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
- 作品数:42 被引量:463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北京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建筑科学更多>>
- 场景制造:北京三个城市社区发展的文化动力分析
- 以往的区域发展研究很少涉及具体的设施、人群、活动、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等地方文化特征的研究,而主要是从传统的经济发展要素,如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入手,研究它们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可以说,早期的区域发展研究带有很强...
- 吴军
- 关键词:文化动力
- 文化动力纳入城市经营战略
- 2017年
- 我主要是做文化动力,所以我就从文化动力的角度,首先汇报一下我们的研究,然后汇报一下自己对‘三山五园’建设的两点思考。
- 吴军
- 关键词:文化动力城市经营战略
- 大城市发展的新行动战略:消费城市被引量:26
- 2014年
- 城市优势随着城市形态的转变而发生着深刻变化。哈佛大学城市经济学家爱华德·格莱泽(Edward Glaeser)和芝加哥大学城市社会学家特里·克拉克(Terry Clark)分别对美国纽约、芝加哥、洛杉矶、费城、波士顿和底特律等大城市研究后发现,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传统工业从城市中心撤离或衰竭,而以文化创意和休闲娱乐为主的新兴产业逐渐兴起。大都市的城市形态从生产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开始转变,一个新的城市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即以消费为主的后工业城市形态;而这种城市形态的优势体现在:城市作为一种生活场域在吸引高素质人力资本方面的能力。
- 吴军
- 关键词:大城市
- 吸引创意阶层流动与聚集:人文环境与场景——西方创意阶层理论综述被引量:6
- 2019年
- 创意经济的兴起对社会阶层的划分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学者强烈感受到现今世界正发生着重大变化,可是,究竟是怎样一种变化,学者们还尚未达成共识。多伦多大学理查德·佛罗里达教授提出"创意阶层"理论,对这个未定的共识进行了旗帜鲜明的回应。持该理论观点的学者还包括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特里·克拉克、哈佛大学爱德华·格莱泽、多伦多大学丹尼尔·西尔等学者。他们认为,工业社会正转入一种创新型的增长模式,即创意成为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未来大城市的竞争力体现在——城市作为地方场景特征在吸引高素质人群方面的能力。同时,创意阶层偏爱包容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的城市社区文化,吸引创意阶层就需要塑造"城市场景"。因为它是地方质量的体现,也是城市品质提升的核心要素。
- 吴军
- 关键词:创意阶层人文环境
- 北京文化参与的特点、挑战与政策思考--基于文化舒适物的实证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文化舒适物(Cultural Amenities)是指"能够给城市生活带来舒适性的事物",强调地方体验。它是人们文化实践的主要载体或场所,是文化参与的重要指示器;有了文化舒适物,文化实践才能真正"落地"。因此,一个地方文化舒适物的存在与否或者存在数目,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出本地区文化参与的情况。通过对北京四大类文化舒适物统计与分析后发现,北京文化参与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相对不均衡现象,其中,市场类精神文化消费集中在城市功能拓展区,市场类物质文化消费中,特色餐馆占比重最大,反映了"吃"背后蕴含多样性的社交文化。纯公共文化参与中,博物馆、社区文化服务中心较为丰富,这反映了北京在现代化过程中仍然保留着浓厚的传统主义和睦邻友好的城市文化风格。半公共文化参与比较丰富,尤其是人文景观、高校。然而,北京文化参与同样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文化参与需求的多样性与现有文化舒适物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问题;市民文化参与的主体性培育问题;文化消费活动还停留在单个设施或活动的消费上,地方作为一个整体空间的消费场景没有得到重视。提升文化参与的政策建议思路有:第一,注重文化舒适物空间布局的多样性和公正性;第二,界定文化参与中的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边界问题;第三,引入社会力量,培育市民文化参与的主体性;第四,在刺激文化消费方面,除了注重单个文化舒适物的消费带动作用,还要注重空间场景效应;第五,无论"自上而下"的公共文化参与,还是"自下而上"的市场文化消费活动,都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
- 吴军吴军
- 关键词:文化参与
- 场景理论与城市发展——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新理论范式被引量:122
- 2013年
- 以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特里·克拉克(Terry Clark)为代表的研究团队提出城市研究新范式"场景理论"。该理论把对城市空间的研究从自然与社会属性层面拓展到区位文化的消费实践层面。他们对纽约、洛杉矶、芝加哥、巴黎、东京和首尔等国际大都市研究后发现,都市娱乐休闲设施的不同组合,会形成不同的都市"场景",不同的都市场景蕴含着特定的文化价值取向,这种文化价值取向又吸引着不同的群体前来进行文化消费实践,从而推动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后工业化城市发展的典型特点。该理论为我国城市发展和公共政策制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视角。
- 吴军夏建中特里.克拉克
- 关键词:城市发展芝加哥学派
- 文化动力:一种解释城市发展与转型的新思维被引量:30
- 2015年
- 城市发展动力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和学界关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思路要求城市发展模式从规模粗放型向质量集约型转变、从增量扩能向做优存量调整。因为单纯依赖土地、劳动力、资金和管理效率等要素的"传统模式",很难维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新背景下,大城市如何进一步发展,提升内涵与质量?文化动力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路径,是对该问题的学术回应。文化动力中的"文化",并不是指那种模糊的、抽象的、无所不包的文化,而是指那些与本地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文化设施、多样性组织、各种文化实践等构成的城市场景,以及场景中隐藏的自我表达、超凡魅力和时尚等价值观与生活方式。这些因素能对创意阶层产生吸引作用,并影响该群体的城市流动和新兴公司选址等。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化动力模式作为一种全新思维,重塑着城市发展与转型的后工业路径。
- 吴军
- 关键词:文化动力创意阶层
- 消费场景视角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路径探索——以成都为例被引量:10
- 2022年
-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作为一种新的大城市战略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国内城市已开展大量实践,但学术界对其建设路径探讨相对薄弱。“消费场景”作为一种新概念被运用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实践当中,旨在通过消费场景打造,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消费场景是城市美学价值的体现与生活方式的表达,也是城市公共生活的“孵化器”。成都在国内率先将消费场景运用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之中并取得良好效果,通过打造时尚潮购、特色街区、体育脉动、熊猫野趣等多元消费场景,将不同场景进行糅合,构建城市大场景,把城市宜居舒适性品质转化为人民群众可感可及的美好生活体验,从而增强城市发展优势,提高城市整体竞争力。文章基于成都实践认为以消费场景促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一方面有助于揭示场景作为城市发展内生动力的一种新要素及其作用机制,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 吴军王修齐刘润东
- 转型社区的治理难题与实践探索——以北京大兴区“村改居”Y社区为例被引量:5
- 2016年
- 转型社区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一种新的城市社区类型,它是由于大都市向外快速扩张、大量动拆迁与村落合并而造成的一种新人口聚集现象。本文通过对北京大兴一个"村改居"社区的调查研究发现,这种社区在空间分布上多集中在城郊结合部,经济结构比较混杂,社会交往呈现出本地人与外地人两种截然不同的二元圈子,而且居民生活方式仍然保留着农村作息特征。更重要的是,这种转型社区还遇到一些治理问题,如新旧管理体制的协调、社会组织的缺失以及居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对此,Y社区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设置社区双轨制治理体系、实施社区组织再造工程以及通过市场机制来调控外来人口等。这些实践探索对当前此类社区建设与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吴军
- 关键词:城中村村改居
- 城市作为增长机器:走向地方政治经济学被引量:7
- 2018年
- 一个城市,更普遍地说,任何一个地方,都被认为是某些土地精英利益的表达。这样的精英阶层被认为是通过利用土地获利而日益强化的,其成员在这一地区内享有共同利益。精英们与其他区域的精英竞争,为促进资源增长,努力在自己的领域内而不是其他地区进行投资。在地方和非地方层级,政府部门被用于协助以牺牲地区竞争为代价来实现这一增长。社区生活境遇在很大程度上是这台增长机器所体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力量的结果。在此背景下,特别是在涉及失业问题的情况下,对增长与各种社会团体利益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描述了近年来反增长的社会趋势,并对其潜在后果进行了评估。
- 哈维·莫罗奇吴军郭西(译)
- 关键词: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