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 作品数:10 被引量:13 H指数:2 供职机构: 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脊椎骨CT骨小梁容积百分比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提出一种CT检测骨小梁容积百分比(Vp)的方法,并分析该百分比与定量CT检测的骨密度(BM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无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及骨骼系统疾病的病例33人、56个腰椎椎体,对椎体进行SCT扫描,并用容积测量软件以阈值分别为150 Hu,180Hu及210 Hu测量Vp,同时用定量CT进行BMD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体检测的Vp与BMD有高度的相关性。结论 Vp检测可以作为一个简单易行实用的评价骨质疏松程度的方法。 杨林 刘建民 江山岳 陈昆涛 张燕玲关键词:骨质疏松 骨小梁 骨密度 腰椎骨密度与胸主动脉钙化量的相关性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腰椎骨密度与胸主动脉钙化量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因怀疑肺部病变行胸肺CT检查的40岁以上患者116例,CT扫描胸部,检测胸主动脉钙化程度并计算钙化量,同时用QCT行腰椎骨密度检测。对胸主动脉钙化及无钙化者的腰椎骨密度进行检测,分析CT钙化量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别对40~44岁、45~59岁及60岁及以上患者的胸主动脉钙化量与骨密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胸主动脉壁钙化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r=-0.43,P<0.01)。胸主动脉壁钙化者的腰椎松质骨密度低于无胸主动脉壁钙化者(P<0.01)。骨密度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两者呈负相关(r=-0.72,P<0.01)。45~59岁胸主动脉壁钙化者的松质骨密度低于同年龄段无胸主动脉壁钙化者(P<0.01)。胸主动脉壁钙化者的胸主动脉壁CT钙化量与腰椎松质骨密度呈负相关(r=-0.63,P<0.01)。结论胸主动脉壁钙化及钙化量能够反映骨密度的减低程度。45~59岁骨质的钙丢失与胸主动脉壁钙化关系密切。 杨林 刘建民 刘鑫 蒲成志 孔令武关键词:腰椎 骨密度 胸主动脉 钙化 MRCP在肝外胆管梗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MRCP在肝外胆管梗阻中定位和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22例肝外胆管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MRCP检查结果。结果:肝外胆管梗阻包括良性梗阻和恶性梗阻,在本组良性16例,恶性6例,两种类型的临床表现各不一样。其中,良性梗阻主要表现为壁正常或均匀增厚,管腔均匀扩张,并且不断的变窄,管断端逐渐移行,其改变的形状为"鸟嘴样";而恶性梗阻主要表现为管腔不均匀对称扩张及突然狭窄或截断,管壁不均匀增厚,可出现"双管截断征"。本组调查结果显示,通过MRCP检查,所有患者的胆管梗阻部位均能准确的显示,定位准确率达100%。良性梗阻患者的检测结果显示,单纯MRCP定性有15例准确,准确率为93.7%;恶性梗阻有5例定性诊断准确,准确率为83.3%。MRCP鉴别良、恶性胆管梗阻共计20例定性准确,准确率为91%。结论:MRCP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有局限性,且有一定夸大效应,需结合常规序列综合诊断。 刘建民 杨林 刘鑫 江山岳关键词:肝外胆管梗阻 去势大耳兔脊柱骨的CT形态及QCT骨密度测定分析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去势大耳兔腰椎骨的CT形态及QCT骨密度变化。方法将16只5月龄雌大耳兔随机分成手术组(OVX)与伪手术组(SHAM),手术组行双侧卵巢切除,伪手术组打开腹腔不切除卵巢。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2、3、4月称体重,进行CT腰椎骨薄层扫描并做多平面重建(MPR)及表面遮盖(SSD)重建,并对腰椎骨进行骨密度检测。结果手术组3个月后腰椎密质骨明显变薄,兔体重明显增加,松质骨密度明显减低(P<0.01)。结论去势后3个月兔腰椎骨开始呈现骨质疏松表现,术后4个月可形成可靠的骨质疏松模型。 杨林 刘建民 赵爱莲 江山岳 张燕玲关键词:去势 骨质疏松 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数据库建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012年 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其应用范围和功能不断扩展,使图像资料得到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1],同时也为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图像资源。因此,如何充分利用PACS构建和不断完善教学数据库是值得医学影像学教学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陈昆涛 杨林 何健垣 刘建民 黄博豪 刘鑫 张代军关键词: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医学影像学教学 数据库 教学工作者 有效管理 图像资料 GCS 15分颅内出血病人的临床与CT比较分析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对GCS15分外伤性颅内出血病人的临床与CT进行比较分析,以提高对头部外伤后GCS15分病人的重视。方法对2002年3月至2006年8月,我院收治的35例GCS15分CT检查颅内有出血的病例资料,进行临床与CT比较分析,并进行短期复查。结果临床:短暂意识障碍6例(17%),恶心呕吐9例(26%),头痛头晕34例(97%),头颈部明显伤痕35例(100%);CT:脑内出血18例,其中额颞叶16例(75%);硬膜外9例,蛛网膜下腔8例,硬膜下出血7例。复查:临床症状加重与CT检查颅内病变加重一致。结论外伤后GCS15分的病人,短暂意识障碍、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头颈部明显伤痕的病人,须早期重视颅内出血的可能,伤后即时作头颅CT扫描非常重要。对于短期症状加重的病人,提示颅内损伤加重,建议CT复查,以指导下一步的临床治疗。 杨林 何健垣 江山岳 张燕玲关键词:颅脑外伤 颅内出血 GCS 成熟性卵巢畸胎瘤的CT诊断 2004年 目的 分析成熟性卵巢畸胎瘤的CT征象,提高CT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15个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的CT表现。结果 12个病例共15个成熟性卵巢畸胎瘤。15个病灶全部为囊性,其中单房6个(40%),双房或多房9个(60%),病灶最小13cm×15cm.最大22cm×31cm。15个病灶均发现含有脂肪密度组织,其中有6个囊内为均匀的脂肪密度组织,1个囊壁上有脂肪滴。8个囊内为脂肪及混合软组织密度,其中5个有脂-液平面。5个显示有头结节灶。7个有钙化影,位于囊壁或头结部。1个病灶壁有出血灶。结论 成熟性卵巢畸胎瘤有特殊的CT征象,CT定性诊断有很高的价值。个别病灶内脂肪密度组织很少,诊断时应引起重视。 杨林 何健垣 江山岳 张燕玲关键词:CT征象 影像学诊断 临床症状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2005年 目的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措施以及预后情况,以总结经验,提高疗效。方法对我科1993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12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治疗后GOS评分为良好38例,占30.1%;中残21例,占16.7%;重残13例,占10.3%;死亡54例,占42.9%。结论脑损伤后持续昏迷超过6h,CT扫描正常或脑内可见点状高密度影,颅内无占位效应者可诊断为DAl。DAI预后差。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 李卫贤 杨林 魏璐城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 GOS评分 持续昏迷 高密度影 DAI 预后差 GCS评分与脑挫裂伤病人CT改变的关系研究 2012年 目的重点观察GCS评分13~15分、CT检查损伤的病人情况,分析并探讨GCS评分与脑挫裂伤病人CT改变之间的临床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05年1月~2010年2月急诊收治的120例脑挫裂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依照第一次CT扫描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改变把上述资料划分为4组,每组各30例。观察并分析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变化情况与GCS评分、临床治疗、预后之间的联系。结果第1组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正常;第2组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轻度受压;第3组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明显受压;第4组第三脑室和基底池消失。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变化情况与GCS评分、临床治疗、预后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总体规律是,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变化与患者的恢复情况呈负相关,即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变化越不明显,则恢复情况越理想,各组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三脑室和基底池形态变化情况密切关系着患者的脑挫裂伤预后,对于提高预后判断准确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郭建杰 杨林 蒋金泉 何健垣 江山岳关键词:GCS评分 脑挫裂伤 第三脑室 基底池