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谊

作品数:24 被引量:173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切除
  • 15篇肿瘤
  • 14篇直肠
  • 14篇肝切除
  • 14篇肝转移
  • 14篇肠癌
  • 13篇直肠癌
  • 12篇结直肠
  • 11篇结直肠癌
  • 10篇直肠癌肝转移
  • 10篇手术
  • 10篇结直肠癌肝转...
  • 10篇肠肿瘤
  • 9篇直肠肿瘤
  • 8篇预后
  • 8篇结直肠肿瘤
  • 7篇切除术
  • 6篇肝切除术
  • 5篇胰腺
  • 5篇术后

机构

  • 23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北京肿瘤医院

作者

  • 24篇邢宝才
  • 24篇孙谊
  • 22篇包全
  • 21篇王宏伟
  • 19篇王崑
  • 6篇刘铭
  • 5篇刘伟
  • 4篇王立军
  • 2篇郝纯毅
  • 2篇钱红纲
  • 2篇黄信孚
  • 1篇王怡
  • 1篇顾晋
  • 1篇崔湧
  • 1篇严昆
  • 1篇吴楠
  • 1篇季加孚
  • 1篇杨薇
  • 1篇陈敏华
  • 1篇姚云峰

传媒

  • 6篇中华普通外科...
  • 4篇中华肝胆外科...
  • 4篇中华胃肠外科...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07
  • 1篇200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直肠癌肝转移切除术后并发症对生存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并发症对接受根治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切除患者生存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科接受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切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并发症按Dindo-Clavien分级分为无并发症、轻度(Ⅰ~Ⅱ级)并发症、重度(Ⅲ-Ⅳ级)。并探讨不同分级并发症与总生存及无病生存关系。结果本组173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接受根治性肝转移灶切除术,其中59例患者术后存在手术并发症。这些患者中37例为轻度并发症,22例为重度并发症。单因素(X^2=8.106,P=0.004)及多因素分析(X^2=8.006,P=0.005)提示术后并发症会降低患者总生存。但进一步分析提示重度并发症显著降低患者无病生存(X^2=4.216,P=0.04)及总生存(X^2=9.588,P=0.002),轻度并发症并未影响患者无病生存(X^2=1.313,P=0.252)及总生存(X^2=3.199,P=0.074)。结论围手术期并发症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独立预后因素。
王宏伟王崑包全孙谊金克敏闫晓峦邢宝才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肝切除术手术后并发症
临床危险评分体系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预测意义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验证临床危险评分(CRS)体系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预测意义。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4年8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肝切除的29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其复发和生存状况,统计分析不同CRS患者的预后差异。结果全组29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和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35和11个月,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0%、49.0%和35.7%,术后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7.2%、22.2%和18.2%。CRS0、1、2、3、4、5分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4、59、33、35、17和1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2);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16、19、13、10、4和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RS0~2分组和CRS3~5分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4和3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15和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RS体系能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术后的预后,对患者治疗策略的制订有参考意义。
金克敏闫晓峦王崑孙谊王宏伟邢宝才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肿瘤转移肝切除术
结直肠癌肝转移综合治疗预后因素分析(附317例报告)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疗效的预后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行肝切除手术治疗31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全组病人1、3、5年总存活率分别为90.5%、54.5%、45.0%。中位生存期43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原发灶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灶最大径、肝转移灶出现时间、癌胚抗原(CEA)水平及是否存在肝外转移灶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灶淋巴结转移、同时性肝转移和CEA>30μg/L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显著改善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的长期生存,多种临床风险因素影响病人预后。
闫晓峦王崑包全孙谊王宏伟金克敏邢宝才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肝切除预后分析
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同期与分期手术切除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比较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同期与分期切除的近期和远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的64例结直肠癌合并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同期切除者20例(同期切除组),分期切除者44例(分期切除组)。结果同期切除组Clavien-Dindo 1、2和3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2/20)、15.0%(3/20)和15.0%(3/20),分期切除组分别为13.6%(6/44)、13.6%(6/44)和22.7%(12/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切除组1、2和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5.0%、59.6%和37.2%,分期切除组分别为90.9%、68.2%和47.1%,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6月和7月,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原发灶淋巴结阳性(P=0.020)和肝切除术前CEA水平大于20μg/L(P=0.017)是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后有机会接受根治性局部治疗联合化疗则是一项保护性因素(P=0.001);而手术时机(同期或分期切除)与患者总体生存无关(P>0.05)。结论对于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选择同期或分期切除并不影响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远期生存率。
王立军闫晓峦王崑包全孙谊王宏伟金克敏邢宝才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同期切除与分期切除比较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比较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同期切除与分期切除安全性及远期疗效。方法:收集从2000年1月至2015年4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手术切除的54例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围手术期资料,并随访其复发及生存状况,比较同期切除组(19例)及分期切除组(35例)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基本一致。同期切除组及分期切除组术后Clavien-Dindo 1级、2级、3级及4级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0.5%(2/19)、31.6%(6/19)、5.3%(1/19)及10.5%(2/19)和8.6%(3/35)、17.1%(6/35)、25.7%(9/35)及0(0/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3)。但术后中位住院时间同期组明显低于分期组(同期组14d,分期组25d,P<0.001)。同期组与分期组术后中位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期组未达到,分期组39个月,P=0.649),两组术后无病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期组10个月,分期组10个月,P=0.827)。结论: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同期切除与分期切除比较未明显增加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而且远期疗效相似。
金克敏刘铭闫晓峦王立军王崑包全孙谊王宏伟邢宝才
关键词:直肠肿瘤肝转移
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胃吻合术后胰瘘术前风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胃吻合术后胰瘘的术前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胃吻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胰瘘发生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胃吻合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术前预测胰瘘的评分系统.应用ROC曲线分析评分系统预测患者术后胰瘘发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共有13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39例患者发生A级胰瘘(28.5%),15例为B级胰瘘(10.8%),6例为C级胰瘘(4.3%).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减黄(wald χ^2=5.515,P =0.019)、超重(wald χ^2=6.233,P=0.013)、胰管直径<3 mm(wald χ^2=10.392,P=0.001)与术后胰瘘发生密切相关.根据回归系数建立术后胰瘘风险评分系统,评分越高患者发生胰瘘风险越高,0分患者胰瘘发生率为9.9%,而4分患者胰瘘发生率为92.9%,评分系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1 (95% CI:0.694~0.849).结论 术前减黄、超重、胰管直径<3 mm与术后胰瘘发生密切相关,根据回归分析建立的术前风险评分系统能够比较有效的预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胃吻合术后胰瘘的发生.
王宏伟王崑包全孙谊金克敏闫晓峦刘铭邢宝才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瘘
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手术被引量:19
2006年
目的探讨胰腺体尾部肿瘤进行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手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4例胰腺体尾部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患者,采用了保留脾脏与脾血管的方法进行胰腺远端的切除。在肿瘤的右侧横断胰腺,显露脾动静脉,自胰腺的体部向脾脏方向分离脾动静脉血管与胰腺。不需离断脾动静脉和胃短血管,不需游离脾脏。结果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手术。全部病例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08min±52min;手术中的平均出血为475ml±96ml;手术均未需要输血;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8d±13d。手术后1例患者出现胰瘘,经保守治疗治愈。无其他合并症。随访无复发与转移。结论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胰腺远端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对于胰腺良性与交界性肿瘤的切除是最佳的选择。
邢宝才孙谊包全钱红纲郝纯毅黄信孚王怡顾晋季加孚
关键词:胰腺肿瘤外科手术
排粪习惯改变3年,血便1年,检查发现直肠上段癌伴同时性肝转移2周
2017年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32岁。因“排粪习惯改变3年,出现血便1年,检查发现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2周”而于2015年1月12日收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刘铭王崑孙谊王宏伟包全金克敏姚云峰李健崔湧吴楠邢宝才
关键词:同时性肝转移直肠癌排粪血便上段癌
射频消融治疗非手术适应证小肝癌疗效分析被引量:31
2007年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作为治疗非手术适应证原发性小肝癌(SHCC)的临床疗效。方法53例≤3cm的HCC行超声引导下RFA,肿瘤平均大小2.5cm,同期行手术切除治疗的34例<3cm的HCC作为对照组。肿瘤平均大小2.6cm。回顾性分析RFA组与手术切除组治疗小肝癌的疗效及生存率。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分析两组间数值的差异性,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两组病例的生存率。结果平均生存时间RFA组为(54.9±3.8)个月,手术组为(55.6±5.0)个月;1、2、3、4年总生存率RFA组分别为95.9%、87.0%、74.5%和61.9%,手术组为94.1%、87.8%、75.3%和70.7%(P=0.743);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RFA组82.8%、70.1%、57.5%,手术组85.1%、69.7%、57.1%;二者间均无明显差异(P=0.935)。RFA组3年以上总生存率较手术组略低;RFA组局部复发率为4.8%(4/84灶)。结论RFA因用时短、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成为非手术适应证的SHCC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并可获得接近手术治疗的生存率。
高文陈敏华严昆杨薇孙谊邢宝才
关键词:射频消融手术切除原发性小肝癌生存率
肝炎对结直肠癌肝转移外科治疗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肝炎对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患者外科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3年1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行手术治疗的175例CRL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肝炎,分为合并肝炎组(16例)和未合并肝炎组(159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手术方式及预后。结果除血小板水平合并肝炎组明显低于未合并肝炎组外(P〈0.05),其他肝功能指标(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中行大范围肝转移灶切除术的比例分别为37.5%(6/16)和22.0%(35/1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胆漏发生率及术后引流量等围手术期指标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46月和33月,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8月和10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合并肝炎的CRLM患者肝储备功能良好.可以安全地进行大范围肝切除,不会影响生存。
刘铭王崑孙谊包全王宏伟金克敏邢宝才
关键词:肝炎结直肠癌肝转移外科治疗预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