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立云

作品数:31 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生物学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6篇蚜科
  • 11篇蚜虫
  • 10篇同翅目
  • 9篇蚜属
  • 9篇蚜亚科
  • 9篇亚科
  • 9篇半翅目
  • 7篇新纪录属
  • 5篇物种
  • 5篇DNA条形码
  • 4篇蚜总科
  • 4篇物种多样性
  • 4篇COI
  • 3篇新纪录种
  • 3篇英文
  • 3篇中国新纪录
  • 3篇中国新纪录属
  • 3篇昆虫
  • 3篇害虫
  • 2篇动物地理

机构

  • 30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广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河北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辽宁省农业科...
  • 1篇沈阳大学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枣庄市市中区...
  • 1篇邯郸市林业局

作者

  • 31篇姜立云
  • 26篇乔格侠
  • 5篇张广学
  • 4篇陈静
  • 3篇黄晓磊
  • 2篇苏晓梅
  • 2篇郑毅胜
  • 2篇汪珍春
  • 2篇陈睿
  • 1篇周成刚
  • 1篇王小兰
  • 1篇王兴亚
  • 1篇王剑峰
  • 1篇程清泉
  • 1篇苗麟
  • 1篇郑建峰
  • 1篇梁红斌
  • 1篇王红托
  • 1篇李迅东
  • 1篇秦启联

传媒

  • 15篇动物分类学报
  • 5篇应用昆虫学报
  • 3篇生物多样性
  • 2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NA条形码快速鉴定广州常见菊花蚜虫被引量:5
2013年
为了探讨DNA条形码技术在花卉害虫防治时用于蚜虫物种的快速、准确鉴定的可行性,本研究利用条形码通用引物扩增了危害广州市常见菊花品种的2种蚜虫,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和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DNA条形码。通过分析获取的2种43个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基因658 bp序列后发现,碱基平均含量为39.8%T,14.3%C,35.3%A,10.6%G,其中A+T含量为75.1%,C+G含量为24.9%,存在明显的A、T碱基偏好性,符合昆虫线粒体基因碱基组成的基本特征;有保守位点551个,可变位点62个,简约位点56个,单个突变位点6个。序列饱和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该序列转换与颠换未达到饱和,因此可以进行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的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分析。所有样品的种内平均差异为0.08%(0.00%~1.20%±0.18%),种间平均序列差异为9.69%(9.60%~10.30%±0.13%)。同时,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采自不同地区不同菊花品种上的桃蚜和棉蚜分别聚为一支。因此,本研究证明应用基于COI基因片段的DNA条形码进行花卉常见蚜虫类害虫的快速鉴定具有可行性。
汪珍春王小兰郑毅胜周伯春姜立云
关键词:蚜虫DNA条形码线粒体COI菊花
毛蚜属Chaitophorus蚜虫(半翅目:蚜科:毛蚜亚科)与初级内共生菌Buchnera的演化关系
2016年
【目的】蚜虫体内共生菌种类丰富,二者关系十分密切。几乎所有蚜虫都具有一类专性的初级内共生菌Buchnera aphidicola,二者的专性共生关系使蚜虫-Buchnera成为研究共生关系演化的理想模型。本研究对蚜虫-Buchnera在低级阶元水平上的"平行演化假说"进行了验证。【方法】选取在杨属Populus或柳属Salix植物上营同寄主全周期生活的毛蚜属Chaitophorus蚜虫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来源的分子标记(蚜虫线粒体基因、核基因和内共生菌基因),运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重建蚜虫和Buchnera的系统树,并利用Tree Map、Jane和Para Fit检验二者是否具有协同系统发生关系。【结果】Tree Map和Jane分析检测到毛蚜属蚜虫与Buchnera具有显著的共成种信号,Para Fit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总体关联极为显著。【结论】毛蚜属蚜虫与其初级内共生菌Buchnera在种级及以下水平上符合"平行演化假说",并且二者的演化关系不会受到寄主植物差异的影响。
杨雪姜立云陈静乔格侠
关键词:蚜虫BUCHNERA共生菌
北京及其周边地区蚜虫物种多样性研究
蚜虫类是较大的一类寄生性昆虫,隶属于昆虫纲同翅目胸喙亚目.该文记述包括北京、天津及河北地区蚜虫类共计13科106属251种,是首次对该地区蚜虫类的系统详尽报道;其中包括1中国新纪录属,3中国新纪录种.该文编写中利用GIS...
姜立云
关键词:同翅目蚜总科物种多样性
文献传递
两种毛蚜线粒体基因组比较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线粒体基因组分析已被应用于昆虫系统发育研究。本研究以蚜科Aphididae重要类群毛蚜亚科物种为代表,测定并比较分析了该类蚜虫的线粒体基因组特征,探讨了基于线粒体基因组信息的蚜虫系统发育关系重建。【方法】以毛蚜亚科三角枫多态毛蚜Periphyllus acerihabitans Zhang和针茅小毛蚜Chaetosiphella stipae Hille Ris Lambers,1947为研究对象,利用长短PCR相结合的方法测定线粒体基因组的序列,分析了基因组的基本特征;基于在线t RNAscan-SE Search Server搜索方法预测了t RNA的二级结构;基于12个物种(本研究获得的2个物种和10个Gen Bank上下载的物种数据)的蛋白编码基因(PCGs)序列,利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重建了蚜科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两种毛蚜均获得了约94%的线粒体基因组数据,P.acerihabitans获得了14 908 bp,控制区为1 205 bp;C.stipae获得了13 893 bp,控制区为609 bp。两种毛蚜同时获得33个基因,包含接近完整的13个蛋白编码基因(PCGs)(nad5不完整),18个tRNA,2个rRNA基因;ka/ks值表明,C.stipae的进化速率更快。从基因组组成、基因排列顺序、核苷酸组成分析、密码子使用情况、t RNA二级结构等特征来分析,两种蚜虫线粒体基因组基本特征相似。系统发育重建结果表明毛蚜亚科、蚜亚科的单系性得到了支持,毛蚜亚科位于蚜科的基部位置。【结论】两种毛蚜线粒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相似,符合蚜虫线粒体基因组的一般特征,两种线粒体基因组的长度差异主要来自控制区长度的不同;系统发育重建支持毛蚜亚科与蚜亚科的单系性,毛蚜亚科位于蚜科较为基部的位置。研究结果为蚜虫类系统发育重建提供了参考。
牛芳芳陈静姜立云任国栋乔格侠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关系
中国长管蚜亚科四新纪录属及四新纪录种(半翅目,蚜科)
2011年
记述了中国蚜科Aphididae长管蚜亚科Macrosiphinae 4新纪录属,隐蚜属Cryptaphis Hille Ris Lambers,1947,印度瘤蚜属Indomyzus Ghosh,Ghosh&Raychaudhuri,1971,一点红蚜属Ipuka van Harten&Ilharco,(1975)1976和管蚜属Tubaphis Hille Ris Lambers,1947;及4新纪录种,老鹳草隐蚜Cryptaphis geranicola(Shinji,1935),感觉印度瘤蚜Indomyzus sensoriatus Ghosh,Ghoshand Raychaudhuri,1971,扩散一点红蚜Ipuka dispersum(vander Goot,1917)和铁线莲管蚜Tubaphis clematophila(Takahashi,1965)。记述了各属及种的形态特征,每种提供了检视标本、地理分布、寄主植物等信息,绘制了形态特征图,拍摄了整体照片。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
苏晓梅姜立云乔格侠
关键词:半翅目蚜科
中国半翅目等29目昆虫新分类单元2021年年度报告被引量:1
2022年
本文以2021年度中国半翅目等29目昆虫(除昆虫纲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之外的其他昆虫类群)发表的新分类单元为研究对象,系统编汇了新分类单元信息、模式标本名录与文献目录,并分析了描述新种的热点地区、模式标本存放情况以及发表期刊的特点等。2021年度中国半翅目等29目昆虫描述了新属35个,新物种386个以及1个新种下分类单元,共计422个新分类单元;基于对新物种在省级行政区分布的分析,新物种发现的热点地区分布于中国西南(云南、贵州以及四川等)及其邻近地区(广西和西藏等),而以200 km×200 km栅格为操作单位,新物种发现的热点地区主要集中在山地地区。395位研究者参与了本年度新分类单元命名和描述工作,相关结果发表在28种期刊上,共205篇文章。本研究及时更新了2021年度中国半翅目等29目昆虫的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对于加快建设数据共享平台、支撑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以及保障国门生物安全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刘童祎姜立云乔格侠
关键词:半翅目
青檀新害虫——青檀绵叶蚜(半翅目:蚜科)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青檀绵叶蚜的分布与为害、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等,为进一步研究其生态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对山东和安徽青檀自然分布区内的青檀绵叶蚜分布和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在青檀绵叶蚜生活周期的不同阶段,从野外及实验室饲养的蚜虫种群中采集所有虫态,用光学显微镜、解剖镜、数码体视显微镜等观察、测量并记录各虫态形态特征。从3月越冬卵开始孵化到11月受精卵产生,每周定期进行林间和室内饲养观察,记录青檀绵叶蚜的为害特点、生活史和生活习性。【结果】青檀绵叶蚜在山东、安徽等地均有分布,若蚜及成蚜以口针刺入叶片及嫩枝等韧皮部,吸取汁液,导致叶片褪绿变黄、卷曲甚至脱落,造成种子无法发育,严重影响青檀结实,虫体产生的蜜露还诱发严重的煤污病;蚜虫群居在叶片背面主叶脉附近,并沿叶柄基部主脉向叶边缘侧脉扩散为害。青檀绵叶蚜卵初产时为橙黄色,后逐渐变为黑褐色至黑色,越冬卵为亮黑色,光泽明显;初生若蚜为椭圆形,通体透明,体表无蜡丝蜡粉;若蚜4个龄期,体被长蜡丝蜡粉;成蚜呈椭圆形,黄绿色,被白色长蜡丝;干母成蚜无翅,较无翅孤雌成蚜粗短;孤雌成蚜分有翅型和无翅型2种;雌性蚜无翅,雄性蚜有翅。在山东枣庄,越冬卵3月中下旬开始孵化出干母,4月产生干雌,5月产生孤雌蚜,10月上旬产生性蚜,10月中旬雌雄性蚜交尾后产生受精卵,以卵在青檀上越冬。无翅型耐饥性强于有翅型。【结论】目前发现青檀绵叶蚜仅为害青檀,在山东、安徽等地均有分布,营同寄主全周期生活,呈群居分布,以无翅型为主,耐饥性较强;青檀绵叶蚜具有繁殖快、数量多、暴发性强、危害时间长等特点,对不同地区、不同种源的青檀均造成危害,是青檀上危害较重的一类新害虫。
李伟伟安广池乔格侠姜立云周成刚赵洋民
关键词:青檀生物学特性
中国新纪录属——斑大蚜属研究(同翅目,蚜科,大蚜亚科)(英文)被引量:2
2004年
研究了中国蚜科Aphididae大蚜亚科Lachninae 1新纪录属 ,斑大蚜属MaculolachnusGaumont,192 0 ,记述模式种蔷薇斑大蚜Maculolachnussubmacula (Walker,184 8)。提供了形态描述、寄主植物、分布及形态特征图。
姜立云乔格侠张广学
关键词:同翅目蚜科
中国东北地区蚜虫系统学及动物地理学研究
姜立云
关键词:蚜虫系统学物种多样性动物地理
甜菜蚜(半翅目,蚜科)的种下分化——基于形态与分子数据被引量:2
2010年
甜菜蚜Aphis fabae Scopoli是世界广布性害虫,主要为害甜菜、蚕豆、荞麦、玉米等农作物以及欧洲卫矛、金莲花等园林植物,该种包含6个亚种,即指名亚种A.fabae fabae Scopoli、刺菜亚种A.fabae cirsiiacanthoidis Scopoli、卫茅亚种A.fabae evonymi Fabricius、牛蒡亚种A.fabae mordvilkoi Brner & Janich、茄亚种A.fabae solanella Theobald和蓟亚种A.fabae eryngii E.E.Blanchard。由于各亚种形态特征十分相似,分类学上通常依据次生寄主植物来鉴定。至于这些亚种是否成立,不同的学者观点不同。为此,本研究选取了甜菜蚜4个亚种(卫矛亚种和蓟亚种除外),基于比较形态特征和分子遗传差异来确定这些亚种的分类地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了10个常用的鉴别形态特征,判别分析结果表明牛蒡亚种和指名亚种具有较高的交叉重叠范围,而刺菜亚种和茄亚种部分个体互相重叠,部分个体相对独立,形态特征结果分析说明这些特征并不能对4个亚种进行有效区分。基于线粒体基因Cyt b、用于DNA条形编码的COⅠ基因序列片段和它的5’端,对4个亚种34个个体的分子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亚种的所有个体之间基于COⅠ和Cyt b序列的遗传距离范围均为0.0%~1.3%;基于遗传距离所构建的邻接树(NJ)明显聚为两支(支持率100%),两分支之间的遗传距离范围为1.1%~1.3%,各亚种内部的遗传距离范围为0.00~0.03%;结果表明甜菜蚜可能是一个正在分化的物种,基于DNA序列的分析并不支持4个亚种的划分。
张慧红黄晓磊姜立云乔格侠郑哲民
关键词:CYT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