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敬坡

作品数:17 被引量:94H指数:6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结石
  • 3篇胆道
  • 3篇胆道镜
  • 3篇胆囊
  • 3篇胆总管
  • 3篇修补术
  • 3篇疝修补
  • 3篇疝修补术
  • 3篇胃癌
  • 3篇无张力
  • 3篇无张力疝
  • 3篇无张力疝修补
  • 3篇腹股沟
  • 3篇肝硬化
  • 2篇胆总管结石
  • 2篇生物学
  • 2篇手术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转流

机构

  • 12篇石家庄市第三...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省疾病预...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作者

  • 17篇张敬坡
  • 10篇冯雷
  • 9篇秦静
  • 7篇张传宝
  • 7篇郑韬
  • 5篇孙江义
  • 4篇张海涛
  • 3篇李勇
  • 2篇张志栋
  • 2篇杜慧
  • 2篇焦志凯
  • 1篇张振国
  • 1篇高晓斌
  • 1篇刘岩
  • 1篇孟丽
  • 1篇郝英杰
  • 1篇王冬
  • 1篇郭玉
  • 1篇刘莉莉
  • 1篇刘羽

传媒

  • 3篇肝胆外科杂志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华疝和腹壁...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08
  • 1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镜”联合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7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胆管逆行造影/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ERCP/EST)+腹腔镜胆囊切除(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LCBDE)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RCP/EST+LC+LCBDE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75例,ERCP/EST术后2~5天行LC或LC+LCBDE。结果成功实施ERCP/EST+ENBD+LC 57例,实施ERCP+ENBD+LCBDE+LC 14例,实施LC+LCBDE+T管引流术3例,LC中转开腹1例,ERCP+EST+ENBD术后高淀粉酶血症8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未发现胰腺炎及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病例,随访6~24个月,均未见明显反流性胆管炎症状及结石复发,未发现胆管狭窄表现。结论 ERCP/EST+LC+LCBDE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效果,而且具有微创的特点。
张敬坡冯雷张传宝张海涛孙江义秦静郑韬
关键词:ERCP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胆总管结石
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经胆囊管治疗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评价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经胆囊管治疗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接受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经胆囊管治疗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结石清除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0例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经微创完全取出,术后无胆管损伤、出血、胆漏等并发症,随诊8~12个月,均无结石复发及胆管狭窄。结论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经胆囊管治疗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直观,安全有效,疗效确切。
张敬坡杜慧曹亚坤范跃
关键词:肝硬化胆结石钬激光胆道镜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的个体化150例治疗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对不同分型的腹股沟疝采用不同的无张力疝修补,并评价其疗效。逐步在临床工作中形成规范化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50例行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35~45min。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浆液血肿及感染发生。术后7d,选择修补手术方法组未诉疼痛和轻度疼痛患者的比例(98.7%)明显高于未选择修补手术方法组(93.4%)。术后随访2~24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应用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的个体化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个体化治疗腹股沟疝有助于临床规范化治疗。
郑韬高晓斌冯雷张传宝秦静张敬坡
关键词:疝修补术
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接受ERCP术的危险性,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该科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135例,其中成功接受ERCP术102例(观察组),及随机抽取同期接受ERCP术诊治且无肝硬化病史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20例(对照组),对比分析ERCP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中26例(25.5%)为Child-Pugh A级,53例(52.0%)为Child-Pugh B级,23例(22.5%)为ChildPugh C级;18例(17.6%)出现1种或1种以上并发症,以出血、诱发感染、术后胰腺炎为常见并发症;病死率0(0/102);在ERCP术后出血率上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ERCP诊疗过程中的耐受程度良好;ChildPugh分级是决定内镜治疗方式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对肝硬化失代偿者行微创治疗仍具有一定风险,严重并发症主要为术后出血,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止血措施,有更多的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仍能受益于内镜治疗。
张敬坡冯雷秦静张海涛张传宝孙江义
关键词:肝硬化ERCP并发症
肠、肝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肠梗阻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肝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在肠梗阻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肠梗阻患者31例,分为两组:切除肠管组(肠坏死手术切除肠管)13例、未切除肠管组(行开腹手术未切除肠管)18例。所有患者在入院时、术后第1日、术后第7日采静脉血,检测血清IFABP及LFABP的含量;取正常体检者15例作为对照组,采静脉血1次,检测血清IFABP、LFABP含量。结果所有肠梗阻患者入院时血清IFABP及LFA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切除肠管组IFABP及LFABP水平高于未切除肠管组(P<0.01)。术后第1日,两研究组血清IFABP水平均降至正常(P>0.05),切除肠管组LFABP水平较入院时降低(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未切除肠管组LFABP水平降至正常(P>0.05)。术后第7日,两研究组血清IFABP、LFABP水平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FABP及LFABP均是诊断肠缺血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
张传宝张敬坡冯雷郑韬秦静
关键词:肠脂肪酸结合蛋白肠梗阻
FAK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检测FAK蛋白在胃癌组织、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情况,研究FAK对胃癌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及其与胃癌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胃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正常胃粘膜中FA...
李勇焦志凯张敬坡郝英杰刘羽
关键词:胃癌FAK免疫组化
文献传递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治疗合并肝硬化胆囊结石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治疗合并肝硬化的胆囊结石患者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4年该院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治疗的40例肝硬化胆囊结石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40例肝硬化胆囊结石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手术中及手术后各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5.84 m L±50.23 m L vs 240.33 m L±150.56 m L,91.78 min±21.74 min vs 137.94 min±30.55 min,274.37 m L±121.15 m L vs 418.53 m L±132.24 m L,2.34 d±1.46 d vs 5.72 d±1.84 d,1.33 d±0.73 d vs 2.73 d±1.33 d,8.43 d±1.24 d vs 11.54 d±3.22 d,均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出现感染、低蛋白血症的例数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5%)vs 10(25.0%),4(10.0%)vs 12(30.0%),P<0.05];凝血功能障碍比较差异不明显[8(20.0%)vs 10(25.0%),P>0.05]。结论对符合条件的合并肝硬化的胆囊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及康复快的优点,具有满意的疗效。
张敬坡冯雷张传宝郑韬秦静张海涛孙江义
关键词:胆囊结石腹腔镜胆道镜保胆取石术
艾司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预防术后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比较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比较艾司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预防术后应激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9月在医院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胃液pH值、术后应激性溃疡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1~6 d胃液pH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 d 2组胃液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为6.0%低于对照组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检查均正常。结论艾司奥美拉唑预防术后应激性溃疡安全、有效,其疗效优于泮托拉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冯雷张敬坡秦静孙江义辛鑫
关键词: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应激性溃疡
胃肠道间质瘤45例生物学特性及治疗对策
2007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45例GIST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平均发病年龄53.4岁,发生部位分别以胃、小肠最为多见;临床首发多表现为腹痛、便血及腹部肿物;影像学检查有重要参考价值;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瘤体差异恶性间质瘤与低度恶性间质瘤及良性间质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恶性间质瘤与良性间质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良性GIST5例,平均随访时间37个月,低度恶性7例,平均随访时间25.8个月,术后均无复发、转移;恶性19例,平均随访32个月,2例复发,4例死亡。结论GIST是一种有恶性倾向的肿瘤;肿瘤的大小、部位、核分裂像是判断良恶性GIST的重要指标;目前间质瘤的治疗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后应长期随访。
张志栋李勇焦志凯胡晓杰张敬坡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生物学特性
ICAM-1及FAK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检测ICAM-1及FAK在胃癌组织、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情况,研究ICAM-1及FAK对胃癌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及其与胃癌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胃癌的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的方法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免疫组...
张志栋李勇张敬坡宋振川王冬
关键词:胃癌ICAM-1FAK免疫组化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