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健
- 作品数:41 被引量:174H指数:8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应用Amplatzer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关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被引量:7
- 2002年
- 0 引言先天性心脏病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外科修补为人熟知,但手术带来的开胸,体外循环的创伤仍然给患者带来巨大精神和生理的伤痛. 人们已尝试了多种装置以期替代外科经导管关闭这类缺损,但因先前的一些装置递送鞘大,膜部再定位困难,残余分流率高,术后并发症多,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Amplatzer膜部和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专为经导管关闭膜周及肌部室间隔缺损而设计,国内外肌部室缺也已有成功应用的个例报道[1,2],但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在国内外尚无报道. 我科在西北率先完成首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目前总例数达24例国内领先.
- 左健蔡振杰张卫达崔勤徐学增李军姚志勇郑霄崔会丽张维马爱英
- 关键词:膜周部室间隔缺损AMPLATZER室间隔缺损封堵器适应证先天性心脏病
- 超声心动图和左室造影测量膜部室间隔缺损的相关研究
-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心动图和左室造影定量测量膜部室间隔缺损(VSD)的相关性,以探讨其在 VSD 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全组患者106(男49,女57)例,年龄2~45(10± 8)岁。均为膜部(膜周)VSD。超声心动图...
- 张玉顺李军左健姚志勇张军代正学
- 文献传递
- 应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 目的:评价经导管置人室缺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效果。
方法:全组600例,年龄3~56(6.24±23.25)岁,体重8.3~59(20.12±6.15)kg,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示VSD...
- 左健易定华俞世强崔会丽薛卫斌杨秀玲马爱英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导管治疗介入疗法
- 文献传递
- 125例动脉瘤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分析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总结 12 5例主动脉瘤及主动夹层瘤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尘的原因、种类及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12 5例动脉瘤患者 ,手术方法包括 :保留主动脉瓣人工血管置换 18例 ,复合带瓣人工血管置换 5 3例 ,主动脉根部加主动脉弓替换 13例 ,主动脉根替换加象鼻子手术 6例 ,胸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 16例 ,全胸、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 2例 ,腹主动脉瘤成形加自体肾移植 2例 ,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 11例 ,胸主动脉腔内支架 4例。结果 全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 2 5例 ,占动脉瘤手术例数的 2 0 % ,并发症包括截瘫 1例占并发症例数的 4 .0 % (1/ 2 5 ) ,一过性意识障碍 5例占 2 0 .0 % (5 / 2 5 ) ,呼吸功能不全 4例占16 .0 % (4 / 2 5 ) ,消化道大出血 2例占 8.0 % (2 / 2 5 ) ,肾功能不全 2例占 8.0 % (2 / 2 5 ) ,严重感染 4例占 16 .0 %(4 / 2 5 ) ,二次开胸止血 6例占 2 4 .0 % (6 / 2 5 ) ,二次升主动脉 -腹主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 1例占 4 .0 % (1/2 5 )。死亡 11例 ,死亡率为 8.8% ,死亡例数占并发症例数的 4 4 .0 % (11/ 2 5 )。结论 在动脉瘤手术中术后的并发症以二次开胸止血最高 ,其次为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术后感染、肾功能不全和消化道出血等。
- 段大为张伟达刘维永王晓武左健崔琴
- 关键词: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体外循环并发症死亡率
- 带膜大血管支架腔内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 2008年
-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术后操作要点,存在时间长短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2001年9月~2007年6月对180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施行了腔内隔绝术,(即经股动脉将支架-人造血管复合物导入主动脉封闭夹层破口)手术在DSA下完成。结果手术操作成功率100%,无传统手术造成心、肝、肾及截瘫等并发症,术后平均5d出院。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有效、微创,为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
- 左健易定华俞世强崔会丽杨秀玲
- 关键词: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 带膜大血管支架腔内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 目的:讨腔内瘤绝术治疗胸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较术后操作要点,存在时间长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2001年9月至2007年6月对180例 Stanford B 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施行了腔内隔绝术,(...
- 左健易定华俞世强崔会丽杨秀玲
- 文献传递
- 超声心动图在小腰型封堵器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小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mV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飞利浦Sonos-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4MHz,对43例PmVSD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进行超声心动图观测。结果①超声心动图测得室缺缺损口左室侧均大于右室侧,多数伴右室侧多孔(多束分流)。缺损口形态为不规则形或瘤形。②心血管造影测量缺损口左右室侧大小并与超声测量值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③封堵器型号为4~14(7.7±2.5)mm,1例释放后出现少量残余分流,术后3d消失,余成功封堵;3例少量三尖瓣返流,近期随访观察未见明显异常。结论PmVSD缺损口形态复杂,变异较大,超声心动图指导应用小腰型封堵器闭合可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
- 李军张军朱霆薛洁刘利勋左健李寰
-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封堵术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腔内隔绝围术期的护理管理
- TAD是循环血液渗入主动脉中层形成血肿,并沿着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严重心血管急症。本研究对76例患者全部应用带膜大管支架进行了腔内隔绝术,并就其围术期的护理管理进行论述。
- 杨秀玲左健陈文生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围术期
- 文献传递
-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三尖瓣反流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2
- 2005年
- 目的探讨经导管膜部室间隔缺损(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mVSD)封堵术并发三尖瓣反流的可能原因及注意问题。方法对542例成功行mVSD封堵术患者术前、术后即刻行超声心动图检测,术后5 d,1、3、6、12个月随访。结果术后14例出现三尖瓣反流,其中11例术后即刻及3 d出现少量反流。22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显示三尖瓣前叶腱索附着异常中3例最短术后4 d、最长1个月发现三尖瓣前叶腱索断裂,出现中量反流。三尖瓣隔叶、腱索和(或)缺损周缘增生的组织粘连融合,形成缺损口右室侧多孔及不同形态,其中7例呈较大的囊袋样不规则形或瘤形,缺损口周缘部分由三尖瓣隔叶和(或)腱索构成。结论mVSD封堵并发三尖瓣反流的原因可能为导管损伤腱索、输送杆损伤腱索和封堵器磨损腱索。术前选择适应证时,除常规观察项目外,还应注意观察三尖瓣前叶腱索位置、缺损周缘构成的组织结构及缺损口右室侧形态,以减少并发症。
- 李军张军宋艳朱霆李利段云燕张玉顺左健
-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室间隔缺损三尖瓣闭锁不全
- 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其负荷的变化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价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前、后心脏血流动力学及负荷的变化。方法西京医院ASD封堵术患者30(女23,男7)例,年龄4.5~63(28±18)岁。于封堵术前、术后3d、3个月及6个月行TTE检查。测量肺动脉瓣口、三尖瓣口血流速度,左、右心室和心房大小变化。结果ASD封堵术后3d、3个月、6个月:肺动脉瓣口最大流速、平均流速、速度时间积分以及三尖瓣口E峰和A峰值血流速度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肺动脉中段内径、右心房和右心室各径较术前显著减小(P〈0.01);左心房、左心室各径较术前增大(P〈0.05,P〈0.01)。术后各个时间点比较各指标也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ASD封堵治疗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和心腔前负荷变化得以纠正。TTE在ASD封堵术后的疗效观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石晶张军李军李利左健
-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房间隔缺损封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