诉症状便是头痛。头痛的病因很多,临床上很多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都有头痛的症状。
- 黄旭华刘南海
- 关键词:头痛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脑血管病变
- 红细胞体积异质性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枢神经元细胞损伤的关系
- 2021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IS)患者红细胞体积异质性与反映中枢神经元细胞损伤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及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300例AIS住院患者的临床与生化资料。根据入院时血清NSE水平将患者分为NSE正常组(239例)与偏高组(61例)。比较2组患者的生化资料,分析反应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指标-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NSE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RDW对血清NSE水平的影响。结果血清NSE正常组与偏高组RDW值分别为(41.63±2.44)%与(44.00±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间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中性细胞数、血小板、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谷丙转氨酶、肌酐、尿酸、空腹血糖、CEA、AFP及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年龄、冠心病、RDW、白细胞及NSE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值低、中、高三等份组患者NSE水平逐渐升高,3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DW与NSE水平呈正相关(r=0.347,95%CI:0.243~0.443,P<0.01)。调整混杂因素前RDW对NSE水平升高的风险[β(95%CI) P]为0.38 (0.26~0.49)<0.001,调整因素后为0.33 (0.20~0.46)<0.001。结论 AIS患者外周血RDW值与血清NSE水平成正相关,对探讨红细胞变形功能与中枢神经元细胞损伤的关系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马遥刘南海翁燕红张莉刘洋朱浩轩熊文娟欧阳晓春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红细胞分布宽度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3
- 2004年
- 刘南海朱祖余刘春棋曾繁银黄晓峰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溶血磷脂酸分子标记物G蛋白偶联受体平滑肌收缩轴突
- 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脑梗死合并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脑心通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体内脂类代谢情况、粥样硬化情况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观察组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低于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和Hcy含量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案可以提高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脑梗死复发危险和粥样硬化程度。
- 朱长东刘南海吕志迈
- 关键词:脑心通胶囊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