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虎岐

作品数:47 被引量:178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生物学
  • 12篇农业科学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基因
  • 6篇淡色库蚊
  • 6篇植物
  • 6篇库蚊
  • 5篇秀丽线虫
  • 5篇多重PCR
  • 4篇生物信息
  • 4篇生物信息学
  • 4篇生物信息学分...
  • 4篇转录
  • 4篇氯菊酯
  • 4篇菊酯
  • 3篇蛋白
  • 3篇树莓
  • 3篇转录因子
  • 3篇相关基因
  • 3篇小麦
  • 3篇剪接
  • 3篇PR
  • 2篇多样性

机构

  • 46篇西北农林科技...
  • 17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业大学
  • 1篇西北林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7篇刘虎岐
  • 16篇张成岗
  • 11篇任长虹
  • 5篇吴永红
  • 4篇屈武斌
  • 4篇段晓雷
  • 3篇张继业
  • 3篇韦革宏
  • 3篇石锦平
  • 3篇王稳
  • 3篇陈铁山
  • 3篇王超
  • 3篇庞剑会
  • 3篇赵娜
  • 3篇李媛
  • 3篇韩翠英
  • 2篇陈文新
  • 2篇傅建熙
  • 2篇郝鲜俊
  • 2篇杨勇

传媒

  • 9篇西北农林科技...
  • 7篇西北农业学报
  • 3篇生物技术通讯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陕西林业科技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生物化学与生...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中药材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园艺学报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医学分子生物...
  • 1篇黑龙江教育(...
  • 1篇农产品加工(...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5
  • 5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9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业技术家教”推广模式及农业科技传播网络研究与实践
李鑫薛增召谢恩魁刘占德刘光哲姚忠臣袁虎林陆迁任小林范崇辉董应才刘虎岐魏永平聂俊峰胡志强师守国付洁王进亚冯百利赵宏林李善菊白聪玲
“农业技术家教”就是因地制宜,因需要,使科技人员与技术受体(农民)在双向互动的基础上,对技术和信息直通交流,进行多方面、系统化合作,以咨询和培训等方式,为农民生产生活和农村发展服务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农业技术家教”系统...
关键词: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传播网络
淡色库蚊XND-P450基因cDNA全长克隆及表达
2014年
【目的】克隆淡色库蚊氯菊酯抗性相关XND-P450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其在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淡色库蚊中表达量的差异,为阐明XND-P450的功能和抗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依据淡色库蚊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差异表达的EST片段设计PCR引物,采用RACE技术克隆淡色库蚊氯菊酯抗性相关基因XND-P450全长cDNA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半定量PCR技术,对XND-P450基因在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淡色库蚊中的表达量差异进行检测。【结果】经过克隆获得长度为1 679bp的淡色库蚊氯菊酯抗性相关基因XND-P450全长cDNA,编码523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与致倦库蚊、埃及伊蚊CYP450基因的同源性在70%以上,其编码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33 244.9u,理论等电点为8.10,属于不稳定的亲水蛋白,氨基酸序列与致倦库蚊及冈比亚按蚊CYP450蛋白的同源性在40%以上。半定量PCR电泳分析显示,抗性品系淡色库蚊中的XND-P450基因表达量较敏感品系高。【结论】克隆了淡色库蚊氯菊酯抗性相关XND-P450基因,该基因在抗性品系淡色库蚊中的表达量高于敏感品系,推测其与氯菊酯抗性相关。
郑文亮李边征华刘应保王晓宇刘虎岐
关键词:淡色库蚊氯菊酯RACE
急性持续性热辐射损伤对小鼠皮肤热应激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急性持续性热辐射对小鼠皮肤热应激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热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置于烤箱内,分别设定环境温度为43~61℃(以2℃递增),进行急性持续性热辐射损伤,直至小鼠死亡,以室温下放置5 min的小鼠为对照组(CK),立即解剖致死小鼠,将去除毛发后的小鼠皮肤于体积分数为0.1%DEPC水中快速漂洗后,置液氮中保存。提取RNA并反转录,用两重RT-PCR扩增与热应激相关的基因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hsp70、krt6α和thbs1等基因的表达,在不同温度热辐射作用下均较CK呈明显上调趋势。其中hsp70的表达在环境温度低于55℃时急剧上调,而在高于57℃时表达上调相对趋缓;而krt6α和thbs1的表达上调程度则与温度变化关系不大。此外,hsp105的表达与CK相比,在较低温度(51℃以下)时呈明显上调趋势,而在较高温度(53℃以上)时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强度急性持续性热辐射对小鼠皮肤热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具有显著影响,且不同基因的表达量与温度之间呈现不同的相关性。同时,根据两重RT-PCR分析结果可知,hsp70可作为量化不同强度热辐射损伤的分子标记。
李志慧高艳任长虹刘虎岐张成岗
关键词:热辐射RT-PCRHSP70小鼠
4个小麦抗旱相关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及其与抗旱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6年
筛选转录因子基因作为小麦抗旱性鉴定指标,丰富和补充小麦抗旱鉴定体系。以4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个抗旱相关转录因子基因(TaERF1,TaMYB30,TaNAC69,Wabi5)在不同处理时间的表达,同时分析干旱胁迫下4个抗旱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探究4个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与抗旱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基因TaERF1、TaMYB30、TaNAC69和Wabi5的表达都受干旱胁迫的诱导,且在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中的表达模式存在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TaERF1在各胁迫持续时间点的表达量都与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在胁迫处理3h、24h和48h时,TaERF1的表达量与相对含水量(RWC)显著相关,TaMYB30、TaNAC69和Wabi5在一定时段的干旱胁迫后的表达量也分别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RWC和MDA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转录因子基因TaERF1、TaMYB30、TaNAC69和Wabi5的表达可以作为评估小麦抗旱性的参考指标。
刘秉焱韩翠英刘虎岐
关键词:小麦转录因子抗旱指标
秀丽线虫物理低氧损伤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2011年
目的:利用秀丽线虫研发合适的低氧损伤模型,以更好地揭示低氧生理和低氧病理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对秀丽线虫进行不同时间的低氧处理,系统观察线虫的死亡率、运动功能、细胞形态及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低氧对线虫的损伤情况。结果:氧浓度为0.2%的物理性低氧可引起秀丽线虫多种细胞形态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线虫死亡,且死亡率随低氧时间延长而持续增加,同时低氧诱导因子(HIF-1)的表达显著上调。进一步通过神经元特异性转基因(绿色荧光蛋白)株系观察到低氧可引起神经元特征性损伤。结论:成功建立有效、简便易行的线虫物理低氧损伤模型,可用于低氧病理和低氧应答分子机制研究。
任长虹张继业石锦平蒋斌赵娜刘虎岐张成岗
关键词:秀丽线虫
干旱胁迫下不同品种小麦4种功能基因的表达模式及相关生理指标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对干旱胁迫下脂质转移蛋白基因(TaLTP1)、膨胀素基因(TaEXPB23)、水通道蛋白基因(TaAQP7)和果聚糖6-果糖基转移酶基因(Ta6-SFT)在4种小麦叶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测定相对水分质量分数和果聚糖质量分数来判断小麦生长发育状况。结果显示:干旱胁迫48h内,4种基因在不同抗旱性小麦叶片中的表达模式不同,干旱敏感型小麦中4种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先上升后下降,恢复到正常水平;干旱耐受型小麦中4种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先上升后下降,但仍维持较高表达水平;干旱耐受型小麦具有较高的相对水分质量分数和果聚糖累积量。以上结果表明,4种基因参与小麦干旱胁迫应答,4种基因的表达模式可以作为鉴定小麦抗旱的分子指标。本研究可为准确快速地鉴定小麦品种抗旱性提供重要分子依据。
韩翠英刘秉焱刘虎岐
关键词:小麦干旱胁迫
陇山山地自然区药用植物资源及多样性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了解陇山山地自然区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分布规律,分析该区药用植物多样性特征,为该区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通过野外调查,统计陇山山地自然区药用植物种类构成及其科、属、种层面的具体分布,分析其分布类型、濒危物种和道地、特色药材现状,并对其生长类型、药用部位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当地药用植物利用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对策。【结果】陇山山地自然区共有药用植物146科、763属、1 838种,其中珍稀濒危药用植物45种,道地药材103种,特色药材144种,多年生草本类药材943种,以全草类、根类和根茎类入药的药材较多。区内药用植物属存在15种分布区类型18个变型,药用植物区系热带、温带性质显著,同时具有一定的古老成分。【结论】陇山山地自然区药用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性程度较高,应加强资源保护工作,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该区药用植物资源。
邢妮张婷刘秉焱王超刘虎岐
关键词: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植物多样性植物区系
秀丽线虫缺氧相关剪接调节因子的筛查
2010年
【目的】基于RNA干涉文库,寻找与秀丽线虫缺氧损伤表型相关的剪接调节因子。【方法】利用喂饲RNA干涉(RNA interference,RNAi)文库筛选技术,对秀丽线虫基因组中的351个RNA结合蛋白(RNA bindingprotein,RBP)基因进行筛选。【结果】经过2次筛选共得到5个与缺氧相关的RBP编码基因,其中剪接因子1个,参与mRNA翻译过程的基因4个。【结论】剪接调节因子可能在mRNA的剪接和翻译水平上参与低氧应答。
张继业任长虹庞剑会李稚锋刘虎岐张成岗
关键词:秀丽线虫缺氧RNA结合蛋白
细胞信号转导与可变剪接调控
2009年
大多数真核基因能够发生可变剪接,其调控对于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细胞功能的实现至关重要,而异常可变剪接则可导致多种疾病。虽然已知可变剪接能够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然而目前仍不清楚特定的可变剪接模式是如何被调控的。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细胞信号和外界环境刺激能够调控靶基因的剪接模式,并且已发现一些与可变剪接调控有关的信号转导通路,而后者能够通过修饰剪接因子进而改变剪接因子的亚细胞定位或者活性,从而实现对靶基因可变剪接模式的调控。由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所构成的网络能够灵活多样地调控基因剪接,一条信号通路可调控多个基因剪接,而多条信号通路也可调控同一基因剪接,对于理解信号转导过程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王稳杭兴宜刘虎岐张成岗
关键词:可变剪接信号转导可逆磷酸化基因表达与调控
利用RT-PCR技术验证基于小鼠外显子芯片发现的缺血相关基因的表达
2010年
目的:利用RT-PCR技术验证并确认基于小鼠外显子芯片发现的部分缺血相关基因的表达,以鉴定候选基因的外显子是否发生可变剪接,从而实现对外显子芯片结果的鉴定。方法: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选取小鼠外显子芯片中的3个基因(Ube3c,6330439K17Rik,Atp7a),在预测发生可变剪接的外显子两侧设计上下游引物,PCR后进行凝胶回收,再克隆到载体中进行测序。结果:RT-PCR及测序结果表明,Ube3c基因在6号外显子、6330439K17Rik基因在12号外显子、Atp7a基因在3号外显子发生可变剪接,与芯片预测结果一致。结论:RT-PCR技术可针对外显子芯片的结果进行可靠性验证,为可变剪接基因表达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王稳周瑞杭兴宜任长虹刘虎岐张成岗
关键词:可变剪接外显子RT-PCR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