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扬

作品数:13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潍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腰椎
  • 6篇脊柱
  • 4篇骨折
  • 3篇植骨
  • 3篇峡部
  • 3篇峡部裂
  • 2篇腰椎峡部
  • 2篇腰椎峡部裂
  • 2篇融合术
  • 2篇手术
  • 2篇枢椎
  • 2篇退变
  • 2篇强直
  • 2篇强直性
  • 2篇强直性脊柱炎
  • 2篇椎间盘
  • 2篇后路
  • 2篇脊柱炎
  • 2篇骨折固定
  • 2篇骨折固定术

机构

  • 13篇潍坊市人民医...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潍坊市第二人...

作者

  • 13篇张扬
  • 12篇徐兆万
  • 7篇厉锋
  • 7篇庄青山
  • 7篇冀旭斌
  • 7篇吴沁民
  • 7篇刘大勇
  • 7篇隋国侠
  • 6篇伦登兴
  • 3篇钟军
  • 2篇厉峰
  • 2篇王军
  • 1篇王炳武
  • 1篇于明东
  • 1篇刘伟强
  • 1篇高加智

传媒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潍坊医学院学...
  • 1篇骨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Wiltse入路峡部“T”形植骨钉钩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本科2008~2016年收治的36例峡部裂患者,年龄11~31岁,平均(21.52±6.76)岁。术中均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暴露关节突关节、椎板,处理峡部断端,切除两侧约2.0mm硬化的骨质,准备新鲜植骨床,取带有外板的髂骨块处理成“T”字形,轻敲嵌入处理后的峡部断端植骨床。于病椎置入椎弓根螺钉,放置椎板钩并与螺钉连接加压固定。[结果]手术时间1~2h,失血量100~230ml,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23±4.26)个月,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末次随访(1.32±0.26)分,明显低于术前,所有修复的72个峡不连部位在术后3个月达到一期愈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患者,疗效根据Na?kai评分标准评定,优良率为100%。[结论]Wiltse肌间隙入路操作简单,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腰背部疼痛轻,峡部“T”字植骨重建、钉钩加压内固定重建峡部稳定性好,骨性愈合率高.
隋国侠陈乃旺张扬庄青山徐兆万
关键词:腰椎峡部裂骨移植
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Andersson病变的疗效评价被引量:3
2015年
Andersson病变(Andersson lesion,AL)是一种发生于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的疾病,主要累及脊柱前柱,有时合并后柱骨折或未融合的关节突关节,部分患者合并神经损害表现。自1937年Andersson首次报告AL以来,许多学者对其自然病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等进行探讨,但目前国内对AL的报道较少。在临床工作中,尚存在较多误诊、误治或延迟诊断的情况。笔者2012年6月-2014年6月成功诊治4例AL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刘大勇徐兆万厉锋冀旭斌庄青山隋国侠钟军吴沁民张扬伦登兴陈乃旺
关键词:后路病灶清除疗效评价植骨融合病变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突关节
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固定治疗腰椎布氏杆菌病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腰椎布氏杆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前路手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1目~2017年1月1日,脊柱外科收治的经前路手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病患者16例,分析临床表现、手术方式、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治疗16例患者。其中药物治疗平均(3.59±0.67)个月,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别为(8.06±1.38),(0.75±0.70);治疗前后Cobb角分别为(38.24±5.40)°,(5.86±11.92)°。[结论]前路手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病优点:术野暴露清晰,病灶清除彻底,不损伤腰椎后柱结构,对维持脊柱稳定性有重要意义,可恢复病变节段高度,起到一定矫形作用,创伤小,神经减压充分,同时在坚强内固定基础上可早下地活动,明显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
李小鹏韩欣颖高加智徐兆万厉锋王军滕延斌张扬
关键词:脊柱感染布氏杆菌病
瞄准器辅助下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下颈椎骨折合并强直性脊柱炎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评价在自行设计的瞄准器辅助下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下颈椎骨折合并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例下颈椎骨折合并AS患者资料,男7例,女1例;年龄35 ~ 66岁,平均39.0岁;骨折部位:经C5-6椎间隙2例,经C6-7椎间隙3例,经C6椎体1例,经C7椎体2例.患者术前行Halo-vest外固定支架固定,术中在自行设计的瞄准器辅助下行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影像学资料提示骨折愈合后拆除Halo-vest外固定支架. 结果 8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 ~ 87个月(平均45个月);术中无脊髓、椎动脉、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内影像学资料显示内固定物位置满意;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均无椎弓根螺钉松动、脱出、断裂等情况发生,骨折端愈合及植骨融合良好.参照Macnab法和Otani法评定疗效:优4例,良3例,差1例. 结论 瞄准器辅助下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下椎骨折合并AS患者,置钉安全性高、固定可靠、疗效确切.
徐兆万刘大勇冀旭斌伦登兴王炳武隋国侠钟军厉峰刘伟强庄青山于明东吴沁民张扬
关键词:颈椎骨折
miR⁃146a通过TGF⁃β1/SMAD通路调控脊柱结核进展的分子机制
2024年
目的探讨miR⁃146a/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母亲抗肢瘫(small mother against decapentaplegic,SMAD)通路在脊柱结核进展中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脊柱结核病人和正常病人髓核组织,验证miR⁃146a/TGF⁃β1/SMAD通路在结核髓核组织中的表达量;分离培养髓核细胞,敲低/过表达miR⁃146a,分别应用qPCR、Western blot、CCK⁃8、划痕实验验证miR⁃146a对TGF⁃β1/SMAD通路表达及髓核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病人比较,脊柱结核病人髓核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显著减低,miR⁃146a在脊柱结核病人髓核组织中表达量显著减低,而脊柱结核病人髓核组织中SMAD同系物2(SMAD2)、SMAD同系物3(SMAD3)、SMAD同系物4(SMAD4)、TGF⁃β1基因表达增高,SMAD同系物7(SMAD7)表达减低,提示miR⁃146a与TGF⁃β1/SMAD通路活性显著负相关。过表达miR⁃146a可抑制SMAD2、SMAD3、SMAD4、TGF⁃β1和促进SMAD7表达,而敲低miR⁃146a可促进SMAD2、SMAD3、SMAD4、TGF⁃β1 mRNA和抑制SMAD7表达水平。细胞实验进一步证实过表达miR⁃146a可促进脊柱结核病人髓核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而敲低miR⁃146a可显著抑制其增殖和迁移能力。结论miR⁃146a是脊柱结核进展的关键调控因子,其可通过抑制TGF⁃β1/SMAD通路活性进而调控髓核细胞增殖及迁移活性。
李小鹏厉锋董阳张扬赵晓栋张骁孙泉王军陈高扬
关键词:脊柱结核髓核细胞
后路伤椎切除术联合钉道强化脊柱短缩治疗伤椎极重度塌陷Ⅲ期Kümmell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后路全椎体切除术(PVCR)联合钉道强化脊柱短缩治疗极重度塌陷Ⅲ期Kümmell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例伤椎极重度塌陷Ⅲ期Kümmell病的患者资料,其中男1例,女8例;年龄(66.9±5.8)岁;损伤节段:T112例,T124例,L12例,L21例。患者均行PVCR联合钉道强化脊柱短缩内固定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植骨融合情况、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周、3个月、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后凸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伤椎切除植骨后上下邻椎闭合紧实。手术时间(240.6±23.2)min,术中出血量(505.6±95.0)mL。9例患者术后随访(17.3±5.6)个月。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加重、脑脊液漏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邻椎骨折等。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植骨区骨性融合。与术前比较,所有患者术后1周、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ODI术后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2例由术前C级改善至术后D级,1例由术前C级改善至术后E级,5例由术前D级改善至术后E级。结论PVCR联合钉道强化脊柱短缩治疗极重度塌陷Ⅲ期Kümmell病是一种切实可行、有效的手术方法。
冀旭斌厉锋徐兆万陈乃旺刘大勇张扬吴沁民朱万平李小鹏李龙
关键词:脊柱骨折脊柱后凸截骨术
3D打印辅助单侧椎弓根钉固定寰枢椎脱位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介绍3D打印辅助椎弓根单边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合并颅颈交界区复杂畸形的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6月~2019年1月,对13例寰枢椎脱位合并复杂颅颈交界畸形患者行3D打印辅助单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前利用3D打印出的1:1模型,分析畸形情况,评估手术风险,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选择置钉侧别,并进行模拟手术。术中根据术前3D打印模型规划方案,于单一侧分别进行寰椎和枢椎椎弓根探及和置钉。安装适当长度预弯连接棒,C型臂透视确认寰枢椎复位满意,固定钉棒,C1/2植骨。[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手术时间(125.00±25.98) min;术中出血量(303.08±82.90) ml,未出现椎动脉损伤和脊髓损伤加重,其中螺钉位置0级25枚,1级1枚。术后随访(11.77±4.97)个月。术后JOA评分及ADI、CMA数值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错位、断裂。[结论]对于合并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的寰枢椎脱位患者,3D打印辅助下应用椎弓根探及技术单边内固定可有效提高术中置钉准确率,减少术中神经和椎动脉损伤的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临床效果满意。
冀旭斌吴沁民徐兆万隋国侠张扬刘大勇伦登兴陈乃旺
关键词:寰枢椎脱位颅颈交界区畸形3D打印
Quadrant通道下“L”型截骨刀经椎间孔截骨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Quadrant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2月至2011年6月,在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L”型截骨刀经椎间孔截骨,“齿槽状”绞刀处理椎间盘及终板,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21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及功能恢复情况,并对椎间植骨融合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5~3h,平均2.8h;平均出血量430 (350~ 500) ml,术中无硬膜损伤.术前VAS、ODI分别为(7.3±0.8)、(43.7±12.9)分,术后1周、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ODI分别为(2.1±0.9)、(22.5±10.4)、(1.3±0.6)、(16.2±8.5)、(0.6±0.5)、(11.3±7.2)分,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较术后1周,末次随访较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融合率为100%.结论 Quadrant通道微创TLIF技术,应用自行设计的“L”型截骨刀及“齿槽状”绞刀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庄青山徐兆万隋国侠伦登兴钟军张扬季玉栋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腰椎脊柱融合术
腰椎滑脱组合式椎间处理器辅助椎体间融合术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介绍应用组合式椎间处理器并自体棘突椎板关节突骨块的椎间融合技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9年1月,对157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应用组合式椎间处理器并自体棘突、椎板关节突骨块的椎间融合技术治疗。术中将腰椎峡部裂节段的棘突椎板关节突骨块完整切除备用,应用自行设计的"组合式椎间处理器"螺纹化处理椎间隙上下终板,将完整剥离的棘突椎板关节突骨块,根据目标间隙椎间高度修整成类似融合器外观,行椎间打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手术时间(139.24±35.36) min;术中出血量(275.13±93.22) ml,未出现神经根损伤。术后患者疼痛逐渐缓解,功能逐渐改善。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脱出、断裂。[结论]应用组合式椎间处理器并自体棘突椎板关节突骨块的椎间融合技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术后植骨融合率高,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确切。
吴沁民冀旭斌徐兆万厉峰张扬庄青山伦登兴刘大勇陈乃旺
关键词:峡部裂
Halo—vest支架辅助下三期手术治疗特殊Anderson—D’AlonzoⅡ型、浅Ⅲ型枢椎齿状突骨折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Halo—vest支架辅助下三期手术治疗特殊Anderson—D’AlonzoII型、浅Ⅲ型枢椎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7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5例骨折间隙〉2mm、齿状突移位〉5mm、骨折断端成角〉11。的特殊Anderson~D’AlonzoII型、浅Ⅲ型枢椎齿状突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7—61岁[(44.5±10.9)岁]。在Halo—vest支架外固定、自发研制的齿状突导针瞄准器等配合下,分三期进行治疗。I期:颈椎牵引复位后,行Halo—vest支架外固定术;1I期:Halo—vest支架外固定下,行齿状突导针瞄准器定位引导下颈椎前路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m期:拆除Halo—vest支架,改行颈托外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情况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定期复查颈椎侧位及张口位x线片和(或)寰枢椎CT平扫+矢状面及冠状面二维重建,评价螺钉位置、复位及骨折愈合情况等。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36个月,平均28个月。手术时间54~96min[(71.3±11.9)min]。术中出血量5~60ml[(32.6±16.8)m1]。无脊髓或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14例术后6个月可见骨性连接形成,1例出现假关节。末次随访时,1例假关节患者骨折断端骨质硬化,其余患者骨愈合良好。术前VAS为(7.3±0.6)分,术后1个月VAS为(1.6±0.7)分(P〈0.05)。结论Halo—vest支架外固定辅助下三期手术治疗Anderson—D’AlonzoII型、浅Ⅲ型枢椎齿状突骨折,术前可提供良好的稳定性,术后可促进骨折愈合及疼痛缓解,值得临床推广。
厉锋刘大勇徐兆万伦登兴冀旭斌庄青山吴沁民张扬陈乃旺张作栋
关键词:骨折固定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