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民 作品数:16 被引量:54 H指数:4 供职机构: 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广东省珠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脊椎骨CT骨小梁容积百分比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提出一种CT检测骨小梁容积百分比(Vp)的方法,并分析该百分比与定量CT检测的骨密度(BM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无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及骨骼系统疾病的病例33人、56个腰椎椎体,对椎体进行SCT扫描,并用容积测量软件以阈值分别为150 Hu,180Hu及210 Hu测量Vp,同时用定量CT进行BMD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体检测的Vp与BMD有高度的相关性。结论 Vp检测可以作为一个简单易行实用的评价骨质疏松程度的方法。 杨林 刘建民 江山岳 陈昆涛 张燕玲关键词:骨质疏松 骨小梁 骨密度 MRCP在肝外胆管梗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MRCP在肝外胆管梗阻中定位和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22例肝外胆管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MRCP检查结果。结果:肝外胆管梗阻包括良性梗阻和恶性梗阻,在本组良性16例,恶性6例,两种类型的临床表现各不一样。其中,良性梗阻主要表现为壁正常或均匀增厚,管腔均匀扩张,并且不断的变窄,管断端逐渐移行,其改变的形状为"鸟嘴样";而恶性梗阻主要表现为管腔不均匀对称扩张及突然狭窄或截断,管壁不均匀增厚,可出现"双管截断征"。本组调查结果显示,通过MRCP检查,所有患者的胆管梗阻部位均能准确的显示,定位准确率达100%。良性梗阻患者的检测结果显示,单纯MRCP定性有15例准确,准确率为93.7%;恶性梗阻有5例定性诊断准确,准确率为83.3%。MRCP鉴别良、恶性胆管梗阻共计20例定性准确,准确率为91%。结论:MRCP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有局限性,且有一定夸大效应,需结合常规序列综合诊断。 刘建民 杨林 刘鑫 江山岳关键词:肝外胆管梗阻 兔超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制作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制作兔超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同时进行影像学和病理学综合评价。方法 3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20只,于臀肌注射甲泼尼龙20 mg/kg,共3次,每次间隔24 h。对照组10只,与实验组相同时间点用同样方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造模后第7、14、21、28、35天分别对模型实验组随机4只兔、对照组随机2只兔进行数字X线摄影(DR)、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及病理学观察。结果所有动物股骨头DR、CT、常规MRI检查及大体病理均无异常改变;造模后14 d开始模型实验组股骨头出现异常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空骨陷窝增多,骨髓脂肪细胞肥大;21~35 d,上述病理改变更为明显。实验组21 d后股骨头MRI的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开始出现点片状高信号。结论通过肌肉注射激素制作兔超早期股骨头坏死模型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可用于超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研究;MRI的STIR序列是超早期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敏感检查方法。 陈昆涛 何健垣 刘建民 黄博豪 刘鑫 孙金侠 郭瑞珍关键词:激素类 股骨头坏死 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临床实践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评价影像学临床实践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分成实践组和对照组,实践组参加影像学临床实践。对两组学生同时进行影像学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论考试和实验(阅片)考试。结果:实践组及格率100%,对照组及格率80%。实践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影像学临床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别有助于提高学生临床阅片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值得开展。 陈昆涛 何健垣 刘建民 张兴毅关键词:影像学 教学 64排CT鉴别诊断阑尾炎穿孔情况的准确性观察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64排CT鉴别诊断穿孔性急性阑尾炎(PAA)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AA患者176例,均采用德国西门子SOMOTOM Definiton AS 64排螺旋CT自膈肌顶至耻骨联合进行扫描和三维重建,并根据CT征象进行诊断并鉴别有无穿孔发生,然后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诊断准确性。结果:PAA患者阑尾外径及阑尾腔外粪石、阑尾腔外气体、阑尾周围脓肿、阑尾周围炎症、阑尾壁局限性强化缺损和盆腔炎改变等CT征象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穿孔患者(P<0.05);病理结果显示,176例AA患者中发生穿孔者42例(23.86%),CT诊断灵敏度为92.86%,特异度为94.78%,阳性预测值为84.78%,阴性预测值为97.69%,准确率为94.78%,一致性Kappa值为0.849。结论:64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楚显示阑尾及邻近组织病变情况,用于PAA诊断具有良好临床价值,并可为手术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信息。 刘鑫 陈昆涛 刘建民 王甲南关键词:急性阑尾炎穿孔 64排CT 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致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侧支循环的影像特征探讨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所致门静脉海绵样变侧支循环血管的构成及螺旋CT影像特征。方法对我院行上腹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并由组织病理学证实或临床随访证实为肝细胞癌CT显示肝细胞癌侵犯门静脉主干并继发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者的37例进行分析。结果 20例门静脉左支受累;其中13例累及门静脉主干;23例显示扩张、扭曲呈锯齿状明显强化的胆囊静脉;15例显示胃底周围增粗及迂曲强化的门静脉胃支;18例显示胰十二指肠沟内增粗的胰十二指肠后上静脉。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能清楚地显示CTPV主要侧支循环血管的构成、走行及分布特点;熟悉与重视这些侧支血管的解剖位置和影像学表现特征将会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 刘建民 杨林 江山岳 刘鑫关键词:螺旋CT 海绵样变性 侧支循环 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多层螺旋CT在脊椎骨折诊断中的准确率及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脊椎骨折诊断中的准确率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00例脊椎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X线片及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X线片及多层螺旋CT诊断脊椎骨折准确率,包括脊椎骨折部位及其解剖学变化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前柱骨折、中柱骨折及后柱骨折准确率较X线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诊断骨碎片、小关节滑脱、椎管狭窄、椎体移位及脊柱后突成角准确率较X线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可有效提升脊椎骨折部位及其解剖学变化情况的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鑫 陈昆涛 刘建民 黄博豪 袁昆关键词:脊柱骨折 去势大耳兔脊柱骨的CT形态及QCT骨密度测定分析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去势大耳兔腰椎骨的CT形态及QCT骨密度变化。方法将16只5月龄雌大耳兔随机分成手术组(OVX)与伪手术组(SHAM),手术组行双侧卵巢切除,伪手术组打开腹腔不切除卵巢。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2、3、4月称体重,进行CT腰椎骨薄层扫描并做多平面重建(MPR)及表面遮盖(SSD)重建,并对腰椎骨进行骨密度检测。结果手术组3个月后腰椎密质骨明显变薄,兔体重明显增加,松质骨密度明显减低(P<0.01)。结论去势后3个月兔腰椎骨开始呈现骨质疏松表现,术后4个月可形成可靠的骨质疏松模型。 杨林 刘建民 赵爱莲 江山岳 张燕玲关键词:去势 骨质疏松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膝关节骨挫伤的评价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膝关节骨挫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纳入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92例膝关节骨挫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全部入选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4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诊断,研究组应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技术进行诊断,分析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及漏诊率。另选取同期于本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46名正常人,将其骨髓平均值与研究组患者生理反应性骨髓水肿及外伤性骨髓水肿表现ADC值进行对比,对膝关节骨挫伤患者愈合过程中DWI动态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7.83%,与对照组的86.96%相比明显更高(χ2=8.408、P=0.004);研究组未出现漏诊情况,误诊率2.17%;对照组出现1例漏诊,漏诊率为2.17%,4例误诊,误诊率为8.70%(χ2=2.194、P=0.139,χ2=4.148、P=0.042);经DWI动态变化显示,研究组生理反应性骨髓水肿、外伤性骨髓水肿患者ADC值均明显高于正常人ADC值(t=22.127、t=33.591),P<0.05。结论 DWI对膝关节骨挫伤患者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且ADC值对膝关节外伤患者具有重要鉴别诊断意义。 黄博豪 刘建民 何瑶 邝立鹏 李丹关键词:磁共振弥散成像 64排螺旋CT 膝关节骨挫伤 ADC值 影像实验研究中兔VX_2肝癌模型制作的完善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进一步完善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使之更适合影像实验研究,同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选新西兰大白兔90只作为实验动物,兔VX2瘤株动物自身传代保存瘤肿,采用瘤块注射种植法接种于兔肝左叶。将接种动物随机分为A组(30只)、B组(30只)和C组(30只),分别于接种后7天、14天、21天行CT、DSA及病理学观察。结果:种植成功率分别为A组7%(2/30)、B组94%(28/30)、C组87%(26/30)。CT扫描较小肿瘤大部分表现稍低密度,强化明显;较大肿瘤密度不均匀,强化不明显。DSA检查成功率91%(51/56),均可见肿瘤染色。结论:兔VX2肝癌模型是较理想的影像实验研究肝癌模型,瘤块注射种植法操作简单,较经济,接种后14天的肿瘤较典型。 陈昆涛 何健垣 刘建民 郭瑞珍关键词:VX2 肝癌 动物模型 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