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芳
- 作品数:11 被引量:6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光伏建筑一体化中对建筑荷载与风荷载的考虑
- 2013年
- 分析了在BIPV应用中的建筑荷载与风载荷问题,给出了在BIPV应用中风载荷的计算和安全性分析的具体方法,尤其是从气流在复杂环境下的扰动出发,探讨了都市建筑群中有强扰动时BIPV的安全性考虑,最后给出了BIPV中计算风载荷和安全性的实例。
- 吕芳
- 关键词:建筑荷载风荷载
- 光伏组件载荷压力模拟装置
- 一种光伏组件载荷压力模拟装置,包括静态机械载荷装置和动态机械载荷装置两部分,静态机械载荷装置和动态机械载荷装置布置在机箱(1)内;进行静态载荷试验时,通过智能数字仪表(3)对气囊(4)进行自动充放气,模拟静态载荷静态载荷...
- 吕芳王一波马丽云张嘉
- 文献传递
- 中国高原气候区下光伏组件实际运行衰减分析被引量:10
- 2019年
- 研究在西藏地区分别运行15 a和9 a的2个光伏电站组件的衰减情况,采用外观检查法、EL、I-V、SEM等手段进行组件衰减模式与衰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2个电站组件年均衰减率分别为0.82%和0.71%,在晶体硅组件合理衰减范围内。研究发现年均衰减率为0.82%的组件主要问题为电极腐蚀及电极处EVA黄变,并发现出现大量高温差作用下的特征栅线断裂;年均衰减率为0.71%的组件主要问题为聚酯(PET)背板严重粉化、减薄等问题,同时发现大量背板减薄导致支撑力减弱而引起的电极断栅电池隐裂,聚酯(PET)背板材料在当地高紫外作用下表现出较差的耐候性。以上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原气候区下高温差及高紫外对组件性能的影响。
- 李海玲李海玲吕芳胡红杰吕芳刘海涛
- 关键词:光伏组件晶体硅
- 光伏电站对格尔木荒漠地区太阳辐射场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5
- 2015年
- 利用2012年10月-2013年9月格尔木大型光伏电站内外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光伏电站内外地表辐射特征。结果表明:站内向上短波辐射和净辐射日总量分别为3.54、8.30MJ/m^2;站外分别为5.02、6.34MJ/m^2。年内最大值均出现在6月份,最小值均出现在12月份。两个观测点向上短波辐射春季相差最大,冬季相差最小。净辐射在8月份相差最大,12月份相差最小。站内日平均反照率为0.19,站外为0.26。站内年平均净辐射明显高于站外,光伏电站内下垫面温度明显低于站外,光伏电站是一个能量汇。
- 杨丽薇高晓清吕芳惠小英马丽云侯旭宏李海玲
- 关键词:光伏电站地表辐射地表反照率能量平衡
- 提高光伏产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的建议被引量:1
- 2020年
- 光伏在全球能源绿色转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我国光伏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有助于带动整个行业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引导更多企业从注重“制造绿色”转向“制造绿色”与“绿色制造”并重,使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多优势。针对我国绿色供应链实践起步晚、管理体系建设难以及激励不足等问题,建议尽早完善标准体系,进行重点引导,不断强化激励机制,提高光伏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
- 毛涛吕芳
- 关键词:光伏绿色供应链环境绩效
- 光伏组件载荷压力模拟装置
- 一种光伏组件载荷压力模拟装置,包括静态机械载荷装置和动态机械载荷装置两部分,静态机械载荷装置和动态机械载荷装置布置在机箱(1)内;进行静态载荷试验时,通过智能数字仪表(3)对气囊(4)进行自动充放气,模拟静态载荷压力;进...
- 吕芳王一波马丽云张嘉
- 文献传递
- 一种手温供能的热动力装置
- 一种手温供能的热动力装置,它依据斯特林原理运行,由加热板、冷却板和回热器产生动力。加热板与冷却板位于配气活塞缸的两端。配气活塞同时起回热器的作用,另有固定式回热器辅助。本实用新型以轴衬代替轴承,主轴在轴衬上旋转。配气活塞...
- 吕芳陈振斌张嘉王洁璐
- 文献传递
- 建筑光伏系统工程设计要点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以实际建筑光伏工程建设经验为基础,通过归纳和分析,总结得出了建筑光伏系统工程设计的若干要点。
- 吕芳马丽云
- 关键词:BIPV
- 晶硅光伏组件回收技术环境影响分析被引量:6
- 2023年
- 概述了晶硅光伏组件回收技术现状,对国内4家晶硅光伏组件回收企业开展调研,依据收集的调研表基于欧盟产品环境足迹方法,对我国晶体硅光伏组件现有回收技术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估,最终得出每生产1(kW·h)直流电力所产生的环境影响。
- 贾晓洁郑璐吕芳赵雷赵雷
- 关键词:光伏组件回收技术生命周期评价
- 光伏电站对格尔木荒漠地区土壤温度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1
- 2016年
- 利用2012年10月~2013年9月格尔木大型光伏电站内外一整年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光伏电站内外的土壤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土壤浅层(5、10 cm),光伏电站内外土壤温度日变化差异明显.5 cm层土壤温度日最大值相差9.7℃,土壤温度日较差站内明显低于站外,光伏装置具有绝热保温作用.站内5~180 cm各层土壤温度年较差均大于站外;在冬季,站外各层土壤温度均明显高于站内,光伏电站是冷源.在2012年10月~次年3月,站内5~80 cm各层土壤日平均温度显著低于站外.
- 高晓清杨丽薇吕芳马丽云惠小英侯旭宏李海玲
- 关键词:光伏电站荒漠地区土壤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